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残障孩子叫她“妈妈” ——记优秀共产党员、元平特殊学校教师曹艳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4日04:42 深圳新闻网-深圳特区报

  曾经在全国性的演讲比赛中获得过一等奖,面对的却是聋哑孩子;曾经有机会到中央电视台做主持人,她却为了特殊教育放弃了这样的机会。曹艳就是这样一个让不少人都难以理解的人。

  “其实曹老师很简单,她就是一个有事业心,尊重学生,有爱心和耐心的人。”这是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黄建行对曹艳的评价。带着这四个“关键词”,记者昨天对曹艳进行了采访。

  一心扎在“特教”园地

  1985年,刚念完初中的曹艳,因为成绩优异,被保送至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成为中国首批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

  1992年,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成立。通过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元平学校找到了曹艳,邀请她南下深圳。“特区”两个字打动了曹艳,她和很多人一样,离开家乡,来“闯”深圳,成为元平特殊教育学校最早的一批教职员工。

  当时元平特殊学校还是租用别人的教室来上课。教室白天用来上课,晚上就是教师的宿舍。刚到深圳的曹艳,深圳没有亲友,每逢节假日,就特别想家。曹艳说:“1992年冬至那天,按照北方习俗是要吃饺子的,那天同事都走了,只有我一个人,没有心情吃饭,只想和家人诉诉苦,当时要打个长途电话,还要走到华联大厦对面的邮局排队等候,我等了半小时,拿起电话,想好的话又说不出来了,怕父母担心,就说自己在这里过得很好,电话一放,我就在邮局门口哭了出来,想着再坚持一天,第二天就回家。”

  不过学校的规划打动了曹艳,她表示,当初来深圳就是希望能有一片更大的舞台,事业才起步就离开,她不愿意。

  转眼到了1994年,元平特殊教育学校迁到了龙岗区布吉街道现址。期间,亲朋好友都多次为她找到更好的工作,但是犹豫再三后,曹艳决定还是留下来。她说:“我国有6000万残疾人,平均每5个家庭中就有一个家庭有残疾人,这些人很需要别人去关心,去交流,我是国内首批特殊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要不能学以致用,觉得挺可惜的。”后来她干脆把家迁到与学校只有一墙之隔的住宅区,这样没有了尴尬,和学生相处的时间也就更多了。

  不过年轻就意味着许多可能。1996年,因为精通手语,中央电视台的综艺大观栏目邀请曹艳担任表演嘉宾,曹艳用甜美的笑容和伶俐的口齿征服了台下的观众,也打动了导演。导演当场表示中央台有个文艺类节目的主持人刚走,而曹艳质朴纯净的风格非常适合。

  这一次,曹艳有点动心了。回到学校,班上的孩子们看到离开一个星期的老师回来了,都疯跑着扑到曹艳身上,用手语和眼神向她问长问短,告诉她好多他们想说的话,打听好多他们想知道的事。一看到这些真诚、纯朴的孩子需要她的关怀,她的心又回到孩子们中间了。当天晚上,曹艳就给北京打去电话,婉言谢绝了导演的邀请。

  掉在地上的月饼

  在一些人眼里,残疾孩子心态怪异,难以交流。“其实孩子们内心里都希望别人去爱他,只要你有诚意,他们就会表现出他的热情。”曹艳告诉记者,尊重孩子,是走近他们的钥匙。

  去年中秋节,曹艳应邀和学校孤独症组的孩子一起出去赏月。大家围坐在草地,聊天,表演节目,吃东西,气氛很愉快。孤独症组的老师要一个孩子拿块月饼“给曹老师吃”。

  这是一名有轻度脑瘫,而且有点孤独自闭的孩子,平时喜欢仰着头看天,谁也不理会,不过在元平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悉心教导下,他开始融入集体。听到老师的话后,这名孩子拿起一根叉子,准备叉月饼。由于手脚不便,他总是叉不准,十几次的努力后,终于叉起了那块月饼,然后慢慢地走向曹艳。

  走了几步后,月饼掉在了地上。曹艳告诉记者:“我开始以为是他自己要吃,后来看他是朝我走来,我才明白他是准备把月饼拿给我吃,孩子费了那么大的劲,我不能伤他的心。”曹艳没有犹豫,拿起月饼,吹了吹上面的灰,然后一口吃了下去,孩子开心地笑了。这不过是曹艳教学生活中的一个片段。

  曹艳说:“不要看他们不怎么说话,其实都比较敏感,你对他们好不好,尊重不尊重他们,通过你的眼神,就能知道。”两件事情之后,孤独症组的孩子都喜欢上了曹艳,几乎每次活动,都要邀请“曹老师”参加。

  一脸口水和一句话

  当老师最大的安慰莫过于桃李满天下,不过从事特教的老师们,却很难桃李满天下,曹艳告诉记者,支撑自己坚持下去的动力,除了对孩子的爱,还有就是心中那份执著和愿望。

  在特殊学校里,对这些特殊孩子的教育,除了要有爱心外,还必须有特别的耐心。课堂教学要手语、口语并用,简单的一个字,一句话,可能要教几十遍、几百遍。有一次曹艳给学前班的聋童上课,一对一,面对面教发音,那天学说的是“爸爸、妈妈”,这么简单的两个词语,曹艳不知重复了几十遍,可孩子始终发不准,总是说bobo、meme。曹艳没有放弃,仍然一遍又一遍地教,突然间一个孩子用力喊了一句异常清晰的“妈妈”,同时喷了她一脸的口水,曹艳根本顾不得擦脸,高兴地伸出大拇指表扬他,紧接着他又说出一句“你像妈妈”,刹那间,孩子的口水交织着曹艳的泪水从脸颊淌了下来。

