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十规十戒”:老师的紧箍咒?(深度报道)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3日05:49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曲昌荣

  郑州中小学开学已经一个多月了,市教育局师训处的工作人员舒了一口气。往年的这个时候,办公室里正“热闹非凡”,家长对学校和老师的投诉电话每天都有四五十个,去年他们甚至派了专人值守电话,今年却还没有收到一起投诉。

  而此时,郑州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心情很是忐忑不安,他们每人收到了一个信封,里面装的是上学期学生、家长评教师的结果。按照评定,4名教师接受了市教育局的诫勉谈话,其中两名外聘教师被解聘,两名在编教师深刻反省。

  郑州市教育局制定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十项规范》和《中小学教师违背职业道德十条惩戒》(简称“十规十戒”)出台4个多月来,已经显现效果,但社会上也开始出现“‘十规十戒’是给老师戴上紧箍咒”的说法。记者就此采访了部分教师和管理者。

  主管部门:出台“十规十戒”是为了更好地树立教师形象

  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极少数教师体罚学生、有偿家教、随意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等现象时有发生。郑州市教育局每年都有两次师德师风大检查,检查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经过反复修改并向广大教师征求意见,2004年11月出台了“十规十戒”。

  “十项规范”规定: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平地对待学生;不歧视、讽刺、侮辱、驱赶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课堂上不准使用通讯工具,公共场所不吸烟,工作日中午不饮酒,不参加赌博;不向学生及家长索要、收受钱物,不向学生推销规定以外的教辅材料、用品和其他商品;不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或提高收费标准,不参加和组织有偿家教;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不私自调课、加课和违规补课;严格按教育规律办事,不搞频繁考试,不排名次、不公布学生考试成绩等。

  “十条惩戒”规定:凡违反规范者,都将视情节轻重予以惩处。情节较轻的由学校提出批评,或者责令教师本人做出书面检查,在全校予以通报,直至扣除本人当年奖金,并取消当年评优、评先及职务晋升资格;对情节较重、造成不良影响者,由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直至解聘,并撤销其教师资格。对问题突出且屡禁不止的学校,追究校长责任;造成严重后果者,校长应引咎辞职或予以撤职。对严重违反“十条惩戒”的行为,隐瞒不报、压案不查、包庇袒护并造成恶劣影响者,一经发现,从严追究有关领导责任。

  郑州市教育局师训处处长王海明介绍,为了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教育行政部门每年都将组织学生、家长开展评教师、评学校活动,综合评价不合格票数占总票数的比例达20%的教师,学校领导班子集体对其进行诫勉谈话;连续两年综合评价不合格票数占年度票数的比例达20%的教师,按待岗处理;对不合格票数比例达20%的教师人数超过教师总数5%的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班子进行诫勉谈话;对不合格票数比例达20%的教师人数超过教师总数10%的学校,校长应引咎辞职或予以撤职。

  教师:这些措施不是对常态的约束,而是对非常态的约束

  “十规十戒”尽管给老师加大了压力,但记者采访到的大部分教师对此却表示了理解。

  “我们对社会上流传的一些讽刺教育和老师的顺口溜非常气愤!不能让极个别教师的做法影响了整个教师队伍。给老师定‘十规十戒’,尽管听起来不舒服,但肯定对提升老师形象有更大的帮助。”郑州十九中高一语文老师王惠丽说。

  “老师心里必须装着学生,想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十规十戒’既给我们以压力,又使我们明确了努力的方向。”郑州四中政教处主任张辉说。

  郑州十九中老师张秀琴举了个例子,“‘十规十戒’对我没什么压力。只要对学生好,学生会永远记着你。我前几天发烧打吊瓶,一个毕业多年的学生怕我寂寞,从西安打来长途电话,连续3天晚上都陪我聊两个小时。这个学生我当年经常批评他,他说如果我对他要求更严格,他现在进步会更快。”

  郑州建新街小学校长牛爱珍说,她们学校非常重视老师的职业道德教育,绝大多数老师是真心为学生的,制定这些惩戒措施,不是对常态的约束,而是对非常态的约束。

  在采访中,老师们表示,其他行业也有行为规范,有的还有几大禁令,老师也不特殊,制定“十规十戒”是对老师整体形象的提升。

  社会应给老师更大的包容

  “教学是门艺术,需要时间,需要下功夫,‘十规十戒’和社会评议老师给年轻老师造成的压力更大,有的背上了思想包袱。有一位老师拿着评定意见,愁眉苦脸地找到我,让我帮他分析问题,说以后不敢批评学生了。我希望家长对年轻老师多多包容,给他们成长的时间。”郑州八中初一班主任黄爱华实话实说,认为老师也有苦衷。

  王海明说,“十规十戒”不是念给老师的紧箍咒,这些规定的作用和影响他们还在观察中,如界定批评与体罚的尺度还不好把握。对规定的不足,会虚心听取老师的意见作进一步完善。相信绝大多数老师是真心为了学生的成长,呼吁社会和家长应该给他们以宽容。

  《人民日报》 (2005年03月23日 第十一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