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天鹅”从这里起飞(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3日04:14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 ||||||
苗春 “用杂技演《天鹅湖》,别逗了!” 尽管我国的杂技常常技惊世界,披金夺银、大赚外汇都不在话下,但是在不少人心目中,它始终摆脱不了又土又俗的“地摊”色彩,对它的印象也仅仅停留在顶缸、蹬伞、翻斤斗等简单形式上,和西方那舞姿高雅细腻、音乐优美深情的芭蕾舞相比,真有天渊之隔。所以,当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团长宁根福在电话中告诉他的朋友,团里正在尝试用杂技排演《天鹅湖》的时候,朋友劈头就给了老宁一个下马威:“用杂技演《天鹅湖》,别逗了!你把我惊得头发都炸起来了!” 老宁可不认为他们是在完成一件不可完成的任务。“战杂”是目前中国内地获得国际比赛奖项最多的文艺团体,被称为中国杂技“金牌库”。50余年的历史上,它是中国杂坛最鲜明的旗帜之一和昭示中国杂技发展方向的领军团队。它总是以创新为责任,以创新为法宝,“敢为天下先”,也“能为天下先”。“战杂”最有名的杂技节目之一《东方芭蕾———对手顶》曾经以惊人的技巧难度和令人叹服的艺术感染力,打动过世界杂坛评委,赢得有杂技界“奥斯卡”之称的“金小丑”奖,也通过海内外大大小小的各种晚会,在观众脑海中刻下身材优美不逊于芭蕾舞演员的杂技女演员吴正丹,在男演员魏葆华的胳膊上、肩上和头顶上做出的一个个既惊险又优美的造型。为什么不能以这个节目为核心,向外延伸,融合团里的其他节目,吸收其他姊妹艺术,打造一台真正的剧目,使杂技彻底摆脱“重技轻艺,有技无艺”的局面呢? 去年5月,以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的技艺和人才,加上著名舞蹈编导赵明担任导演、上海城市舞蹈有限公司的800万元投资及其以国际市场为目标的先进包装和运作手段,终于使“孵化”杂技剧《天鹅湖》具有了一应要件。 “杂技剧”,一个新剧种的诞生 杂技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名称,终于第一次在中外艺术史上出现。 5岁就开始练杂技,即将从艺50年的宁根福说,要解释清楚它的内涵与外延,就一定要回溯中国杂技的发展史。上世纪五十年代,杂技完全靠演员的“活儿”,靠硬功挑起来,其他只要舞台有亮,音乐有响就行了;到了六七十年代,杂技开始借鉴电影、歌舞等艺术门类,讲究综合艺术,讲究总体性;而到了九十年代,光这些还不行,业内人士认识到必须在节目中加大中华民族的文化含量,各个团普遍具有了精品意识,讲求“精耕细作”。近年来,杂技主题晚会风行,舞台讲究声光电、服化道,也有一定的情节结构。但是老宁还不满足。他说,一个个动作、技巧在台上积累成为一个七八分钟的杂技节目,不是不能反映时代、反映生活、讲述故事,但它涵盖的量还不够,还是零散的,创新仅仅靠数量的堆积也是不行的,比如翻斤斗,从六七个翻到十几个,还是有局限。要把杂技提高到中国、世界的层面成为主流艺术,必须作一出有故事,有人物,有立意的“杂技剧”,杂技的一切技巧必须为这个剧服务,杂技作为一种语言,能推动剧情发展,能体现人物性格。 这是在尝试为杂技的发展走一条新路。 赵明首先想到了在中国被当作芭蕾代称的《天鹅湖》。他首先对剧情进行了适当改编,比如把故事情节的发生场所之一修改为中国的紫禁城,以便与中国杂技产生顺理成章的关联。现在的杂技剧《天鹅湖》故事流畅,内容丰富,美不胜收。不但原有节目中被选上的如对手顶、柔术、晃圈、草帽、走钢丝等都进行了重新包装和打磨提高,还创编采用了很多新的杂技手段,如高空摇杆、高跷飞人、魔术飞人、足尖钢板桥等。老宁对现场效果颇为自信:开场翅膀有14米宽的黑老鹰,借助魔术手段瞬间变成美丽的白天鹅;团里自己研制的钢丝,使演员在空中舞姿蹁跹,如梦似幻;结尾4000朵鲜花通过高科技在半秒钟内绽放,为整台演出锦上添花,烘托出令人备感欣喜的完美结局…… 更为严酷的考验是音乐。被认为无懈可击的柴可夫斯基《天鹅湖》音乐,一百多年来为大众所熟悉和喜爱,而且与芭蕾的舞台表演配合得天衣无缝。主创人员们勇敢地定下了“绝不损伤柴可夫斯基的音乐”的原则。杂技历来都是先有了动作,然后再根据动作内容创作音乐,原封不动地采用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就意味着接受了杂技剧《天鹅湖》的最大限制;它为杂技表演做出了严格到近乎苛刻的节奏、情绪和情感的制约。经过精心的编排、调整和创作,现在杂技剧《天鹅湖》做到了完全按照音乐来表演,配合得也是精妙绝伦。 而这对于往常难以避免高难动作失误的杂技演员来说,意味着更大的挑战。因为再不能像杂技表演那样,动作偶有闪失可以重来一遍,音乐已经成为过去,重来将破坏连贯的情节和诗化的意境。这个“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转变,不知让演员们下了多少苦功。 滑旱冰、学芭蕾、“胳膊拧过了大腿” 芭蕾的经典样式是用足尖支撑身体完成舞蹈,杂技剧《天鹅湖》就要把很多用足尖的地方,改用手和其他杂技技巧来表现。 芭蕾《天鹅湖》第二幕的天鹅群舞十分优美经典,大家认为,不能把大众非常熟悉的、原来芭蕾舞的纯美意境拿掉,但如何用杂技表现这种意境呢?有人“异想天开”地建议用滑旱冰的方式来体现,经过演员们两个月日以继夜的苦练,再配以裙摆直径一米二的白纱欧式长裙盖住冰鞋,终于无声地塑造了同样美丽的境界。 为了部分地体现芭蕾《天鹅湖》的效果,“战杂”聘请了专业芭蕾舞老师教导大家,又从成都、沈阳特招了10位学芭蕾的学员来带动本团的杂技演员。或许因为杂技演员们身上本来就有功夫,几个月艰苦的训练后,几十位女演员都学会了用脚尖跳芭蕾。 在原版芭蕾中,四小天鹅舞是最受观众喜爱的舞段之一。在杂技剧中,四小天鹅变成了倒立的四小青蛙。“青蛙”要与“天鹅”抗衡,担纲四小青蛙的演员压力可想而知。当然,倒立对杂技演员不算难事,但是要倒立着运动,用胳膊前后左右有节奏韵律地快速“蹦跳”1分37秒钟,可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4位演员不负众望练成了这剧中一绝,宁团长戏称:“这叫胳膊拧过了大腿。” 去年9月,杂技剧《天鹅湖》在全军文艺汇演中一举获得30多个奖项,辉煌一时。这以后又是半年过去了,这台剧目又经过了数度修改、打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却再也没有公演过。但这台剧却早已香飘四海。目前,离首演还有两天时间,上海大剧院首轮演出20场的门票已经所剩无几,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演出商也纷纷致电上海城市舞蹈有限公司负责人,都想前来一探究竟。正像一位专家所说的,这部前所未有的杂技剧,这件以世界经典为品牌的嫁接作品,这桩可能引起争论风波的创新之举,究竟将在上海、在中国、在世界产生怎样的反响?让我们拭目以待……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3月23日 第七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