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把环保落实到农村 2004年度环境优美乡镇授牌(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5日13:03 人民网
把环保落实到农村2004年度环境优美乡镇授牌(图)
2004年度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名单

  人民网北京3月25日讯记者王京报道:今天上午,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授牌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北京市房山区长沟镇等40个乡镇的代表从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祝光耀和张力军手里接过了“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奖牌和证书。

  张力军在授牌仪式上发表讲话时说,我们推进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目的就是在于把中央对环保工作的要求落实到农村。

  张力军说,胡锦涛总书记在最近召开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部署,明确了当前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主要任务,特别提出了要启动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整治村庄环境,这标志着我国农村环保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张力军介绍,2004年共有38个镇获得“全国环境优美镇”的称号,2个乡获得“全国环境优美乡”的称号。尽管这些乡镇的条件和情况不完全一致,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即:规划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经济发展快速,生态和环境良好,人与自然和谐,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在全国同类乡镇中先进性和典型性比较突出,具有较好的示范意义。

  张力军说,从获得命名的乡镇来看,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创建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乡镇经济发展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美化村容镇貌,改善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强生态环境意识,普及环保知识,提升了乡镇生态文明水平。

  张力军说,环境优美乡镇创建活动发展势头很好,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涌现了一批典型。但相对全国4万个乡镇来说,“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数量还很有限,而且地区分布不平衡,1/3的省份处于空白;有些乡镇党政领导对创建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有些地方虽然政府和部门积极性很高,但群众的参与程度不够;有的地方环保部门把关不严、指导不力。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建活动的广泛开展和不断深化。

  张力军说,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在农村环保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时代要求,是建设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的重要基础和建设和谐社会的细胞工程,是推动农村环保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张力军要求从四个方面继续抓好环境优美乡镇创建活动:

  一要继续深化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创建水平。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创建工作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和推动一批具有较好社会基础、较强经济实力、良好环境的乡镇率先达到小康社会建设的要求。已经获得“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的乡镇,不能满足现有成绩,要针对薄弱环节,提出新的工作目标,完善公众参与的长效机制,不断深化创建工作的内涵,为所在县、市早日建成生态县、生态市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要加强分类指导,采取多种模式开展创建活动。应该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指导,创建出各具特色的多样化模式。各省环保部门加强调查研究,在指导地方开展创建活动的过程中搞好服务,使获得命名的乡镇不断巩固创建成果,为本地区、本省乃至全国探索好的经验;继续指导有条件的乡镇制定创建计划、研究具体措施,开展创建活动;同时要坚持考核标准,严格把关,慎重推荐,确保质量。

  三要不断深化认识,加大创建工作的投入力度。各地要采取适当方式,加强对创建活动的宣传和引导,深化各级领导对农村环境问题严重性和创建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同时,要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

  四要从村抓起,打好基础,注重过程和实效。创建工作应逐步向村庄延伸,把自然村作为创建活动的基本单元。每个村的环境问题解决了,整个乡镇环境问题的解决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创建工作要坚持事实求是,力戒形式主义,反对贪图虚名。

  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创建活动自2001年启动。目前全国已命名了79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此次被授牌的40个乡镇是第三批获得该荣誉的乡镇。还有80名乡镇党委书记和镇长获得了“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优秀领导”的荣誉称号,76名县级环保局长和乡镇主管领导获得了“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优秀组织者”的荣誉称号。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