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谁来摆平倾斜的书市?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6日09:50 南方日报

  文/李亚广

  有人说,经济发达的社会就必然有繁盛的文化。经济带动文化,这是社会发展的不变规律。看看如今的文化产业制造的一个又一个偌大的市场蛋糕,是如何的让人虎视眈眈吧。有市场就必然有各种诱人之“利”可图,在图书市场日益开放的今天,包括出版社、期刊社、以及中介机构、书商等等在内的图书市场,越做越大,有些人的钱也就越赚越多。树大易招风,有钱能使鬼推磨,经济利益的驱使造成许多“假冒伪劣”。并非耸人听闻,书市如同一个杂乱无章的杂货市场,曾经被称为知识、文学艺术神圣殿堂的领域,如今被“炒作”、“盗版”、“伪书”等热门词眼充斥得触目惊心、伤痕累累。

  混乱一:

  “炒价”“炒人”谋畅销,“精品”实乃滥竽充数。

  这几年的书界,熙熙攘攘,热闹得很。出版商更是把“炒作”之道修炼到出神入化的至高境界。书的水平低,没所谓,关键是能与名人扯上点关系,可以是夫妻关系,可以是父子关系,也可以是师生关系,朋友关系都可,最好还能自曝隐私;书的内容太庸俗,没所谓,把价钱降低些,最好封面的美女要热辣诱人,最好是“戏说”、“歪说”一齐上,内容前卫,甭管它是否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吸引眼球最值钱;书的质量要厚重,“精品”最好是论斤卖,多插精美的图片,缭乱视野,要多留空白页,此乃留读者思考空间……否则书本要轻便,最好是几篇作品凑成一本书,不是要提倡“快餐文学”吗?“快餐阅读”也就理所当然;书的内容要讲究二次乃至三次、四次作品的重复可用性,国家不是提出资源的重复使用的口号吗?如今这个规律,却成了赚钱的好门道,今天一三五号作品编成“中国最佳”,明天二四六作品入选“年度最热”,后天……时代变迁了,社会发展了,却突然颓丧地发现,中国的文学创作,似乎跑了一圈又回到了原地。悲哉!

  混乱二:

  “书评”泛滥,评人不评书,人人成为“书评家”。

  “谁都可以写书评,谁的书评都能发,什么书都可以评”,这恐怕是对于当今书评界现状最真实的写照。书评,曾几何时是那么受到广泛读者和文坛的尊重与认可的;在西方社会它也是最讲公信力的。然而,随着图书市场的商业化竞争趋势,书评已然由过去的评介功能,逐渐走向平庸化、媚俗化了。没读过作品的人可以大谈作品好坏;应邀写评的人只评人不评书;老婆可以吹老公,老师可以赞学生,朋友可以捧朋友……“书评”泛滥,评人不评书,人人都成为了“书评家”。

  混乱三:

  盗版伪书满天飞,打“假”越打越“假”。

  每年的3月15日消费者权益日,各大媒体都把矛头指向图书市场的盗版书和伪书。可以说,这些年来的中国图书市场,声讨的风声不断,其中对“盗版书”、“伪书”的批判更是此起彼伏。人民网曾有消息报道,单在经济管理类的图书领域,去年每三天就有一本伪书出版,而此类“伪书”竟畅销一时,长居排行榜前列,令人匪夷所思。在笔者看来,这种“匪夷所思”恐怕早已司空见惯了。你想想,假,是年年打的了,却为何越打越假?盗版者还不是照样大抄特抄,出版物可不是依然粗制滥造,善良的读者不是情愿花少钱买“便宜货”?这是人的诚信问题,还是体制漏洞的问题?各打五十大板,还真不好说。

  不是说咱们要建设和谐社会吗?和谐社会离不开文化的和谐。而文化产业的和谐,亦离不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人的需求杠杆的平衡和谐。任何一方走向极端,必然导致行业发展的失衡,将付出沉重的代价。图书市场是一座潜在的天平。一边决定图书市场繁荣的是读者,另一边决定图书市场萧条的还是读者,中介者书商者,往往只看到了无尽头的钱和利的砝码,看不到承载自身重量而倾斜了甚至即将倒掉的天平。可谁又能来引导他们归位到平衡的支撑点呢?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严查苏丹红食品
房贷利率上调
F1新赛季 围棋春兰杯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购房贷款提前还贷指南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图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