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学的防艾滋病课考验老师智慧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8日01:42 山西新闻网

  新学期开学,中国近亿名中学生的必修课程表中首次拥有一门新鲜而又敏感的课程:“预防艾滋病”。根据国家教育部的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从今年起要确保在中学课程中安排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课时,初步方案定为初中6课时、高中4课时,中等职业学校4-6课时(据2月27日新华社)。

  毫无疑问,开设“预防艾滋病”课程,必定会牵扯到“性”。而“性”在中国传统中历来属于禁忌话题,预防艾滋病教育进入中学生课堂必然会遇到种种尴尬与困难。笔者以为,如何顺利有效地对中学生开展预防艾滋病课程,考验着老师的智慧。

  记得去年8月份在广州举办“青春健康国际合作项目高校同班教育培训班”,主题有“爱情与性”、“避孕选择”、“安全性行为”、“性病和艾滋病的预防”等,当时就有媒体质疑,评论认为,广州进行的这场“性教育”更多像一场闹剧。男女之间没有了关于性的羞涩和禁忌,但是在这种对性的彻底破解中,是否还传达出了一种“无所谓”的性爱意识导向?

  笔者以为,中学生的“预防艾滋病”应该从这个事件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教育部的初步方案定为初中6课时、高中4课时、中等职业学校4-6课时。不难看出,“预防艾滋病”课程的课时非常紧,这就需要学校做出细致而周密的安排,包括哪些老师可以堪当重任,要不要邀请校外医学专家,需不需男女上课分班,是以讲座的形式来告诉学生还是以轻松愉悦的交流方式来传输,如何避免对艾滋病人产生恐惧、歧视和冷漠的心理。另外,由于我国各地区存在着差异,对一些贫穷偏远的中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课,地方政府需不需要专门做出安排。

  据媒体报道,广州开展“性教育”培训后,多数参与者反映:我们玩游戏但我们很认真。由此可见,这种同龄人之间自由讨论的教育方法很好,很多关于性的方法和观念,家长老师说了学生不一定听得进去,但如果让学生自己参与游戏,自由发表意见,效果就不一样了。因此,老师如何把“预防艾滋病”课上得更灵活,使学生既没有压抑、恐慌感,又能学到实实在在的预防艾滋病的知识,这显得非常重要。

  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值得注意:学校应取得学生家长的积极配合。许多事实证明,有些课程尤其是事关“性”这样有着禁忌的话题,学校必须取得家长的支持,以免少数学生在上“预防艾滋病”课程之后,出现一些异常反映,甚而做出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来。

  总之,预防艾滋病不是说上就那么容易顺顺利利地开展下去的。如何结合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进行内容丰富的“预防艾滋病”课程,将是中国所有中学校面临的共同问题。无论如何,各学校应该想方设法把中学生预防艾滋病课程落实到实处。大丫山(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网络编辑:张星秀)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严查苏丹红食品
房贷利率上调
F1新赛季 围棋春兰杯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购房贷款提前还贷指南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图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