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古长城在风雨中呼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4日11:36 兰州晨报

  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万里长城,从战国、秦汉到明,有过3次大规模的修筑,进而形成盘踞东方气势宏伟的巨龙,而三次修筑长城的龙头都在广阔的陇原大地:战国秦长城自临洮起而东行,蜿蜒1000多公里,横跨大半个甘肃;汉长城自永登起而西行,一直到新疆罗布泊,直扑古楼兰,浩浩荡荡上万里;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绵延起伏上万里。甘肃,是历史上修筑长城最多的省份,也是保存长城遗迹最丰富的省份,被誉为中国长城的历史博物馆当之无愧。与全国其它地区的长城不同,甘肃境内的大多数长城都是泥土、沙石筑成,虽然没有山海关等矗立在崇山峻岭上的砖筑长城的雄奇险峻,却有着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史学价值,陇原境内的长城不仅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更是孕育丝绸之路、长城文化的摇篮,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进程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然而,经历数千年的风雨侵蚀、自然风化、人为破坏,陇原大地上的长城遗迹面临的困境令人堪忧,遗存的长城正在离我们远去……秦人的愿望:防御

  甘肃礼县是秦祖先的发祥地。从秦昭王起,秦人开始修筑长城,西起临洮,经过甘肃境内11个县后进入陕西。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祖先们修筑的长城进行新的组合、连接,给自己新建立的帝国筑起一道抵御外侵的屏障。

  当万里长城第一次出现在史书里的时候,一个叫蒙恬的将军走进人们的视野。

  这个据说是发明了毛笔的将军带给人们的是一幅鲜活的画面:一手持刀一手高举毛笔从远处走来,深邃而睿智的双眼穿透一块块荒蛮之地,饱蘸无数“城卒”痛苦的血泪,蒙恬尝试自己的发明并尽情在大地上书写帝王的旨意:防御!所以说,长城诞生伊始就是一个镌刻着民族心理轨迹的包罗万象的综合体,它既是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勤劳勇敢的结晶,又是帝王将相赫赫权势的体现;它既包括了金戈铁马的军事思想和战争准备,又涵盖了中华文明的思想精华。汉家的思想:进攻如果说秦长城透露出的思想仅仅是防守的话,那么汉长城则赤裸裸地传达了一个意思:进攻!征服!

  3月3日,记者来到位于民乐县的祁连古城。这个古城曾是匈奴人的精神象征。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的马蹄声惊醒了匈奴人的睡梦,祁连古城在闪着寒光的刀枪中战栗。那是一场在汉王朝心目中十分完美的战争,也是汉武帝意欲征服河西的第一场战役。在这次战役中,霍去病斩下8000匈奴士兵的头颅,鲜血染红了祁连雪峰。站在传说中霍去病当年的点将台上,记者仿佛也感受到了匈奴人痛失古城后仓皇逃遁的悲哀:“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息;失我胭脂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占领河西走廊之后,汉长城像一条灰色的飘带在汉武帝的手中舞动,从兰州永登开始,穿越千里河西走廊,赴玉门关,出阳关,直达新疆罗布泊。在汉武帝的心中,这也许不是长城的尽头,他要征服更广阔的天地。

  明朝的理念:退缩(上接A13版)在甘肃境内,至今遗留着全国最为完整的土筑明长城。在天下雄关嘉峪关不远处,是明长城的起点,即著名的“天下第一墩”。在明皇帝修筑长城的时候,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军事力量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广袤的河西已经沧海巨变,罗布泊里的楼兰城日渐衰落,阳关已经被沙掩埋,玉门关已经显得十分遥远,巍峨的长城在这里也显得矮小,透露出明王朝退缩、封闭的意思。明长城修建后,嘉峪关以外的地方成了边防,此举不仅堵塞了中西通道,也使敦煌等城镇日益衰落。也许从那时起,长城开始走上了衰退之路。

  清王朝夺取天下之后,他们已经感觉到了西方的文明和进步,所以长城在他们眼里已经无足轻重,康熙皇帝用马鞭指着蒙恬修筑的长城感叹:“万里经营到海涯,纷纷调发逐浮夸。当时费尽生民力,天下何曾属尔家。”长城,从此作为一种遗迹留在中华大地上。

  残缺的城垣:倾诉经过战国、秦、汉、明等朝代的修筑,在甘肃境内的长城长达5000多公里。

  长城在历史的进程中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中原在汉长城的庇护下日渐繁荣,饱受战火和动荡的人民过上了相对安宁的生活。中原较为先进的农耕文明随着移民和塞外的牧业文明水乳交融并长足发展,无数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同样,在长城的臂弯中,丝绸之路得以畅通,叮当悠扬的驼铃声永远是对长城最好的礼赞!在长城的臂弯中,敦煌莫高窟开始展露峥嵘。

  然而时至今日,这些胜迹却离我们越来越远。记者在采访中看到,战国秦长城隐于山野而备受冷落,在无情的岁月里正饱受老鼠、蚂蚁的噬咬,有的变成了农田,有的变成了乡民脚下的小路,有的成了守护农田的田埂。汉、明长城的境遇也和它的“前辈”也差不多。在民乐祁连古城,霍去病点将台周围是一堆堆散发着恶臭的肥料,当地老百姓就地取材,刨下土壤积肥,宏大的点将台正在迅速消失。在长城旁的古遗址里,如骟马城、骆驼城、肩水金关等,记者随时都能发现“寻宝者”留下的痕迹,而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土筑明长城山丹段的部分长城在地震中轰然倒塌……

  长城无言。但那些残缺的城垣在向人们倾诉,在哭泣,在呼唤……

  伤心的话题:保护站在古老的长城边,历史仿佛就在昨天,似乎都浓缩在这些残缺的城垣之中。山海关等地的长城还在继续存在着,真正能代表长城文化价值的甘肃长城却正在逐步消失。这些残垣断壁作为一段历史的见证、一种文化的载体,在某种程度上不逊于敦煌莫高窟,无疑是陇原大地上又一珍贵文化资源。

  今天究竟该怎样对待这笔文化遗产?毋庸置疑,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以经济利益左右价值取向的时代,在这样的环境中,也许这些无价之宝显得一文不值———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我们不得不以实际的眼光来衡量它们:除了珍贵,长城能否带来经济利益?

  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长城的保护将从何谈起?甘肃长城将何去何从?

  关注甘肃的长城遗迹,实际上是在关注古老文明的一种载体。

  缘于此,本报记者驱车行走上万里,历时十多天,走访了甘肃大地上的长城遗迹,心情十分沉重。如果长城以目前的方式继续萎缩,那么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就会永远失去这份遗产。真到那一天,我们不仅愧对祖先,也无颜面对子孙后代……

  文/图本报记者阎世德(来源:兰州晨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严查苏丹红食品
房贷利率上调
F1新赛季 围棋春兰杯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购房贷款提前还贷指南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图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