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车站易建沉疴难除(华东时评)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3日05:49 人民网-华东新闻

  郝洪

  “协调之难”被破解,是否意味着“南京火车站5年建不成”背后的一些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是建设者自我定位的偏差与建设目标的偏离,而非仅仅“协调之难”,才是多年来南京站乘车环境每况愈下的根本原因

  有关部门终于记起,除南京站外,南京还有两个火车站———南京西站、南京南站,也终于意识到,在南京站建设期间,这两个站是可以发挥调节功能的。

  有媒体报道说,算是接受舆论监督,历时5年还未建成的南京火车站加快了建设速度。为此,将原先在南京站上下旅客的39趟客车分流到南京西站和南站。西站也为此新建了临时候车棚,加设售票窗口及流动售票车,增开城际公交车和进站绿色通道。

  这些措施的实施,距1999年11月12日原南京火车站候车大楼被烧毁已有5年多,离2005年8月底南京火车站改建工程竣工不足半年。

  “协调之难”是媒体判断“南京火车站5年建不成”的症结所在,这当中包括地方政府与铁路部门的协调、地方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以及铁路内部各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如今,“协调之难”似乎有了些突破。

  这是否能改善旅客的乘车环境,是否意味着“南京火车站5年建不成”背后的一些问题也将迎刃而解?恐怕未必。

  有消息说,从3月15日决定将南京站客流分流到西站、南站,到3月17日,分流方案正式实施,仅两天时间。仓促分流,给旅客带来诸多不便。南京站没有导乘牌,有旅客在南京站买好车票后,不知如何到西站上车,询问多人也无人知晓。而在南京西站,连夜找农民工搭建临时候车室以应对客流,由于西站没有出租车停靠站,导致车站周边行路难。

  分流措施并没有改善旅客的乘车环境,为什么?因为,对南京站实施客车分流,其目的并非是为了“改善旅客乘车环境”,而是为了“提高建设速度”。

  事实上,在南京站改建的几年中,“人”一直是被忽视的因素。在媒体的报道中,可以发现,对于南京火车站建设,政府强调的是为了南京的门户形象,以及作为即将到来的、在江苏举行的第10届全运会必须的基础设施;铁路一方则强调要“慢工出细活”,要争取拿个建筑行业的“鲁班奖”。自媒体曝光之后,“抢速度”又成了南京火车站改建工程的关键词,一切措施包括类似客车分流这样的举措,都是围绕着提高“建设速度”而展开。至于对车站在建设过程中可能给旅客带来的种种不便,以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化解这些问题,则是说的多、做的少。

  可见,是建设者自我定位的偏差与建设目标的偏离,而非仅仅“协调之难”,才是多年来南京火车站乘车环境每况愈下、愈加恶劣的根本原因。

  火车站往往是一个城市的标志建筑,当然关乎城市形象,更何况,南京火车站依山傍水的独特地理优势,全国独此一家,在工程设计上的深思熟虑自然必要;南京火车站还是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是南来北往旅客的集散地,客运量大,追求工程质量,精工细作以求获得“鲁班奖”也是必须。但城市形象也好,“鲁班奖”也好,其最终是为“人”服务的。如果仅仅为了城市形象和“鲁班奖”,就可以忽视南来北往旅客“晴天一身土,雨天满脚泥”之苦,忽视居住在南京火车站周围的居民被灰尘、噪音包围的“工地生活”,这不能说是以人为本。

  上周末,笔者去南京出差。出了站口,穿过南京站外曲折艰难的通道,经历了与公交车、出租车、工程车艰险的抢道之旅,站在尘土飞扬的路边寻找出租车站,突然发现站在4米宽街道对面的一老外,放下手提箱与边上的一辆“小面的”怒目相向,原来,拉客的“小面的”不仅侵占了仅有的4米宽的行车道,而且还在不停地摁喇叭。这样一个匆匆而来的过客,对南京的印象,不会是未来的映照着湖光山色、光彩照人的新火车站候车楼,也不会是那个喜气洋洋的“鲁班奖”红榜,只会是眼前充满灰尘的空气、杂乱的工地、混乱的车流、仓皇的人群,以及混杂了公交车鸣笛、行人喊叫、拉客司机喋喋不休的嘈杂背景。

  火车站终是要建成的,这个耗时五六年之久、目前还让人找不着北的火车站,说不定就是今年秋天南京的新景致。但是,火车站易建,沉疴难除,那些因对“人”的忽视而导致的种种管理失措、施工现场混乱、项目工期拖延,不可能因为火车站的建成而完结。这一顽症不除,那些在建设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建设者自我定位的偏差与建设目标的偏离,可在火车站之外的其他城建项目上再现。

  《华东新闻》 (2005年03月23日 第二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