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寻访海外华裔穆斯林踪迹——记刘宝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3日09:29 新华网

  刘宝军在文莱找到的宋朝穆斯林墓地。

  马来西亚槟城元首阿布都尔向刘宝军(左一)赠送书法作品。

  2001年5月的一天,在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区的一个穆斯林古墓群中,一位身穿马来花衣、头戴小白帽,身材魁梧的青年正举目四望,像是在寻找着什么……他不经意拨开脚下的荆棘草棵,猛地发现他苦苦寻觅的目标——中国宋朝一位蒲姓官员的墓地。

  墓碑上的字迹因岁月的侵蚀已变得有些模糊,但墓主的姓氏、身份和去世的日期还隐约可辨。上面写着:蒲××,泉州通判,曾在越南做官,1228年卒于文莱。这位青年情不自禁地欢呼:“找到了!终于找到了!”

  寻找东南亚的华裔穆斯林

  这个青年叫刘宝军,是居住在马来西亚的中国穆斯林学者。从马来西亚国际伊斯兰大学毕业后,他就一直在探寻,足迹已踏遍了北到哈萨克斯坦,南到泰国、文莱的土地,因为他要完成一项前人没做过的事:详细探寻散居海外的华裔穆斯林的生存状况,揭开他们背后的那段历史。

  尽管资料上说中国穆斯林流入东南亚国家不是始于1405年郑和下西洋,但是此前的遗迹刘宝军却未曾亲见。作为学者,他不甘心:一定要亲眼看到那些史迹才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宋朝穆斯林官员蒲崇林的墓地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这说明,不是明朝,而是在宋朝,中国穆斯林就已经到了东南亚国家。

  探访陕甘回民后裔“东干人”

  早在14年前在西北师范大学读书时,刘宝军偶然读报时看到:前苏联境内有一批称为“东干人”的中国陕甘回民的后裔,他们在那儿生活了100多年,但仍保持着中国西北人吃饭用筷子、睡觉上土炕的习惯,他们讲的仍是陕甘方言。这条消息深深地烙在刘宝军的脑海里,他在从事穆斯林研究后,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寻访东干人。

  在中亚,他惊奇地发现,在中国西部大部分城市不再流传的“打锣锣,筛面面,我娃是个金蛋蛋”、“尖尖窗窗,糜面团团,燕子喝水,马驹过河”等民谣,在东干人那里却仍然保留着。刘宝军说:“这些几乎被人们遗忘的东干人和他们鲜为人知的故事,都将载入我即将面世的《华裔穆斯林概况》一书中,希望这些生活在海外的华裔穆斯林能引起关注。”

  在中亚考察时,刘宝军探访到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国际机场北郊的东干人聚居地,正是唐朝诗人李白的出生地——碎叶城。他碰到几个当地人,长相似哈萨克斯坦或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人,却操着一口流利的陕西话。去年3月,刘宝军邀请马来西亚著名华商李金友先生前往哈萨克斯坦走访东干人。李先生决定捐助1.5万美元盖一所学校,同时还赞助2万美元,用于印刷东干文课本。

  在马来西亚,刘宝军奔波于多所学校,帮助东干人和来自中国西北的穆斯林青年争取留学的机会。迄今已有20多名学生就学,并大都得到了全额奖学金。(张晓华)(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