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顺德:托起明天的太阳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3日02:02 人民网-华南新闻

  10年来教育投入达到60亿元,其中不少镇街达到财政总收入的40%;2004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55%以上,并引领了国内职高教育发展潮……

  过去的一年,广东顺德有两则新闻引起国内外的一片瞩目。

  2004年,顺德高考大获丰收,上线人数一举突破1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5%以上,而广东全省仅为19%,这标志着这一地区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同样是2004年,随着龙江与均安两镇最后被评定为广东教育强镇,顺德辖区所属10个镇街全部成为教育强镇。以此,顺德再次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在人们的印象中,顺德往往是一个经济强区的代名词,那么顺德教育为什么也这么“强”?顺德教育强在哪里?

  顺德教育能有今天的成就,绝非一日之功。20多年的投入,20多年“科教兴区”的努力,成就了顺德今天的现实。

  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

  “2005年我们区的教育预算是8.8亿元,比去年增长17%,如果加上镇街的教育投入,顺德全年的教育支出将达到15亿元。顺德的教育,进入了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期。”在采访中,顺德区教育局局长叶盛和兴奋地告诉记者。

  顺德如此重视教育,是这一地方的历史传统。

  作为历史上的岭南第一状元县,顺德一直有重书崇文的传统,广东历史上的9个状元,小小的顺德就出了3个。

  但是从解放初期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顺德的基础教育相对落后了,据叶盛和回忆,1977年恢复高考的当年,顺德上线人数还不足100人。

  进入八十年代,敢为人先的顺德,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经济迅猛发展,作为一个以开发出桑基渔塘农耕模式而名闻全国的顺德,开始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

  农民洗脚上田了,但除了自主创业的一部分人之外,从农业化到工业化,顺德最急需的不是农民,而是有一技之长的工人。至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所需要的高层次人才,顺德本土是捉襟见肘、难以为继,人才已逐渐成为顺德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教育兴,则顺德兴,经济发展,教育为先,顺德领导开始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不失时机地提出“科教强市”的发展战略,以超前的眼光,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

  在顺德,有一句经典名言:“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现在,顺德区的各级领导对教育的理解更加清晰与透彻。“从这么多年的发展经验来看,顺德经济能有今天的成就,教育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顺德区副区长潘志文对此感慨不已。

  过去,顺德的城市化水平一直为人所诟病,今天,在顺德大举推动城市化的进程中,大量的农村人口必须向城市迁移,外来人口要向顺德聚集,城市化的向心力与牵引力如何迅速增强?

  现在,在全国各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形势下,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区的顺德承受了不小的压力。论面积,顺德在全省的县区中倒数第二,只有806平方公里,比资源,顺德土地有限,其它更为缺乏,未来的顺德,拿什么与人家竞争?未来的顺德,凭什么实现可持续发展?

  事在人为,人才就是竞争力,教育就是吸引力,面对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面对不断推进的城市化进程,顺德各级政府教育为先的发展战略不会变,顺德以人才谋求未来的决心不会变。

  大投入成就大教育

  发展教育,投入是关键,顺德改革开放的20年,也是教育大投入的20年。

  据统计,近10年顺德对教育的投入达到60亿元,其中,政府投入50亿元,去年顺德区一级教育支出为7.5亿元,今年猛增到8.8亿元,现在顺德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中,教育一直占据第一位,有些镇街教育花费占当年的财政支出超过了40%。

  正是因为投入上的大手笔,顺德才能实现教育历史上的大跨越:1981年,普及小学教育;1987年普及义务教育;1997年普及高中教育;21世纪,顺德一举跨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

  正是因为投入上的大手笔,顺德于2002年被广东省教育厅评定为教育强区,两年之后,顺德100%的镇成为教育强镇。

  “博士易求,技工难寻”,经济进一步发展,以制造业闻名天下的顺德急需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拥有一所属于自己的职业技术学院,一度成为顺德100多万人的梦想,而要实现这个梦,代价是至少10个亿的投入。

