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珠峰测量队:4800米上的48小时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3日08:39 人民网

  人民网记者 赵亚辉

  赶路

  变化很大,记者在新买的西藏地图上寻找,竟然找不到“东巧乡”这个名字。

  3月19日清晨8点30分,刚刚成功完成第一轮48小时GPS联机观测之后,中国珠峰测量队的8名队员没有休息,就从藏北安多县启程了。队员们要赶往90公里外的东巧乡,去寻找珠峰GPS观测网中的另一个重要的测量点——东巧测量点。

  东巧测量点地处羌塘草原腹地,海拔超过4800米,是青藏高原板块东北部的重要地理标点,也是珠峰高度复测行动第二轮GPS联机观测中重要的主测量点。

  “我们今天一定要找到这个点,明天早上8点15分,第二轮GPS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48小时联机观测就要开始了”,车子刚刚开出安多县城,负责此次观测行动的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副队长陈永军就坚定地说:“无论如何,我们这一组不能拖后腿!”

  对于寻找东巧测量点的难度,陈永军是最清楚的。在第二轮GPS联机观测的4个主测量点中,与那曲、当雄、羊八井3个在青藏公路主线附近的主测量点相比,东巧测量点无疑是最偏僻、最难走和海拔最高的。一路上都是土路,要翻好几座大山,还要过好几条冰河。更重要的是,东巧测量点已经多年没有人进去了,而这些年道路和交通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

  变化确实很大。记者在自己新买的西藏地图上寻找,竟然找不到“东巧乡”这个名字。与队员手里的老地图一比较才知道,原来的“东巧乡”的位置现在已经叫“强玛乡”了。“这可能是翻译的不同,为了保持数据的连贯性,我们测量时还叫东巧。”一名队员说。

  因为预计到找点可能会很困难,测量队准备了两个选择东巧测量点的方案。第一方案:东巧乡以西约20公里处,国家测绘局在1995年设立的水准监测点,标志是一个高约半米的圆柱墩,据数年前的一次复查,墩子上半部已经破损;第二方案:东巧乡以东约18公里,再往南约4公里处,国家测绘局在1998年设立的网络监测点,标志是约一米高的方型水泥墩。

  去东巧的路很难走。在海拔约4800米的羌塘高原腹地,沼泽和湿地遍布,两边是连绵起伏的高山,坑坑洼洼的土路延伸向远方,路上不时有冰雪。我们的越野车只能以30公里的速度慢慢向前“爬行”,走了约1个小时,一条冰河横亘在面前,一辆面包车正陷在河里,几名藏族同胞正在努力想把车辆推上岸,但是几次都不成功。

  在现在这个严寒的季节,这里难得见到外来的车辆。看到我们过来,一名藏族青年立刻上前请求帮助。在我们的越野车把面包车拖出冰河之后,藏族青年告诉我们:“到东巧的路不好,像这样的冰河还要过好几条,祝你们好运!”

  找点

  11个小时过去了,测量点还没有找到,队员们焦急地爬上山梁

  我们一路跋山涉水,终于在中午12点的时候,到达了东巧以西约20公里处,按照记录测量队点位置的“点之记”,测量点应该在公路左手30米的地方。但是队员们前后寻找了好几公里,也没有看到那个半米高的圆墩子。

  “附近的牧民会不会知道呢?”两名队员去找了附近的牧民,但是没人知道。队员们不甘心:“这个墩子有些破损,在隆冬灰色的草原上不明显,干脆徒步勘查吧。”寒风凛冽,3个小时过去了,队员们差不多“扫荡”了五六平方公里的地方,但是依然没有发现。

  这时,陈永军副队长果断决定,放弃第一方案,实施第二方案。当我们赶到东巧以东18公里的地方时,遇到了难题,往南的道路有好几条,究竟是哪一条呢。在7年前记录测量队点位置的“点之记”上并没有明示,可能当时只有一条路。

  队员们沿着几条路分头去寻找,但是2个多小时过去,依然“一无所获”。这里是一望无际的高原,附近有起伏的山坡。“按照地理标点的特点,一般都在山坡附近”,我们两辆越野车跑到山坡周围,转了好几圈,也不见测量点的影子。

