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朱振中当选市政协主席(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7日09:17 大洋网广州日报
朱振中当选市政协主席(图)
  新当选的市政协主席朱振中和刚卸任的市政协主席陈开枝紧紧握手。记者谭庆驹摄

  本报讯

  (记者刘志华、张翼华、周祚、王纳、陈海玲通讯员刘兰霞)昨日上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十届三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在市政协礼堂闭幕。会议号召,全市各级政协组织、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全体政协委员,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周围,在中共广州市委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大局意识、使命意识和创新意识,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为建设文明和谐的广州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闭幕大会开始,市政协副主席王德业宣布,政协第十届广州市委员会应出席委员575人,实到511人,符合法定人数,同时邀请新当选的市政协主席、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朱振中到主席台前排正中就座,接着,朱振中和紧挨着的全国政协委员、刚卸任的市政协主席陈开枝紧紧握手。此时,全场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市政协副主席廖志刚、陈纪萱、冼若瑶、张学政、李勤德、林生珠、傅汉洵、黎宝松、杨育铨、苏志刚,秘书长黄继胜参加了闭幕大会。

  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林树森,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广宁,市委副书记苏志佳,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张桂芳出席了会议。

  市委、市人大、市政府领导沈柏年、陈建华、凌伟宪、邬毅敏、朱穗生、孔少琼、吕强、郑国强、潘庆槠、苏晋中、陈传誉、邵云平、陈国安、李卓彬、苏泽群、许瑞生、陈明德,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吴树坚、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陈武,市纪委副书记张灼民、张伟成在主席台就座。

  老同志张汉青、杨奎章、欧初、缪恩禄、杨资元、黎子流、赖竹岩、黄伟宁、曾庆申、邬梦兆也出席了会议并在主席台就座。

  会议逐项表决通过了政协第十届广州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政协第十届广州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十届二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政协第十届广州市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关于十届三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和政协第十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决议。

  市政协主席、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朱振中作了题为《努力交上一份“三满意”的答卷》的讲话。他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经过全体委员及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已经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各项议程。几天来,会议审议通过了市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报告,听取并讨论了张广宁市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大家就广州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重大问题,人民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畅所欲言,坦陈己见,积极建言献策,共商发展大计。会议通过了《关于同意陈开枝同志辞去政协第十届广州市委员会主席职务的决定》,选举我担任新的市政协主席和傅金珠、杨韬同志为市政协常委。这次会议是一次团结和谐、民主务实的会议,开拓进取、催人奋进的会议,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会议。

  朱振中说,九届市政协的五年和十届市政协的头两年,在中共广州市委的领导下,在陈开枝主席的主持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对人民政协的要求和政协章程,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履行职能和政协自身建设都取得了新成绩,创造了新经验,凝聚了陈开枝同志以及市政协新老领导、委员们的心血和智慧。

  朱振中说,大家选举我担任市政协主席,是对我的厚爱和信任,我衷心感谢并以此作为激励自己履行好职责的强大动力。

  朱振中对市政协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十二点要求。他指出,当前,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新阶段。今年初,市委八届四次全会提出了“把广州现代化大都市建设推向新阶段”的要求,(下转A5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广州市委员会

  补选主席名单

  (2005年3月26日政协第十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朱振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广州市委员会

  增选常务委员名单

  (2名)

  (2005年3月26日政协第十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傅金珠 杨韬(来源:广州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