  为了圆梦,1999年顺德政府发起了兴建顺德大学筹款活动,顺德海内外乡亲众志成城,慷慨解囊,短短一个月就捐集资金近3亿元。与此同时,顺德政府从财政中拿出近8亿元,经过两年多的建设,一座占地1800多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校园———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奇迹般地耸立在顺德大地上。

  “顺德对教育的投入令我感动,说实话,如果天天为钱所困,或者总是想方设法去跑钱,那么这个大学校长在其它方面肯定无所作为,在顺德我从来没有为钱犯过难。”年近70的原清华大学教务长、现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陈智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

  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顺德的教育建立起开放、多样、均衡发展的新格局,构建起涵盖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高等教育与成人教育协调发展,满足市民多层次需求的终身教育体系。

  为了解决困难户子女的读书难问题,顺德还对贫困户子女的学杂费全部减免,并按每年800元、1200元的标准进行生活补贴,对读大学的贫困户子女,一年补贴6000元,仅此一项,顺德去年就支出2500万元。现在的顺德,根本不存在学生读不起书的问题。

  品牌移植 民校变名校

  去年年底,顺德第一次拿出26个城市可经营项目,向民营资本抛绣球。记者注意到,这26个项目中,其中5个是民办教育项目,而这5个项目,在召开新闻发布会的那一天,每一个项目就已经找到了“新郎”,民办教育事实上已经成为顺德民间资本投资的新热点。

  过去在兴办教育过程中,顺德政府一直大包大揽,但是政府的财力毕竟有限,顺德民间资本又非常雄厚,银行里躺着1000亿元睡大觉。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与日俱增,如何解决优质学位有限而需求无限的矛盾?

  “在总体规划、满足9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顺德正全方位开放民办教育。”潘志文表示。

  以发展优质教育为目标,以“幼儿教育全面放开,基础教育适度引导,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大力鼓励,高等教育逐步探索”为方针,顺德摒弃包揽办学的传统做法,不断探索多种形式的民办教育。

  早在1994年,顺德就办起了第一所民办学校———广东碧桂园学校。此后,民办学校如雨后春笋般迅猛成长。经过10年的发展,顺德目前已拥有各类民办教育机构317所,吸纳社会力量投资近10个亿,累计新增校园面积8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

  民办学校在硬件建设上起点高、投入大。以民办教育发展最为充分的大良为例,一中附小1.2亿元,实验小学9000万元,嘉信西山小学7000万元……然而,硬件一流,并不意味教学一流,座位优质,并不等于学位优质,如何让民校以最快的速度成长起来?民校如何才能变名校?

  顺德在鼓励兴办民校的同时,强化对公办名校的品牌输出与移植。在教育主管部门保证待遇的前提下,根据民校的要求,公办名校输出教学管理人员进驻民办学校,担任民办学校的正副校长及教学骨干。这些经验丰富的教学管理人员进入民校,带来的是一流的教育理念、先进的管理手段,民办学校很快就能脱颖而出。

  品牌输出,使顺德最有名的小学———西山小学几年时间就“克隆”出一中附小、嘉信西山、北区西山三所民办小学,而前两所学校在最短的时间内已经成为顺德人心目中的名校,每年学校所提供的学位供不应求。

  “本校2005年度新生招生已经额满,敬请原谅”,记者踏入顺德一中附小,抬头就看到这样一则公告。据了解,该校2005年招收新生260人,报名人数一度达到300人,从招生开始到招生结束,学校只用了短短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

  “作为民办学校,要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质量是我们的底线和生命。”顺德一中附小的校长说。

  民校建在哪,房地产就旺到哪。教育的高质高速发展,也为中心区大良带来了强大的凝聚力,直接拉动了第三产业的大发展。据统计,现在每年从周边镇区到大良买房入户的多达4000余人,每年需为这批人的子女入学新增学位1600多个。

  《华南新闻》 (2005年03月23日 第一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