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大学生就业面面观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3日06:30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随着毕业日期临近,各类毕业生招聘会铺天盖地涌来,从2004年11月到目前,全省共举办了39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市场活动,牵动了学生、学校、用人单位等各方的神经。

  压力不小

  2005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增加,客观上增大了就业压力。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达到338万人,比2004年增加58万人。其中我省将达12万人,比2004年净增3万,增幅为33.3%。但就业岗位增幅不大,省外就业市场有限,基层就业渠道不畅,尚有部分历届生未就业。同时,部分学生就业期望值偏高,增加了就业难度。目前不少毕业生钟情的就业地点主要分成三层: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性大城市;省城合肥;家乡城市。今年省内师范专科的需求几乎为零,在此背景下,3月初江苏省盱眙县组团来我省招聘专科学历中学教师,开出的条件相当优厚,但是应聘的毕业生并不踊跃。

  对策不少

  近年来,我省把毕业生就业与招生培养挂钩,根据市场需求,设置高校专业和招生人数。各高校苦心开拓省内外就业市场,有针对性地分为若干专场,如研究生专场、高职高专专场、农林类专场、师范类专场等。这些招聘会还把就业指导服务与“双选”洽谈结合起来,现场设立咨询台,解答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各项咨询,现场开展就业指导服务。

  2004年底,全省本科高校全面开通就业信息网,安徽大学05届哲学硕士毕业生小李,2004年底在网上应聘杭州某大学辅导员,最终如愿以偿。网络招聘把毕业生就业的安全系数做到最大。

  理性更多

  毕业生难找单位,单位难招毕业生,一直是大学生就业的一对供需矛盾。合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2000级的小董从去年12月份以来,先后参加了4次招聘会,有两场还是在北京,但是他的就业协议书却迟迟签不下来,“高薪的不要我,要我的薪不高”,说到这些,小董多少有些尴尬。

  然而随着市场用人机制和教育制度不断改革和完善,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择业观和用人观开始越来越趋于理性。用人单位的要求更加具体,专业对口日益淡化,技术型、复合型人才倍受青睐。在今年招聘会上,用人单位频频以“团购”方式亮相,也成为对毕业生就业的一个利好消息。由于集团“采购”需求量大,门类齐全,供需“对接度”高,提供给毕业生的机会大大增多,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招聘成本。在安徽省毕业研究生市场上,包括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北京中关村人才市场等多家单位,纷纷现场“团购”2005届毕业研究生,一招都是几十人上百人。

  毕业生在毕业前还普遍接受了就业心理辅导等相关课程教育,从心理上防止“有岗不就”。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再简单的把好待遇等同于高薪水。即将从安徽中医学院毕业的小曾说:“薪水、福利、工作环境都是我们在乎的,但是更在乎的还是能不能长远发展。”本报记者陈婉婉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