  有一次电视台的记者采访曹艳和她所带的班级,曹艳鼓励班上一个女孩子用口语和记者交谈,这位学生费力地说了一句不怎么清晰的“叔叔好”,记者高兴地笑了,可是这位学生却误会了,以为别人笑她说得不好,一赌气跑到洗手间关上门哇哇大哭。曹艳连忙追过去,可是门被关上了,她只好用开灯、关灯的办法告诉这名学生“老师在叫她”,可孩子一直闭门不出。由于无法用语言沟通,曹艳就找来纸和笔写纸条从门缝塞进去,一连写了二十多张纸条,持续了半个多小时,孩子终于冲了出来,抱着曹艳大哭。当然,通过手语表达,孩子心里的误会,也随之而去。

  “捡”回来一个孩子

  在曹艳的办公电脑里,屏幕保护程序是一个孩子的生活照,这是曹艳“捡”回来的孩子。

  事情得从三年前说起。曹艳的丈夫陈伟权在派出所工作,有一天他的同事带回来一个被遗弃的小姑娘,看起来两三岁的样子。陈伟权当天正好值班,他看到这个孩子浑身是被蚊虫咬伤后的肿块,一直到晚上还无人认领,于是便打电话和曹艳商量,看能不能暂时寄住家中。

  曹艳赶忙到派出所带孩子。看到孩子头上和脸上的肿块,她很心疼。第二天,夫妻俩个带着孩子去医院治疗身上的肿块。趁着身边没人的时候,曹艳笑着让孩子喊她“妈妈”,而孩子回应的一声“妈咪”,让还没有生育的曹艳感到了无比的幸福。

  孩子在曹艳家里一呆就是10天,一直都没有人来认领。按照政策,他们必须把孩子送到福利院。临出门前,孩子一声“妈咪”,让曹艳心又软了,她和丈夫商量,让孩子多住几天,实在要送走,也只能等她上班之后再送。

  第五天,正在上班的曹艳接到丈夫的电话,说孩子已经被送到了福利院,曹艳说她当时“心里突然空空的”。星期天,曹艳去福利院看孩子。她在教室的最后面发现了小姑娘,一个人孤零零地。福利院老师对她说:“这孩子不喜欢和其他小朋友说话。”曹艳十分难受,和丈夫商量之后,让孩子到家里“住养”,平时在福利院生活,周末回家。

  一段时间之后,和孩子的感情越发深厚,曹艳更舍不得了,恰好她的父母都退休了,她于是便把父母接来,给孩子办了“寄养”手续,让父母在家照顾孩子。

  “按照政策,还没有生育之前,只能算寄养,等我生了孩子后,我要收养这个孩子。”曹艳告诉记者,如果让她去福利院认养一个,她可能做不到,但是认识了这个孩子,“宁可花点钱,吃点苦,也不舍得她走”。她还叮嘱记者,千万不要把孩子的名字写出来,“孩子已经6岁了,有自尊心,怕她心里难过”。

  收获孩子的真心

  曹艳对孩子的真心付出,也得到了他们真诚的回报。1999年,曹艳因病住院,不得不暂时离开学校。有一天,她的电话响了,里面传来杂乱的叫声,曹艳刚想挂机,突然听到了一句含糊不清的只有她自己能听懂的话语“曹老师,你在哪里,我们想你”。这是聋哑孩子们的声音。曹艳知道无论她说什么孩子们都无法听到,可孩子们却一直这样一个接一个传递着话筒哭着、喊着。

  班上有一个同学只知道曹艳家住在哪个小区,却不知道几栋楼几号房,一个星期六的早晨,这个叫宋征的孩子提着一兜水果,来到曹艳所居住的小区,从一栋开始,一栋一栋的用怪异的声音喊着:“曹老师、曹老师。”从早晨喊到傍晚,曹艳躺在家里,突然听到学生的叫喊声,连忙跑到阳台。她大声呼喊着宋征的名字,可孩子仍然仰着头四处张望,多次挥手后,宋征终于看见了曹艳,孩子一下子便蹲在地上哇哇大哭,边哭边用手比划着:“老师,我找了你一天。”后来孩子们又纷纷到医院看望曹艳,有的孩子把亲手制作的礼物挂在老师床头;有的孩子拿积攒的几元钱买一枝花送给她;班上家境最贫困的一个学生走了十几里路,从书包里捧出两个红苹果,打着手语对她说:“曹老师,你吃了这两个苹果病就好了,就可以给我们上课了。”

  “离开这些孩子,我会想他们的。”曹艳说,“和纯真的孩子们在一起,我感觉很充实。”

  作者:本报记者洪智明 编辑: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严查苏丹红食品
房贷利率上调
F1新赛季 围棋春兰杯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购房贷款提前还贷指南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图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