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衣奎伟:爱国教育,从爱国旗做起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4日10:24 东方网

  衣奎伟:爱国教育,从爱国旗做起

  选稿:项凌 来源:东方网 作者:衣奎伟 2005年3月24日 10:23

  昨天看到成长论坛清风怡人的《国旗升起时,你在干什么?》,真是感触万分。

  由此也想到了我们的升旗仪式,我们学校每周一都要举行升旗仪式,而升旗仪式也是我非常头疼的事情,原因是升旗仪式的时候好多孩子找不到感觉,整个过程中摇头晃脑,东张西望的现象时有发生,强调过多次也无济于事。前两天参加县里的一次活动,有幸到兄弟学校参加了一次升旗仪式,也是如此;清明节到烈士陵园参加了革命烈士陈列馆开馆仪式,举行升旗仪式的时候,中小学生1000多人,约有一半的人有交头接耳、说笑的现象,其中有大人,也有小孩。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

  我们的国旗法明确规定:“举行升旗仪式时,在国旗升起的过程中,参加者应当面向国旗肃立致敬,并可以奏国歌或者唱国歌。”原国家教委《关于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严格中小学升降国旗制度的通知》中规定,举行升旗仪式时,要奏国歌,全体师生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每日升降旗(不举行仪式)时,凡经过现场的师生员工都应面对国旗,自觉肃立,待国旗升降完毕时,方可自由行动。这些都是写进法律法规的条文,而我们却很难做到。

  我曾看过一篇有关美国升旗文章的。在美国,幼时,父母和幼儿园的阿姨即教导孩子尊敬国家领导人、国旗甚至警察。一上小学,每天早晨,小学生都要参加唱国歌、升国旗仪式,把右手放在左胸前,宣誓效忠国家。各学校的誓词没有统一规定,但中心意思都是一样的。这一仪式严肃认真,再顽皮的孩子也不敢捣乱。到了中学阶段,特别是初中,这一教育抓得更紧。在美国但凡有升旗仪式,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地方,所有经过现场的人都回驻足,右手放在左胸前,一副庄严肃穆的样子,那种场面,那种情景,不由你不感动。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人,自然而然对自己的国家产生无比热爱的感情。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篇《那天在天安门,共计有217个中国人丢了中国的脸》,愈加感到我们的教育是多么的无奈。文章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那还是2003年的10月3日,全国人民放大假,作者和朋友两人到了天安门西,这时人越聚越多,很多人都等着看降旗。降旗结束了,他们两个打算向回走,突然地上醒目的颜色刺了作者一下,地上被扔着的是一面游人手上经常拿的纸质国旗。那面国旗就那么躺在地上,无数的中国人从上面踩过去。于是,走过去,弯下腰,捡起了那面被中国人自己踩的有些残破的国旗,这是第一面……紧接着,在不足五米的地方发现了第二面被扔在地上的国旗,这面残破的更严重,于是又捡了起来。事情到这儿才刚刚开始,接下来的是,他们发现了第三面、第四面、第五、第六……残破的国旗、丢弃的国旗、被国人践踏的国旗。有的国旗上面记了什么电话号码,有的被人摊在地上垫屁股,有的被踩的支离破碎,有的被……触目惊心和惊人的麻木。

  就这样,他们共计捡起了217面红旗。作者说,那天在天安门,共计有217个中国人丢了中国的脸。我想仅仅是217名中国人丢了中国人的脸吗?那天天安门广场人山人海,有谁注意这些躺在地上呻吟的五星红旗?

  实际上,这种事情在中国真是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现在的中国,只要正式场合,无论是运动会,还是什么重要会议,一般都要举行升旗仪式,如果你细心观察一下,其中总是有许许多多很不协掉的画面。这也难怪我们的学生在升旗仪式的时候会做出一些不庄重的动作来。

  在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中,曾播出过《怀揣五星国旗的美国人》——美国青年丁大卫,她时刻把一面五星红旗带在身边。支持人崔永元问大卫:你怎么会时时将五星红旗带在身边?丁大卫说:我时时带着它,就是为了提醒自己,我现在是在中国,我要多说美丽的中文,有人到我房间里来,看着墙上挂着的五星红旗,也会缩小我们之间的差距。再说,看到这面国旗,我就会告诫自己:你现在是一位中国教师,你要多为中国教书育人。

  这就是一位普通的美国青年的中国情结,从他身上我们应该学到对待国旗的态度。有人提出,爱国主义要从娃娃抓起,我想爱国主义要从每个人自身做起,从爱国旗这样的细节做起。东方网,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严查苏丹红食品
房贷利率上调
F1新赛季 围棋春兰杯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购房贷款提前还贷指南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图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