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银器反应无法辨别毒菇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7日09:06 南方都市报

  银器反应无法辨别毒菇

  义诊专家提醒:“致命白毒伞”尚无特效解毒剂,民间辨别土法多是误导

  本报讯(记者严慧芳 实习生郑昱 通讯员杨萍)昨日,广州第十二人民医院联合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市疾防中心等7家单位在华南植物园举行“关爱生命、远离毒菇”的大型义诊咨询活动,指导市民及附近工地民工辨别毒蘑菇。专家强调,对于野生真菌和植物千万不要采食,民间的辨别方式多是误导。

  专家们从华南植物园内采集到“致命白毒伞”样本现场指导市民识别。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李泰辉博士介绍,广东三四月天气潮湿温暖,非常适合各种野外毒菇生长。目前我国有200多种野生毒蘑菇,广东有100多种。

  调查发现,广州白云山天鹿湖、华南植物园以及白云区太和镇大源村等地发现了大量“致命鹅膏菌”,又称为“致命白毒伞”,每次采集量都在10公斤以上。“在湖南等地也有野生蘑菇长得跟白毒伞相似,当地人吃了没事,但它事实上跟白毒伞不是一个品种。”李博士说,目前为止,只在广东发现有“致命白毒伞”。

  据悉,“致命白毒伞”多与黧蒴树共生共长,含有的“鹅膏肽类”毒素是一种剧毒的亲肝毒素,一般进食后8—12小时发病,对肝脏有明显损害,严重时能引起肝坏死,干扰凝血功能,最后导致肝、肾、脑、肺等多器官功能衰竭。中毒严重者可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中毒后5—8天死亡,死亡率极高,目前还没有特效解毒剂。

  专家提醒说,对于野生真菌一般人无法从外观辨别是否有毒,必须由专家鉴定,因此“路边的野菇不要采”。李泰辉博士特别指出,民间流行的“鲜艳的蘑菇才有毒”、“银器变黑可识毒”等说法多属误导,真菌类植物所含毒素属于肽类毒素,根本无法用银器反应识别。而“致命白毒伞”毒倒多人的原因之一也是因为长得白色温润,并非“鲜艳颜色”,引起市民误摘,所以市民一定要小心。

  新闻追踪

  白毒伞中毒者病情危重

  本报讯 野生毒蘑菇“致命白毒伞”四天之内已经毒倒了10名采食者,其中6人病情危重。

  市十二人民医院副院长刘移民告诉记者,目前10名住院者中,有六人病情属于危重时期,包括两对夫妇。其中段某夫妇分别食用三两和二两白毒伞,一直在ICU中监护,昨日病情恶化,出现消化道出血,说明凝血功能不好,并表现出意识淡漠不愿说话等症状,有可能进入肝昏迷。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