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环境破坏和滥捕乱捞危及洞庭湖野生鱼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6日18:26 新华网

  新华网长沙3月26日电(记者谭剑)由于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加上沿湖渔民掠夺性地滥捕乱捞,号称“鱼米之乡”的洞庭湖陷入野生鱼类资源急剧减少的境地。

  湖南省畜牧水产局的监测显示,目前洞庭湖内洄游性或半洄游性鱼类资源急剧减少,大型经济鱼类如青、草、鲢、鳙等数量锐减,已占不到总产量的10%,而且捕捞的鱼个体越来越小,根本没有一次繁殖再生的机会。“洞庭湖水域的天然捕捞量已由高峰期的每年12万吨左右降至目前的每年两三万吨。”湖南省畜牧水产局渔政处处长何兴春说。

  水域生态环境的变化是造成鱼类资源减少的重要原因。目前洞庭湖区兴建的水利工程基本未考虑建立鱼类洄游通道,洄游性鱼类上溯通道被阻,导致胭脂鱼、白鳝、鳡鱼、刀鲚等洞庭湖特有鱼类濒临灭绝。

  由于泥沙淤积的逐年加剧,洞庭湖许多重要的鱼类产卵场和育肥场如今变成了一片洲滩,“船难行,鱼难呆”。此外,由于湖区部分县市鼓励开发洲滩、围湖栽树,去冬今春仅常德市就有3万多亩鱼类重要索饵场和产卵场遭到破坏。

  日益加剧的工业和生活污染也使洞庭湖鱼类生长水域不断恶化。洞庭湖周边密布的造纸、制药、石化工业和农药污染,使湖区连续多年发生大量死鱼事件,洞庭湖局部富营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鱼类资源日趋减少,但毒鱼、电鱼、“迷魂阵”等非法捕鱼手段却屡禁不止。据了解,除登记在册持有捕捞证的8.8万专业渔民外,洞庭湖目前还有8000多名外来渔民,这些人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无证捕捞”,往往一家人住在一条船上,“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渔政管理体制不顺是造成滥捕乱捞有禁不止的重要原因。由于渔政部门人员工资、运行开支不足,只好靠收费、罚款来养人。“违法者养活执法者”的现状使少数地方的渔政管理队伍随意开口子向渔民乱收费、乱罚款,对非法捕捞睁只眼闭只眼,而渔民因负担过重,转产无门,又只得变本加厉地竭泽而渔。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严查苏丹红食品
房贷利率上调
F1新赛季 围棋春兰杯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购房贷款提前还贷指南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图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