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明清古牌坊同安自古多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4日04:10 东南早报

  焦点坊谈

  早报记者卢古质实习记者丰晓飞文

  早报记者卢古质实习记者丰晓飞通讯员何东方图

  数十座牌坊节孝坊最多

  同安,厦门北部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位居厦漳泉“闽南金三角”中心地带,北邻安溪、南安,南临集美,东连翔安,西接长泰。同安始建县于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古城因形似银锭而得名“银城”。1997年5月撤县设区,2003年9月,厦门市区划调整,拆为同安区和翔安区。新同安仍为厦门市区域面积最大的行政区。

  牌坊多是同安的一个特色,见证了同安历史的悠久。在同安的不少街衢古道、高楼墙角、城郊路口,都可以看到一座座历史遗留下来的石牌坊。据原同安县文化局局长、地方史专家颜立水介绍,根据有关记载,在古同安(包括现在的金门、厦门、龙海角美等)地区,明清时期建造的牌坊就有80多座,现在保留比较完整的也还有十几座。

  各色牌坊同安均俱全

  颜立水对牌坊有着深入的研究。在实地考察了许多石牌坊后,颜立水总结出了石牌坊的“典型面貌”:大多为重檐仿木结构,面阔三间,横跨道路,明间一般宽2.5米,高4米多,柱宽上加雀替,石柱下端前后用石捍石加固,整座牌坊显得稳重坚牢。颜立水还依据牌坊内容的不同对牌坊进行了分类:

  科举坊。这类牌坊明代最多。颜立水说,在明朝277年的时间中,同安出过106名进士(其中武进士14人),也曾出过3名会元,而出过的举人则更多。这些进士、举人以及会元一举成名后,不仅进了宗祠,不少人还由国家立坊嘉奖。

  德政坊。这类石坊通常叫官坊,是表彰地方官员政绩的牌坊,如宋朱熹的宣化坊,明陈健的岳伯坊,清靖海侯施琅的“绩光铜柱”坊等。

  节孝坊。这类牌坊为数最多,分为贞寿坊、贞节坊、节孝坊。颜立水介绍,《同安县志》记载的明清贞孝节烈的妇女就达1521人,她们都是些“夫殁贞守”、“夫死殉节”、未婚守志”一类的妇女。如有个妇女叫郭秀娘,她的未婚夫杨怜到台湾多年未归,婆婆允许她改配,但她矢志不从,自缢而死,这样的事上方也给诏赐建坊。

  墓道坊。这类的石坊,有的在墓前,有的则在距墓地较远的交通路口。

  此外,还有忠义坊,乐善好施坊,急公尚义坊等,都是表彰一些行善修事的地方耆老。

  根据厦门志记载,厦门岛内共有明清时期的牌坊16个,主要集中在西南部,其中以节孝坊居多,共有6个。不过,由于自然腐蚀和人为破坏的原因,厦门岛内目前仅存“钦赐祭葬许廷桂坊”的石坊,位于万石植物园(紫云岩)内。

  立坊是严格的官方行为

  专家介绍说,在中国封建社会特别是明清时期,立牌坊是一件极为隆重、极不容易的事,是由各级官府乃至最高统治者来控制的一种官方行为。根据当时的规定,凡是被贡举进入国子监读书即使由府、州、县学贡献给皇帝的生员和获得举人以上功名的人才,方可经地方官府审核批准后,由官方出资建科举坊。

  但是,各地官府是按朝廷的规定办事,因此,建造牌坊的审批权实际上掌握在最高统治者皇帝手中。至于欲以道德气节高尚、军功政绩卓著立贞节牌坊、仁义慈善牌坊、功德牌坊者,要求就更严格,须经当地官府查核事实后逐级呈报,最后由皇帝审查恩准,或由皇帝直接封赠,方能建造。

  另外,即使允许建造,建造什么规格的牌坊,也有严格的等级限制。能获得皇帝降旨建造牌坊,对一个人、一个家族乃至一个地方来说,都是一种至高无上、无与伦比的殊荣。由此可见,牌坊也是封建统治者加强统治的有力工具。

  史话坊事

  南方牌坊多石制

  牌坊,一种中国特有的门洞式建筑,《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形状像牌楼的建筑物,旧时多用来表彰忠孝节义的人物”。千百年来,牌坊繁衍发展,不仅遍及华夏城乡,而且还远涉重洋,屹立于异国他乡的许多地方,被视为中华文化的一个典型标识。

  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象征,牌坊的历史源远流长。据有关专家介绍,就结构而言,牌坊的原始雏形名为“衡门”,是一种由两根柱子架一根横梁构成的最简单最原始的门。关于“衡门”,我们目前所看到的最早记载是《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据此推断,“衡门”最迟在春秋中叶就已经出现。

  这种“衡门”后来被运用到城市中各个居民区之间的“坊门”上。从春秋战国至唐代,我国城市居民区都采用里坊制,“坊”与“坊”之间有墙相隔,坊墙中央设有门,称为坊门。起先,这种坊门就像“衡门”那样,由两根立柱架一根横木构成的,只是柱侧安装了可开合的门扇。

  随着城市建设的繁荣,人们对坊门的建造开始讲究起来,改由两根高过门顶的高大华表柱中间连一至两根横梁及门扇组组合而成。后来,一些坊门由只剩下了华表柱和作为额枋的横梁,因其华表柱远远高出额枋,呈冲天状,后来便逐渐发展成冲天牌坊,成为牌坊最主要的形制。宋代中叶以后,封闭式的里坊制逐渐被开放式的街巷制所取代,原先坊与坊之间的隔墙纷纷被拆除,而坊门因具有地名标志的作用被保留了下来,成为无墙体相连的跨街独立、自成一体的建筑。

  随着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封建意识的普及和深入,明清时期,牌坊的发展达到了鼎盛,出现了大量多柱、多间、多楼牌坊。不过,这时的牌坊已经成了统治阶级麻痹人民思想、维护统治的一种形式。

  牌坊不仅建筑结构自成一格,别具风采,而且集雕刻、绘画、匾联文辞和书法等多种艺术于一身,熔古人的社会生活理念、封建礼教、封建传统道德观念、古代的民风民俗于一炉,具有瑰丽的艺术魅力、很高的审美价值和丰富而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每一座石牌坊都是一件石雕工艺品。中国传统的石雕技法圆雕、透雕、高浮雕、浅浮雕、平浮雕、阴线刻等,在石牌坊的雕刻中都广为应用。

  由于各地区民俗风情、经济发达程度、气候情况、建筑材料等条件不同,以及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大小的不同,牌坊在全国各地的分布很不均衡,多有差异。据厦门市郑成功纪念馆馆长介绍,牌坊一般分为石制和木制两种,南方主要以石制为主。在闽南地区的牌坊,多是四柱三开间的门楼式牌坊,多是竖立在要道(如驿道)上。


 【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严查苏丹红食品
房贷利率上调
F1新赛季 围棋春兰杯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购房贷款提前还贷指南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图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