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连载 海城大地震30年纪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3日10:24 千华网-鞍山日报

  本报连载的《海城大地震30年纪》引起读者反响,他们纷纷致电或致信回忆当年的亲身经历,其中也包括一些曾在本报工作过的老报人,本报编辑部现选编其中一篇以飨读者。———编者

  封存30年的历史回忆

  章晋良

  1975年2月4日晚19点36分,海城发生了7.3级灾难性大地震,关内关外一片震惊声。当时有很多误传,以为是鞍山市发生了8级大地震,鞍钢已停产了。其实,早在1974年末、1975年初,正是大雪封地的数九寒天,辽南大地就发生了一些奇特地情现象,如汤岗子温泉断流、海城部分农村水井水位上升、庄稼院里的家禽骚动不安等等。这些奇特现象,都是即将发生地震的先兆。根据国家、省地震台的会商,认为辽南地区极有可能发生一次级别较大的地震,要求各市地作好防震准备。当时的鞍山市委、市革委会对做好防震工作十分重视,因为这是关系到百万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大事。当时我在报社调研组当内参记者,领导要我与市地震台联系,以便随时了解震情。市地震台十分支持报社工作,每日向报社通报震情。当时,我收到震情后,立即向报社领导汇报。按照市委的部署,报社属于一级战备,如果鞍山发生了地震,报社要异地出版,一天也不能中断报纸的出版发行,要让全市人民及时地听到毛主席、党中央的声音。因此,报社对即将发生的大地震作了周密安排。同时,报社记者经常出外采访,又有一部分同志到海城参加由市委组织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活动。为了保障报社职工和家属的安全,报社领导十分重视对震情的通报工作。1975年2月4日上午,营口、海城一带小震频繁。俗话说,小震闹,大震到。果然,当晚7点36分发生了大地震,市里有明显的震感。我当晚正在家里写稿,发现电灯不停地抖动,立即意识到发生了地震。当时记者家里没有电话,街上也没有公用电话,我飞快地跑到街道,借用电话向地震台询问。但那时刻的地震台电话已经打不通了。我又把电话打到市委宣传组(部),接电话的是组长谌振洲同志(军代表)。我喜出望外,向谌组长询问震中在哪?他说在海城毛祁一带。他又说,部队已经出发了,可能灾情很大。次日一早,我们调研组三人碰了下一头,决定由组长黄士忠(后任鞍钢日报总编),给当时市委第一书记沈越同志的秘书挂电话,听听沈书记对内参有什么要求。作为市委第一书记的沈书记,工作很忙,但他对报社的内参十分重视,每期都看。他曾说,你们有什么紧要事可直接打电话给我。电话很快打通了,高秘书经请示沈书记,要求我们立即到海城收集抗震救灾情况和群众反映,最好能写出地震每日大事记。市委第一书记亲自布置的任务,我们雷厉风行,立即赶赴海城灾区,收集灾情,采访民情,得到了海城县委的大力支持。我们冒着不断余震的危险,到县城、感王等地,无论是县城中街、北关,还是农家大院,处处都是简易的防震棚,人们吃住在棚内,生活极其艰苦。特别是食品奇缺,人们每天只能吃到少量的救灾食品,以充饥饿。汤岗子疗养院里冷冷清清,人去楼空。据介绍,由于地震,温泉水位下降,有一条水脉流到了东四方台村。我们写出的第一份内参是关于海城大地震造成的初步损失,其中特别写到,由于海城地震台和营口石棚峪地震台的及时、准确的预报,使灾情减少到最低限度。而后我们每天向市委送一份内参。有一天,我们突然接到高秘书的电话,说沈越书记要会见我们。我们立即赶到沈书记办公室。沈书记首先表扬了我们的工作,说我们的工作很有成绩,也很辛苦。然后他说,最近他要到省里开会,主要是汇报鞍山市的抗震救灾情况,需要我们写一份自2月4日发生大地震以来的大事记,要求准确、全面。我们回报社以后,马上动手汇编,力求做到大事不遗漏,小事不重复。二天后我们将一份关于海城大地震的半月大事记呈送到市委。高秘书又来电话,说沈书记看了你们写的半月大事记十分满意,已经带到省里去了。这是我从事新闻工作30多年来,与同事合作写的一份最有份量的稿件,虽然它没有见报,也不能见报,但它毕竟忠实地记录了发生在30年前的海城大地震,为市委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