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英雄生前事 点滴总牵情——追忆反扒民警竹卫东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8日05:15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3月23日,反扒窃支队民警竹卫东和3名战友在抓捕4名现行扒窃犯罪嫌疑人时,与之进行英勇搏斗,不幸被匕首刺中心脏,因伤势过重,经全力抢救无效壮烈牺牲。

  英雄的事迹被迅速传颂,本报记者走访了竹卫东生前的领导、战友、亲属、好友以及曾经被他救助的人,此文记录了英雄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领导眼中的竹卫东:他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英雄

  23日下午6时左右,反扒窃支队副支队长谢建国正在办公室里办公,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吓了他一跳,他把门打开后又被吓了一跳:二中队中队长姚勇军倚靠在门口,脸色苍白、两腿发抖,话也讲不出来。

  谢建国忙问:“出什么事了?”

  姚勇军说:“小竹被窃贼用刀刺中了,快不行了!”

  “刺中哪了?”谢建国急切问道。

  姚勇军拍了拍自己的左胸,铁打的汉子此时泣不成声。随后,谢建国来到了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此时竹卫东已经被推进了手术室。晚上7时30分,手术室里传出了消息:竹卫东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谢建国说:“当时听到这个消息,我根本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不相信一起工作那么长时间的战友就这样走了。他是那么好的一个人,想到他离我们大家而去,心里十分悲痛!”说到这里,谢强忍着的泪水流了下来。

  中队长姚勇军说,虽然竹卫东平时不爱多说话,但对待战友却是特别关心。有一件小事一直深深地感动着姚勇军:去年夏天的一个星期六,他和竹卫东一起出去抓贼。刚上公交车没多久,姚勇军的高血压犯了,他突然感到头晕。竹卫东发现姚脸色发青,感觉不对劲,忙问:“你怎么啦?”姚说:“没事。”竹卫东说:“不行,赶紧去医院!”随后,竹卫东就拉着他下了车,叫了一辆出租车把他送到医院。竹卫东挂号、找医生、拿药、付钱,忙得一头是汗。等医生给姚挂上了点滴后,竹卫东又跑到医院外面买来了热腾腾的饭菜。姚对竹卫东说:“时间不早了,你先回去吧,我打了针就没事了。”竹卫东十分认真地说:“不行,等你血压降下来我才放心。”就这样,竹卫东一直陪着姚打完针又将他亲自送到家中才回去。

  姚现在回忆起来,脸上不由自主地露出了幸福表情:“我心里十分感动,直到现在回忆起来,我心里还特别温暖。”

  1992年7月,竹卫东从北京某部队转业通过招警进入郑州市公安局防暴支队工作。防暴支队每天进行大负荷的训练。竹卫东当时非常瘦,练倒功时动作总是不过关。等到中午别人都休息时,他一个人来到训练场,一遍一遍地练倒功,手磨出了血泡,膝盖摔肿了,但直到自己的动作完全做标准了,他才回宿舍。

  2003年7月,竹卫东从郑州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调到反扒窃支队。刚来到反扒窃支队时,业务上他并不很熟练,但他虚心向老同志、有经验的同志学习。为了学习如何识别窃贼、跟踪窃贼、抓获窃贼,他还特地向孙德强大队长借了一本《反扒窃教程》,并虚心请教一些反扒窃专家。

  去年夏天的一天,天气特别闷热,和竹卫东一起抓贼的几个同事说:“天太热了,先回去吃点东西,休息休息吧。”竹卫东说:“你们先回去吧,我再等一会儿看看。”等同事们刚回去不到5分钟,竹卫东就抓了一个窃贼。

  为了工作,他经常下午3时许才吃中午饭,晚上10时许还没吃上晚饭。经过半年多的学习,他从一个没有任何抓贼经验的反扒窃民警成为2004年的反扒窃支队的标兵。2004年,光他一个人抓获的窃贼就有40多人。同事眼中的竹卫东:临走前,卫东给我拿来饺子

