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综合征”传染北京家长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8日05:09 中国青年报 |
停了校外的辅导班就上校内的,停了校内的就把老师请到家里,如果没有明确的政策,家长和孩子仍会像没头苍蝇到处乱撞 本报北京3月27日电 “我已经急得不知道找谁了”,面对记者,钱梅(化名)忍了好久的眼泪终于落了下来。 钱梅在北京一家图书馆工作,她的儿子今年上六年级。和所有的家长一样,钱梅希望儿子能上重点中学,但是随着“小升初”的关键时刻越来越近,钱梅越来越觉得在实施“电脑派位”的北京,让儿子上一所好中学的难度远远超出自己的想像。再加上今年北京市教委出台了一系列禁止用学科竞赛成绩招生的政策,让很多北京六年级学生的家长在焦急的同时又多了一份茫然。 为“小升初”做准备没边没界 看不到敌人到底在哪,但每一棵树后都可能藏着一个 “我儿子的‘小升初’战役从三年级时就打响了”,钱梅说,虽然到现在还不知道今年的“小升初”有什么变化,但是“必须按照最大化来准备”。 这个“准备”可实在不容易。 1998年起,北京的“小升初”开始实施“电脑派位”,小学生升初中不再有升学考试,学生就近入学。最初,多数学生还是按照电脑的“指示”入学,但是由于各学校间教育资源的不均衡,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能给孩子选择更好的学校,于是开始训练孩子的特长,学琴考级、参赛拿名次、学英语考证,再后来就是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希望孩子能通过书本知识之外的“能耐”被好的中学选中。“这种准备简直没边没界,就像一个战士在一个满是敌人的森林中作战:看不到敌人到底在哪,但是每一棵树后都有可能藏着一个。”在一家专业杂志社工作的娄先生说。 为了让儿子能有更多的有用资本,钱梅每个周末都带着儿子上各种课外补习的班,有计算机班、英语班、语文阅读班、奥数班、航模班;同时不停地参加校级、区级、市级、国家级的竞赛,因为只有在区级以上的竞赛中拿到名次,那些好中学才有可能考虑。 除此之外,还要哄着孩子尽量争取被评为“三好”,因为区级或市级的“三好”是进入好学校的又一块敲门砖。据钱梅调查,有些学校把各级“三好”直接转换成了分数:校三好,3分/次、区三好,10分/次、市三好,15分/次……这样的明码标价有几个家长不动心?! 在一系列的禁令面前家长们开始打游击战 让钱梅更加不知所措的是,当所有“准备”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时,北京市教委今年年初紧急叫停了所有学科竞赛。 学科竞赛被叫停后,社会上的补习班上不了了,钱梅便把儿子所有的课外时间都押在一所“目标学校”(希望就读的中学)上,希望今后能参加这个学校的考试最终进入这所学校,但是上个星期再去上课时发现,原来的英语课和奥数课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计算机课和美术课。学校说,现在教育管理部门又叫停了所有校内的收费补习班,英语、语文、数学是严令禁止的学科,没办法,钱梅现在开始请奥数老师到家里给儿子上课了。“我不是不想让儿子轻轻松松地过日子”,钱梅说,按照往年的经验,这个时候各个重点中学已经开出了招生条件,有的学校也已经开始招生考试。但是今年,谁也说不清政策还会有什么变化,学校按兵不动,家长则一边像热锅上的蚂蚁到处打听今年的政策,一边使劲按着身边的孩子,让他们继续努力准备。 很多家长笑谈自己现在的状态是一种病态,是“小升初综合征”。 没有公开、公平的选拔机制 “小升初”看上去在考学生 实际上是在考家长、考“票子” 其实,教育管理部门实行“就近入学、电脑派位”的初衷是想给孩子一个更为轻松的成长环境,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全面发展。但是在没有一个更为合理的选拔机制的情况下,“电脑派位”不但没有使“小升初”更加公平,反而成了没权没势家庭的不得已的选择。 北京市一位重点中学的校长助理曾经透露,他们学校招收的学生通常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特别优秀的;第二类是家里特别有钱的;第三类是高干子女。 北京的小学生家长中现在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小升初”是五月份考“小子”,六月份考“老子”,七月份考“票子”。五月份之前靠学生的竞赛成绩,或是各中学的招考成绩;到了六月份,如果孩子仍然没有找到理想的学校,就要看家长的“关系”如何了;到了七月份,如果还没能给孩子找到好学校,就只能靠钱了。 钱梅的同事王女士非常幸运,她女儿曾经在北京市的小提琴比赛中得过第一名,现在已经有不少学校抢着要她呢。钱梅则没有这么幸运,现在钱梅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到最后我儿子还没有合适的学校,我就拿出五六万元钱给儿子买个学上。” 但是据一些知情人士透露,钱女士准备的“票子”可能并不能帮她完成夙愿,因为,手里拿着这么多“票子”的家长还有的是。 作者:记者 樊未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