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美国高压下的叙黎分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5日15:53 新华网

  半月谈特约记者 李荣

  近来,在中东这个多事之地又平添一个新的热点:2月14日黎巴嫩前总理哈里里遇刺身亡,引发了黎巴嫩国内深刻的政治危机。由于美国等外部势力的积极介入,黎局势发展更加扑朔迷离,保持了数十年的叙利亚黎巴嫩特殊关系面临考验。

  哈里里遇难引发危机

  20世纪90年代初,黎巴嫩结束了持续15年的内战,进入战后重建期。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满目疮痍的黎巴嫩开始恢复昔日“中东瑞士”的面貌。

  但天有不测风云。今年2月14日,前总理哈里里的车队在行进中突然遭到恐怖炸弹袭击,炸弹威力巨大,将地面炸出五米深的大坑,当场炸死14人,在黎巴嫩享有崇高声望的哈里里也因伤重不治身亡。

  黎国内平静的局势由此骤变。因哈里里生前反对叙利亚长期在黎驻军,反对派借机发难,指叙利亚是幕后罪魁,纠集了数万人上街游行示威,要求叙利亚撤军。美国则火上浇油,借助国际社会的谴责推波助澜。在内外的强大压力下,黎巴嫩卡拉米内阁于2月28日突然宣布集体辞职。但时隔10日,黎议会又以多数票将卡拉米扶上台。黎局势跌宕起伏,政治危机日益深化。

  与此同时,叙利亚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美国、法国、俄罗斯、联合国以及周边阿拉伯国家均异口同声地要求其从黎撤军。美国甚至以制裁和军事打击相要挟,限叙军在黎5月议会选举前全部撤出。在几乎是全方位的压力下,3月7日,叙被迫与黎达成撤军协议,决定3月底前将叙军全部撤至黎东部的贝卡谷地,然后再决定最终的撤军时间表。

  美国欲取叙利亚而代之

  黎巴嫩与叙利亚唇齿相依,至今仍保持着极其特殊的国家关系。历史上两国均属奥斯曼帝国,一战结束后,包括黎巴嫩在内的大叙利亚由法国控制。1941年,法国结束对黎叙的委任统治,允许其独立。1943年8月,叙利亚成立独立政府,同年11月黎巴嫩也宣布独立,但叙利亚一直未正式承认黎独立,两国至今未设使馆和互派大使,始终保持着一种“特殊关系”。

  1975年黎巴嫩爆发内战,叙利亚受阿盟委托派“阿拉伯威慑部队”于1976年进驻黎巴嫩。1989年黎各派武装在沙特签署了结束内战的《塔伊夫协定》。该协定规定,叙军应在一定期限内先将驻军撤至黎贝卡谷地,然后由黎、叙两国政府通过平等协商解决最终撤军问题。到哈里里遇刺时,叙在黎驻军有1.4万。黎巴嫩总统拉胡德曾表示,以色列仍控制着黎萨巴阿农场,只要以色列仍占领黎领土,中东没有实现全面、公正、持久的和平,叙军就不会从黎撤出。

  美国一直将叙利亚视为“无赖”国家,指责叙长期支持恐怖主义,伊拉克战争期间勾结反美武装,是中东地区稳定的主要障碍之一。2004年9月,美国推动联合国通过决议,要求叙利亚从黎全面撤军。哈里里遇刺被美视为天赐良机,美积极联合法国等国际力量共同对叙施压,将叙逼进墙角。

  美国的用意十分明显。首先,美可借此良机把黎巴嫩塑造成一个“完美的民主”样板,作为美国推动中东战略的一个主要支点,将黎纳入美国的“势力圈”。为此,美国在哈里里遇害后,立即跳出来支持黎国内反对派的街头运动,美国国务院公开将黎的街头运动命名为“雪松革命”。美国政府高官宣称,要使黎巴嫩成为中东新的“民主”样板,以区别于伊拉克在占领下举行选举所诞生的民主,为布什第二任期增光添彩。其次,美力图让黎巴嫩脱离叙利亚的控制,从而单独与以色列媾和。如此,既可进一步孤立和打压叙利亚,迫使其放弃对中东伊斯兰激进势力的支持,又打破中东和平进程的僵局,促使阿拉伯国家调整与以色列的关系,改善以色列安全环境。因此,今后一段时间,黎巴嫩将成为美国在中东经营民主的重点国家之一。

  黎巴嫩可能重陷战乱

  叙利亚宣布分两阶段从黎巴嫩撤军后,黎巴嫩街头立即出现声援叙利亚的大游行。黎国内反对和支持叙的力量尖锐对立,互不相让,国际社会越来越担心黎上世纪70年代的战乱局面可能重演。

  第一,围绕叙撤军问题的对峙和斗争已造成黎内部严重分裂,引发冲突的可能性增大。

  黎巴嫩虽只有300多万人口,却有100多个党派团体、30多支民兵武装和数十家电台,代表着不同的教派、家族和党派利益。黎巴嫩的两大主要宗教中,伊斯兰教又分为什叶、逊尼和德鲁兹三派,基督教分为马龙派、亚美尼亚东正教、希腊东正教和罗马天主教等。此外,家族在黎政治中也有一定影响,一个教派往往由一个或几个家族控制,政党则多依附于教派和家族。

  按规定,黎总统由基督教徒担任,总理和议长则分别来自逊尼派和什叶派。因此,黎是一个建立在教派结构基础上的“教派分权制”国家,其特点是多教派杂处、各自为政,任何重大的政治分歧和矛盾都极易诱发派系之间的对立和冲突。20世纪70年代,正是由于基督教徒和穆斯林在接纳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问题上的矛盾激化,最终导致内战。如今,叙利亚撤军问题已将黎国内政治势力分为两大阵营,两派游行此起彼伏,对抗已拉开阵势。

  第二,叙军撤出可能破坏两国特殊关系,地区不稳定因素增大。近30年来,叙利亚的影响已渗入黎国家政权的深层。政治上,哈里里任总理期间多次提出辞职引发政府危机,均是叙利亚前总统阿萨德出面调解,化解危机,黎总统、总理、议长等经常赴叙商议黎内部事务。军事上,叙军一直驻扎在黎战略要地,对黎国内局势稳定具有关键作用。外交上,黎与叙在阿以和谈中坚持共进退,绝不单独与以媾和。在许多叙利亚人眼中,黎巴嫩就是叙利亚的一部分,而在许多黎巴嫩人眼中,叙利亚如同“大哥”。两国关系一旦破裂,双方民众将很难适应这种变化。而叙利亚总统巴沙尔掌权不久,地位还不稳固,如果此时叙国内强硬派在强烈的失落感驱使下滋生事端,势将危及叙黎两国政局。

  第三,叙利亚匆忙撤军可能使黎南部出现政治和安全真空。短期内,黎巴嫩军队的数量和能力都不足以控制整个国家,一向反美的真主党将控制南部大部分地区,一些武装派别也可能做大。美虽急于将叙军赶出黎巴嫩,但因伊拉克战事缠身,无意向黎巴嫩派驻军队,建议让1978年以来部署在黎巴嫩与以色列边境的联合国部队去填补,但已被法国拒绝。退一步说,即使联合国部队如期进驻黎巴嫩,他们也很难发挥类似叙利亚的作用,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黎将难以摆脱动荡局面。(编辑:赵利根)(来源:半月谈-新华网)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