  刘华云是郑州市公安局反扒支队城市客运警察大队二中队的副中队长,竹卫东就是他们中队的。

  当巡警时,他就和竹卫东同在一个大队——巡警三大队,后来交巡警合并,他们俩也没有分开。2003年,他们俩又一同调到了反扒支队,而且住在同一个宿舍,床头对床头,他们一共做了6年同事。

  “要说竹卫东,我太了解他了,可我只想说说我们俩见的最后一面。”说着,刘华云的眼睛湿润了。“23日,该我在支队二楼接待处值班,下午1点多,竹卫东匆匆跑上楼来,将手里提的两袋熟饺子往桌子上一放,说‘我要到那边盯人’,就走了。下午快6点的时候,听说卫东受伤了,我赶紧跑到医院,隔着玻璃看到医生们正在忙着抢救卫东,心里想‘可能一会儿就好了’。一会儿,医生出来了,说了句什么,我看到支队的领导哭了起来,就知道不妙。盖在卫东身体的白单子就是我跑回宿舍从我的箱子里拿的。给他穿衣服的时候,我看到他的左胸口有这么大一个口子。”刘华云用手比划着,眼泪扑簌簌地流下来。反扒专家眼中的竹卫东:事迹很平淡,但确实让人感动

  杨卫强,这位郑州市出了名的反扒专家,从1981年至今,他擒获的窃贼已有1000多人,郑州市的惯贼95%被他擒获过。他亲自培训出100多名抓贼能手,曾被郑州市的三任公安局长称为“郑州市反扒战线上的一把刀”,而竹卫东就是杨卫强的一位得意门生。

  1992年,郑州市组建了第一支徒步巡逻队,竹卫东就是其中的一员。由于巡逻队员的很大一部分工作是抓小偷,竹卫东听说杨卫强是反扒能手,就经常“缠着”杨给自己传授抓贼的经验。

  1999年,竹卫东转到了交巡警支队工作。2003年,杨卫强听说郑州要成立一个10个人的反扒支队,他一下子想到了竹卫东,于是就力荐他到了反扒支队工作,竹卫东后来的表现也确实没让他失望。

  去年春节前,竹卫东去拜访老师的时候,杨还和他在一块切磋怎么合作抓小偷的事。

  就在竹卫东牺牲的当天下午,杨正在吃饭。刚咬了口馒头,听说竹卫东受了伤,他就急忙跑去了医院,晚上9时许得知竹卫东已去世,杨含着热泪跑到太平间,抱着自己心爱的学生说:“卫东呀,卫东,好兄弟,老师来看你了,一路走好。”

  说起竹卫东,杨卫强认真地说:“他是真正的英雄,虽然他的事迹很平淡,但确实让人感动。”公交司机眼中的竹卫东:他不爱说话,但让人感觉安全

  在反扒窃支队工作的近两年时间里,有很长一段时间,竹卫东的主要工作是负责郑州市长途汽车东站的反扒工作,他负责的线路中有一条就是26路。其中一辆26路车的开车师傅叫张汉伟,开26路开了10年,和竹卫东有过短暂的几次接触,但也仅仅是相识,甚至没说过一句话,张汉伟还是在竹卫东牺牲后才知道了他的名字。

  去年10月份,在东站调度室门口,竹卫东问张汉伟,车上有没有小偷。张说,东站门口有两三个小偷经常活动。这次短暂的对话,是张汉伟和竹卫东的第一次接触。张说,他记得很清楚,那天竹卫东穿了一件蓝色的夹克,后来见他几次,也大都穿着那件衣服。再后来的几次见面,是竹卫东穿着便装跟车。张说,虽然他没穿警服,但知道有个警察在车上,心里踏实多了。

  对竹卫东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他在26路车上制伏了两个小偷。去年12月份,有两个惯偷在东站偷手机,其中一个疑犯以问路做掩护,另外一个在后面偷。他们刚得手,就被竹卫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铐上了。

  张说,那时候他才多看了竹几眼,心里挺感激的,但还是不知道这位警察的名字。

  “他不爱说话,但让人感觉安全。”张汉伟说。竹卫东最后的救助者:

  “我会尽力帮助更多的人,来回报这位好警察。”