  这时已经是傍晚7点多了,远处的黑云压头而来。从我们出发开始,已经过了11个小时了,测量点还没有找到,队员们十分焦急,但没有人愿意放弃。大家决定分头爬到周围的山梁上去寻找,最年轻的队员程虎峰则爬上了最高的山坡。

  气喘吁吁的程虎峰在山顶上开始瞭望。他缓缓的转了一圈,很失望,没发现什么。他蹲在地上歇了一会,又站起来,再次缓缓转了一圈。

  “找到啦,找到啦!……” 程虎峰兴奋地大喊,在远处的一个低一些的山梁上,1米高的水泥墩“结结实实”的挺立着

  ……十分钟后,队员们聚集到水泥墩周围。“终于找到拉,这家伙!” 队员们摸着水泥墩,扭起了腰,跳起了舞。

  夜战

  迷迷糊糊到了清晨,帐篷内壁上都是“冰雪”,这是队员们的哈气被“冷冻”的结果

  找到了测量点,只是第一步。

  由于第二天一早就要进行48小时的联机观测。一开机,就要对仪器进行随时监控,队员们必需在这里安营扎寨,守候两天两夜。

  此时已经临近晚上8点,天色渐渐黑了,为了确保明天开机不延误,队员们迅速开始搭帐篷。由于为了找这个监测点,队员们已经一天没吃饭了,有些队员的高原反应也在加重,脸部开始浮肿,嘴唇已经干裂发紫。

  在海拔4800米的高原,搭帐篷不再是简单的事情,十分消耗体力。不一会,大家都气喘如牛,但是每个人充盈着一股动力:“我们找到点了,我们没有拖后腿”。每个人都干得热火朝天。

  队员宁伟终于首先想起了“肚子问题”。他拿出汽油炉,准备烧些水,煮些方便面。但是没想到,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没有什么遮挡,大风像刀子一样。火刚点着,就被吹灭……这样点着、吹灭了二十几次,宁伟终于放弃了。

  随便吃了些干粮,队员们都爬进了帐篷。累了一天了,每个人都梦想着能好好地睡一觉。梦想归梦想,现实则是“无情”的,睡觉的过程就是自己和自己“战斗”的过程。

  这里海拔高,气压低,连袋装咖啡的袋都胀起来了,这种反映同样也发生在我们身上。到了晚上,气温更低,空气中含氧量更低,气压也更低。对于刚上高原还没有适应的测量队员来说,整个夜晚是十分难熬的。

  队员们躺在帐篷里,头疼的情况几乎每个人都有,大家翻来覆去睡不着。直到凌晨1点,队员们逐渐睡去了。但是3点多的时候,几名队员都醒了,其中两个人还大声呼喊着喘气,因为空气气压低和氧气不久,他们觉得憋气,呼吸不畅。记者也有类似的情况,但是没有这么严重,只是觉得头脑异常清醒,没有困意。这是,我看了一下手表上的气压计,显示只有500多百帕,相当于平地上的一半多一点。

  就在这种与自己“战斗”中,迷迷糊糊到了清晨。起来的时候发现,帐篷的内壁上全都是“冰雪”,这是由于温度很低,自己的哈气被“冷冻”的结果。

  追星

  48个小时连续观测,每隔15秒更新一次数据,卫星被牢牢锁定了

  清晨6点多,天刚蒙蒙亮时,一弯月牙还悬在不远的山头上。

  几名队员挣扎着从被窝里爬起来开始工作,准备架设天线开机联测。他们全身包裹严实,连脸上也“全副武装”,但是走出帐篷,零下20度的低温还是让他们瑟瑟发抖。

  在那个1米高的标志墩上,程虎峰架起了天线。“这个天线要着北,天线高度要量三次,取中间数。这样才能为珠峰高度的测量提供准确的数据。”

  清晨8点15分,程虎峰按下GPS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数据接收机的开关按钮,48小时的联机观测如期开始了,卫星被牢牢锁定了,数据源源不断的下载到被棉被包裹的仪器上。

  程虎峰告诉我:“这里能够接收到观测时间、15秒更新一次的卫星定位参数等重要数据。这些数据经过后期处理和分析之后,能够明确算出这个点的位置坐标和地心坐标,包括经纬度和高度,这样就能算出青藏板块每个区域的地理特征的变化量,对我们精确测量珠峰的高度,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