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宜居城市”不能少了“人文生态”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3日10:47 大众日报

  陈西湖

  在新的《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北京的城市目标明确定为“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这样,“经济中心”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而“宜居城市”则首次跃入了人们的眼帘。(3月22日《中国青年报》)

  北京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把“宜居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这是对城市发展和城市功能的理性认知。但是,我注意到,城市的规划者,集中盘点的都是城市的硬件设施。比如,城市中心区过度聚集,交通拥堵日趋严重,环境污染依然严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压力巨大、空气质量级别还“不适合居住”等。显然,这些城市基础建设、配套设施的不完善是影响城市成为“宜居城市”的重要障碍,但我觉得,城市建设者在关注城市自然生态的同时,不能忽视城市的“人文生态”建设。

  一个城市要成为“宜居城市”,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就是城市的“人文生态”。那就是,居住在城市的不同群体,同在一片阳光下,是不是都能感受到城市赐予的同样恩泽。如果城市制定的政策和制度,对不同群体存在着不平等之处,就必然会给市民带来心灵感受的不同。从某种意义上看,精神价值方面上的不平等,比经济上不平等,更容易给有着丰富情感的当代市民带来心灵伤害。

  因此,规划和建设“宜居城市”,必须加强城市“人文生态”建设,破除城市发展中存在的文化、科技、经济、社会的长远协调发展的制度障碍,让我们的城市在文化反思和自省中,融合新机,形成新的价值观念、审美态度、文化立意和城市理念,培育出全新的城市人文精神。只有这样,一个城市才能真正成为“宜居城市”。当前,应更多地关注“人文生态”还有哪些不完善之处,特别是在社会就业、社会保障以及各种管理服务方面,是否真正做到平等和宽容,是否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因为这些城市软环境,同样影响着城市居住者的思维方式和精神品质,而城市能否真正成为“宜居城市”,居住者给出的回答才是最具判断价值的。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