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演新闻”也是腐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3日08:51 人民网

  石飞

  前不久,人民网曾发表一篇文章,题目叫作“逼采访对象背台词,请不要如此作秀愚弄观众”,文章介绍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某新闻机构(据情况分析,肯定是一家电视台)记者采访一位年轻的县委书记,事先编好了“台词”,“严格要求”被采访对象面对镜头“背台词”。这位年轻的县委书记不愿意昧着良心说假话,结果谎称身体不适,“得罪不起躲得起”,婉言谢绝了采访。

  我由衷地被这位年轻的县委书记的高风亮节感动了!面对镜头展现光辉形象,可是一般人求之不得的绝好机会呀!他却因为不愿作秀愚弄观众,拒绝“记导”(因新闻记者惯于“导演新闻”,故而获此贬称)的安排,毅然选择了逃避。难能可贵也!

  眼下,“演新闻”已经成了一种司空见惯的的现象,老百姓早就唾之以耻、嗤之以鼻了。影视新闻,应是在新闻事件发生现场、对新闻事件发生过程的真实摄录。这也是其镜头之所以特别珍贵的原因。对于某一新闻事件,发生时能留下镜头记录就留下了,没留下的也就只能遗憾作罢,一般是无法和不应该地进行“补演”的。一“补演”,新闻就假定了。而今,“演新闻”竟然成了新闻报道的通用的时髦手段,许多压根儿没有的事情,一经“记导”们黑着良心地编导,一经“官儿”们黑着良心地表演,就生出了具有轰动效应的精品新闻镜头来。我们各级电视台的新闻频道,现在正被这些“精品新闻镜头”所充斥,市县级电视台尤为严重。

  前些日洪水暴发,某乡邻近淮河险情严重,干部群众日夜奋战,严防死守堤坝。水患过后,电视台制作抗灾功绩电视报道,各类现场实况镜头都有,惟独缺少乡“一把手”与民众战斗在抗灾第一线的镜头。该领导人在洪水猖獗期间出远门探亲去了,直到洪灾平定之后才回来。为了弥补镜头缺憾,这位领导临时招呼3个农民上河堤“演”“打桩戏”,于是记者就生出了“领导率民战洪魔”的感人镜头。电视台一播放,全乡哗然,怨声载道,老百姓一条声地骂,说当官的脸皮真厚,说电视台真会骗人。两位农民兄弟给我们编辑反映完情况之后又补充说道:打那以后,乡亲们就再也不看新闻播报了,都说新闻报道是演假戏骗人的。

  “演新闻”的恶劣影响和严重危害就在于此。它败坏党风、民风和社会诚信(何况我们社会的诚信度原本就不高),糟蹋新闻媒体的信誉,是一种严重的腐败。我们不应该容忍这种腐败现象继续蔓延了!

  “演新闻”现象的成因不外乎两个方面。第一,作为被采访对象的领导干部应负有主要责任。不管是主动地“演”,还是被动地“演”,只要一“演”,就把“人品”“官德”全砸了;只要一“演”,就等于自己给自己做了广告、往自己头上扣了“屎盆子”:一个沽名钓誉、欺世盗名之徒。如果我们各级领导干部都能像上述那位年轻的县委书记一样,恪守党性和人格的底线,不昧良心愚弄百姓,那么,“演新闻”没了“主角”,也就演不成了,“演新闻”现象自然也就会绝迹。

  第二,“演新闻”成于“记导”,离开“记导”便办不成事。所以,任何一个虚假的“演新闻”的镜头的出笼,都是以记者职业道德的缺失为代价的。有的是出于“工作责任”,要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制造出让领导满意的“作品”;有的则是为了要投被采访对象的所好,讨其欢心,甘做其“御用工具”,以换其丰厚的犒偿;还有的则是为了赤裸裸的“有偿新闻”,攫取高额的回报。

  “演新闻”当禁。但愿“演新闻”现象越来越少,并尽可能快地绝迹。达此目的,说难也不难,只要大家都能恪守道德底线,实事求是,不昧心,不欺人也就成了。不过,单纯靠自觉不行,需要国家有关权力机关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予以制约,并进行严格有效地监督。

  (二○○三年七月二十一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