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公共行政要杜绝“政策之治”(华南时评)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4日01:45 人民网-华南新闻

  朱四倍

  据媒体报道,3月17日,一宗土地所有权纠纷案件在海南省三亚市城郊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厅审理。此案已经持续了8年,由于双方依据的都是政府文件,因而至今争论不休。海南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法律界人士称,正是因为政府文件打架导致两级法院审判无所适从,导致争议变得没完没了。

  被告三亚鹿城食品饮料公司的代理人刘万富在庭辩中认为,三亚市人大和三亚市政府关于将南边海国有土地使用权确认给乡镇企业的文件还在发挥法律效力,而三亚市政府办公室却公然否定它的直接上级机关和权力机关的意见,“南边海”之争从此变得没完没了。案件充分揭示了我国行政上过多过于灵活的政策之治的弊端,而要解决这种“没完没了”,关键在于实行法治。

  众所周知,我国当前正处于由人治走向法治的历程中,“以批示治国”、“以领导意见行政”、“文件治国”的现象依然存在。本文提及的“没完没了”的争议就是典型的表现。在政府管理方式从管制型向服务型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在由政府本位、官本位和计划本位体制向社会本位、民本位和市场本位体制转变过程中,要实现从无限政府到有限政府的转变,必须淡化“政策之治”。

  行政领域推行“法治之治”,是行政体制改革中的治理之道。法治之治有利于民众对公共行政行为的参与,实现政府与公众对于公共事务的治理,从而减少人治行政所带来的信息的非对称性,控制出现行政沉淀成本。

  法治之治要求公务员必须明白法律在公共行政中的独立地位,公务员手中的行政权利实质上是公共权利的让渡,且以法律的形式将其合法化,它的合法地位受法律的保护,另一方面也要求公务员要自觉地接受人民的监督、法律的监督,自觉控制对手中行政职权的滥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法治精神的匮乏是导致“没完没了”争论的罪魁祸首,而法治精神的深入人心才是解决问题之道。

  法治精神也要求公开公正的公共行政精神,这是破除“政策之治”的必然。政府的“公共精神”,一方面指政府权利的政治性和公共性要求政府要为公众利益服务,要本着“公开、公平、公正、公心”的四公原则为民服务,另一方面指在社会分化为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情况下,政府角色的重新定位,以及政府公务员角色的重新定位。我国的政府行政历来强调的是政府管理的权威性,而把政府的服务职能置于次要的地位。政府的角色定位也是“无限性的管制式政府”,政府的触角无处不在,从生产领域到个人生活领域,我们的政府无所不包,无所不能。与此同时,政府透明度低,民主参与渠道狭窄,民主意识淡薄,从而造成政府行政缺乏有效的、广泛的、多渠道的监督。在这种体制之下,公共行政的意识淡漠,公务员的行政行为得不到有效、全面的监督,缺乏公共责任感,公众服务意识差。

  文件打架的本质就在于“政策之治”,而要解决这种弊端必须履行法治之治。

  《华南新闻》 (2005年03月24日 第四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严查苏丹红食品
房贷利率上调
F1新赛季 围棋春兰杯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购房贷款提前还贷指南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图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