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陈艳青:捍卫中国力量的尊严(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4日14:52 扬子晚报
陈艳青:捍卫中国力量的尊严(图)
机遇只垂青有准备的人

  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让国人记住了一位身材娇小的苏州女孩的名字:陈艳青。她为中国代表团夺得了女子58公斤级举重金牌。

  对陈艳青来说,这捍卫中国力量尊严的一举整整迟到了四年。

  四年前,在女子举重58公斤级项目中,陈艳青已独步天下:1998年亚运会、1999年世锦赛,陈艳青都将金牌稳稳揣入囊中。2000年7月,陈艳青在奥运选拔赛中,以总成绩242公斤力挫群芳独占鳌头,这个成绩,足足比后来的悉尼奥运会这个级别的冠军成绩高出了22.5公斤。然而,就在悉尼奥运名单公布的前夕,出于多方面考虑,中国举重队取消了女子58公斤级参加悉尼奥运会的资格。

  2003年10月,为出战十运会,已在苏大就读工商管理专业的陈艳青“复出”。从这时到参加雅典奥运会,不到一年的时间,陈艳青的训练成绩平均每月提高20公斤。

  机遇很重要,但机遇只垂青有准备的人。一旦下定决心,就要义无返顾地去做。陈艳青的这一朴素认识,也是她能创造奇迹、为国争光的一个注解。

  苦干和巧干都必不可少

  苏州西山,有座叫西山堂里陈巷的小岛。陈艳青的家,就在小岛的半山腰上。陈艳青的父母与岛上其他人一样,靠打渔、种果树为生。

  父亲陈祖富承认:“在生艳青前,已经有了两个女儿。当时家里穷,特别希望有个儿子能做自己帮手,没想到生下来还是女儿。孩子从小没有好吃、好穿,做父母的对她没有好好照顾。”

  当初乘船送11岁的陈艳青去苏州市少体校,老实的陈祖富想法很单纯:“一个农村里的人是不可能去苏州的,将来好好读书、训练,回来做个体育老师,为家里减轻负担也好。”

  记者在江苏省女子举重训练基地采访时看到,举重训练极为枯燥、艰辛:每人在每天四个多小时的训练中,必须举起二三十吨重量!每个运动员的每节手指肚上都是厚茧,甚至手背上也有因皮带勒出的老茧。

  上树捉知了、摘果子、下河游泳、砍柴、挖野菜,所有男孩子喜欢的事,陈艳青小时候都干过。她倔强、不服输的性格,与此显然不无关系。

  不过,在教练曹新明看来,举重力量是基础,技术是关键。陈艳青能成功,绝不仅仅在于肯吃苦,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境界,必须悟性好、会巧干。

  大力士的背后有一批人托举着

  陈艳青有一段“跨国恋情”:1999年的世锦赛上,一个名叫安德鲁的美国商人被陈艳青的飒爽英姿深深吸引,成为她的忠实崇拜者。此后,无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只要有陈艳青的比赛,安德鲁都会推掉自己手头的事情,坐到台下为她加油。其间,这位美国商人曾经想送给陈艳青一套位于苏州市区的别墅,被陈艳青婉言谢绝。陈艳青说:“当初要了这房子,就没有现在的我了。”陈艳青对事业的痴迷由此可见一斑。不过,当被问到成功的原因时,陈艳青说的更多的是:中国大力士举起一个又一个重量的背后,是有一批人在托举着他们。

  如果在我11岁时,曹教练没发现我,就没有今天的我。陈艳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他虽然不是国家队教练,吃、住都住在外面,但在我进了国家队后还会由他带我训练。开始没他不行,最后没他也不行。

  她这是肺腑之言。悉尼奥运会落选后,陈艳青曾萌生退意。为备战十运会,曹新明劝她复出。起初,陈艳青拒绝了老师的提议。“老师特地约我出去喝早茶谈复出的事。看我那么倔,老师抽着烟一言不发,整个人都在发抖。”中午,陈艳青心不在焉地在房间打游戏,心里却盘算着:“要是老师还像以前一样送酸奶来给我,我就还跟他练。”这么想着,曹新明就真的走进来把酸奶放到了她桌上。这是曹指导为女儿和陈艳青订的酸奶,一人一份。陈艳青“腾”地从椅子上站起来:“老师,我跟你练!”

  运动员上场是比勇,教练员在后面是斗智,智勇双全才能成功。对此,陈艳青深有感受。陈艳青的体重长期保持在57.78公斤左右。雅典奥运会赛前,为在体重方面再保险一点,教练提醒她控制饮食,结果,体重一直比陈艳青轻的对手比她重了1两。这意味着,两人即使举的重量一样,陈艳青也将因体重略轻而胜出。事实证明,教练们的这一考虑对陈艳青最终获胜也十分重要。

  春节一过,奥运冠军陈艳青就回到了度过了十几个春秋的苏州训练基地,与队友一样大运动量的训练。她又为自己找到了新的奋斗目标——十运会第一次在江苏举办,她要用优异成绩回报父老乡亲和所有关爱、帮助过自己的人。嵇元 王荧 郭江陵(新华日报)

 【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严查苏丹红食品
房贷利率上调
F1新赛季 围棋春兰杯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购房贷款提前还贷指南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图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