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招聘公务员是不是非得“应届生”(争鸣)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4日06:08 人民网-华东新闻

  正方

  应届生更年轻更朝气

  应届毕业生更年轻更朝气,更加充满爱家、报国、服务社会的理想与激情。他们学识更新快,能引领时代潮流,推进先进文化的繁荣与健康发展。另外,他们便于培训与管理,进入工作角色快,发挥效率更好更高。当然,今后在招考公务员时,如果能拿出一定的岗位让应届生以外的人员参与竞争,也未尝不可。

  福建柘荣县 周贻海

  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大学扩招,导致毕业生供给增加,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今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338万,比2004年增加了58万人,增幅达20.71%。因此,社会各界都应该为大学生就业人力资本增值贡献力量、承担责任,作为国家机关更是责无旁贷。将报考对象定在应届毕业生,是为了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实际问题。

  安徽明光市 杨登峰

  可更好地培养优秀青年

  从“应届生”中招聘公务员,让优秀毕业生直接进入国家机关,可以更好地培养优秀青年人才。毕业生刚走出校门,还没有受到复杂社会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比较容易塑造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培养较高的政治素质。同时,机关工作环境对他们的教育管理,可能是一些单位、公司无法比拟的,因此,这个做法能促进优秀青年人才的成长。

  山东蓬莱市 于杰

  可优化机关年龄结构

  招聘“应届生”可以优化国家机关的年龄结构,解决新老交替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解决应届生的“就业难”问题,减轻社会就业的压力。优秀的人才是要经过培养的,如果国家机关只想招聘优秀人才而不想培养人才,那“应届生”由谁来培养,优秀的人才又从何而来呢?

  江西乐安县 胡伟

  给新手多一些机会

  应届毕业生缺乏对社会基层的接触和锻炼,刚开始工作能力不一定强。但换位思考,谁都是从新手过来的,谁都有第一次。由学生转变成具有社会经验的公务员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通过制度、流程来保证新人成长。如新公务员前期的入职培训、试用期的具体指导等,都能够让年轻人在刚刚踏上社会时少走很多弯路。还是多给他们一些机会比较好。

  安徽明光市 崔玮妍

  反方

  往届生经验更丰富

  公务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社会在职人员处理实际问题的经验要比应届生丰富得多。从行政成本角度看,新录用公务员都要到基层锻炼一年以上,而社会在职人员一经录用,就可进入工作岗位。所以,对于政府机关来说,录用往届生更有优势。

  安徽泗县 姚森

  不利于选拔优秀人才

  这种做法本身就违反了“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不利于选拔优秀人才。非应届生也是我国公民,有参与国家社会事务管理的权利,也应该有报考公务员的权利,只招收应届毕业生,是对公民管理国家事务权利的剥夺。

  江西都昌县 王平苏

  实乃就业歧视

  人为设置公务员准入高门槛,将往届生排斥在公务员招考范围之外,实乃就业歧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机关和地方政府应给就业人才创造一个宽松、公平、合理的环境,而不应该给业已存在的性别、年龄、户口等就业歧视火上浇油。这也是政府职能转换题中的应有之义。

  安徽明光市 朱德耀

  有违公平原则

  作为应届毕业生,每个人只有一次。招聘公务员如果非“应届生”莫属的话,那么,是否意味着那些不巧“错过”了机会的人,将一辈子也进不了公务员队伍?这不利于公务员队伍的人才配备,也有违“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公平、公正选拔人才的原则。而让“非应届生”充实进来,有助于实现公务员队伍人才的多样化,能增强行政执法的实践能力,还可以节约人才培养成本。

  江西湖口县 王玉初

  让散落的“珍珠”也发光

  在现实中,有些应届生说起来头头是道,但一接触具体工作,就不知从何处下手。在机关培养一段不能适应后,只好在办公室做些收收发发、接听电话之类的杂务。招来的人没法用,急需的工作无人做,致使一些单位对招聘失去兴趣,转而在下属单位借人来用。而有几年工作经历的人员来了就能用,有的甚至短时间内就能挑大梁。

  因此,招考公务员决不能仅仅局限于“应届生”,应该让散落在各个角落里的“珍珠”都有发光的机会。

  山东平阴县 于现伟

  《华东新闻》 (2005年03月24日 第三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严查苏丹红食品
房贷利率上调
F1新赛季 围棋春兰杯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购房贷款提前还贷指南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图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