  昨日上午11时许,在河医大立交桥下,记者见到了那个手机被偷的女孩张倩。20岁的小姑娘是郑州市上街人,从卫校毕业刚一年,现在是个护士。张倩听说要采访有关竹卫东的事情,低头沉思了一下,轻声细语地讲述了出事当天的情况。

  23日下午,张倩准备去做头发,出发时,她随手把手机塞到了牛仔裤兜里。张随后到东方红影院对面的4路车站牌处候车,不久,一辆4路车驶来。张回忆说,当时上车的人很多,在她前面,一名男乘客(可能就是4名犯罪嫌疑人之一)抢先上车,拿着公交卡刷了一下,就问司机到不到某某地,司机很明确地回答说不到,那名男子却显得很犹豫,没下车的意思。这时张感觉站在旁边的另一名男青年用力挤了一下自己,因为人都急着上车,对这一很“正常”的动作,张没太留意,她也更没在意当时发生了什么事。

  4路车驶到大学路时,张倩习惯性地摸了摸口袋,突然发现:手机不见了。她的第一反应是,手机被偷了。

  无精打采的张回到住的地方,向同住的姐妹沈某和李某讲述了手机被偷的经过。沈某说,下班的时候,她看到医院门口有很多警察,还有电视台的人,说是一个警察被刺伤了,送到了张倩所工作的医院,但当时谁也没有把丢手机和警察受伤这两件事联系起来。一直到晚上12时,同屋李某的电话响了,是公安局的同志打来的。张倩3个人来到公安分局后,接待她的民警见到张倩的第一句话就是:“因为你的这部手机,我们的一个同事牺牲了。”听到这句话,同去的3个女孩一下子愣到那儿了,后来民警也没多说什么,就询问了一下当时的情况,然后把她们3人送回了家。第二天,张倩上街买了一份《大河报》,看过之后,她什么都明白了。

  在采访的过程中,张倩几次忍着没让眼泪掉下来。她说,自己不想用太多的语言来赞美这位英雄。只想说:“他是一位好人,更是一名好警察。自己无法报答他,只想着作为一名救死扶伤的护士,以后要更加努力工作,尽力帮助更多的人,来回报这位人民的好警察。”案件最新进展

  昨天,记者从郑州市公安局二七分局获悉,办案民警已赴焦作补充杀害竹卫东的凶手康战国“前科”的资料,准备向检察机关提请逮捕。另外3名涉案犯罪嫌疑人张永军、郝明彦、卢新全,准备报“劳教”。妻子:他不是不顾家(虽然他经常会“丢”,但他有他的爱的方式,‘爱在碗里’)竹卫东家位于4号楼4楼,屋子空荡荡的,电视柜上摆放着卫东的遗像,还有一台20英寸的电视机。妻子王军英仍没有从失去亲人的悲痛中解脱出来。“卫东工作特别辛苦,但他特别爱这份职业,他觉得当警察特别光荣。1996年,我俩结婚时,卫东就告诉我‘你嫁给我,就必须接受我当警察这个职业’。人家都说,警察不顾家,我说卫东不是不顾家,他很顾家,因为他太忙了,没有时间。”“卫东干工作就是太踏实、太投入了。一天到晚,满脑子都是工作。”王军英回想着竹卫东生前的一切,“他很少和我们一起去逛公园。有一次我们一家三口去逛公园,经过一个公交站牌,他说有个人很像贼,撇下我们娘儿俩就跟过去了。每次我和他逛街,我经常发生‘丢丈夫’的事情。”想起昔日和丈夫一起浪漫的往事,王军英动情地说,“卫东最大的爱好是摄影,但我们只有在女儿一岁时,照过一张全家福。我的生日从来都是在家里过,吃饭时,卫东总是忙着给我盛饭夹菜,祝福的话也很朴实,就一句话‘爱在碗里’。”邻居:他是个穷警察(住在岳父家,看的是20英寸的电视机……)寻找竹卫东的家比记者想象的要容易得多。“你是采访竹卫东的吧?”记者寻找到郑州市天明路65号家属院时,门卫忙给记者打招呼,并热情地为记者带路。“他是我们见过的最好的警察。”竹卫东对门邻居崔明新告诉记者,竹卫东没有警察架子,是个穷警察。以前他和父亲住在一起,房子是他父亲的,只有50平方米。现在住在他岳父家,“他们屋里只铺了地板砖,是我们小区装修得最寒酸的房子,现在还看的是20英寸的电视机。”志愿者:他让我注意安全(我一直不知道他叫啥,没想到在这种场合下知道了他的名字)3月24日上午,在义务反扒中受伤的“大河反扒俱乐部”的志愿者闫志超正在住院,他听病友说有个反扒民警牺牲了,就让陪护的女朋友赶快下楼买一份《大河报》。他翻开报纸,还没看文章,一眼就认出照片上的竹卫东:“我认识他。”“今年1月份的一天,我到火车站一带抓贼,在长途汽车中心站南出站口,我盯上了一个哑巴贼,从汽车站一直跟踪到紫荆广场。在省人民会堂东边的公交站牌前,那个哑巴贼要下手时,我正要上前抓,那个哑巴贼却被两个便衣警察摁倒了。我正要走,一个便衣警察叫住了我:‘站住,你是干什么的?’我这才明白,自己跟踪贼的时候,警察也把我盯上了。在我证明了自己是反扒志愿者后。那个警察让我走了,还嘱咐我‘抓贼要注意安全’。”“以后我不时能见到他。”闫志超说,“他也能认出我,见面就笑笑。可我一直不知道他叫啥名字,没想到是在这种场合下知道了他的名字。”班主任:同学叫他“假妞”(在那个“封建”的年代,卫东有点儿“另类”)王中才是卫东在新庄小学上学时的班主任。“卫东人缘好,上学时男生、女生都爱和他玩儿。”王中才老师说。卫东1976年上的学,那时候,男女同学之间还很“封建”,根本不往来。当班长的卫东却很“另类”,他不但与男同学一起玩玻璃球,还和女同学跳皮筋、扔沙包,男同学就叫他“假妞”。竹卫东说:我是班长,不能只和男同学交往。后来,在竹卫东的带动下,他们那个班男、女同学关系非常融洽。以后每次选班长,卫东都是全票当选。三婶:他拿奖状铺床板(雷锋叔叔做好事从不留名,我得个奖状有什么好炫耀的)61岁的退休教师王巧云既是竹卫东的老师,又是他的三婶。竹卫东牺牲后,她提起这个侄子就要流泪:“这孩子做事踏踏实实,从不张扬。”王巧云说,卫东上学时学习很好,每学期都要往家带回几个奖状:三好学生、学习标兵、学科竞赛奖等。别的学生得了奖状,都是挂到墙上,可卫东总是把奖状往床下面塞。有一次我到他家,看他房间的墙上光溜溜的,就问,“你得的那些奖状都放到哪里了?”他揭开床上的席子,我一看,他拿奖状铺床板了。我就问他“为什么不把奖状也挂到墙上”,他说:“雷锋叔叔做好事从不留名,我得个奖状有什么好炫耀的。”同学:他就想当警察(他最喜欢玩的游戏是警察抓小偷)孙政委是竹卫东从小学到中学时的同学:“我们是光屁股玩儿大的,我知道当警察是他从小的志愿。”小学一年级时,有一次上语文课时,老师问我们“长大了想干什么”,竹卫东第一个举起了手,他站起来说:“想当警察抓坏蛋。”他最喜欢玩儿的游戏就是警察抓小偷,他总是当警察,抓“小偷”的时候他跑得最快。上初中时,好多同学都不上学,回家干活了,他一直在学校读书,说“多上学以后才能考试当警察”。哥哥:都知道他忙(大年初三一别,再见他已经在医院里了)竹卫东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他在家是老小。卫东的哥哥说,村里人都知道卫东忙。从他当上警察,回家的机会就很少了。今年过年,三十晚上他回家了一趟,初一一早又去加班了。大年初三,他回来给妈妈烧纸,中午吃了点饭就走了,说是“还有任务”。没想到再见到弟弟时,他已经在医院里了。


 【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严查苏丹红食品
房贷利率上调
F1新赛季 围棋春兰杯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购房贷款提前还贷指南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图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