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凤凰号”完成下西洋使命航海代表一个民族的胸怀和眼界,也象征着一个民族的实力(附图片2张)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8日10:24 环球时报
  本报记者 孙远辉

  肯尼亚当地时间3月16日,“凤凰号”帆船途经越南、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缅甸、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印度、巴基斯坦、伊朗、阿联酋和阿曼等国,历时8个月,航行1.25万海里,最后抵达肯尼亚港口城市蒙巴萨。

  3月19日,“凤凰号”4名船员戴着花环,骑着骆驼进入蒙巴萨海滩的一个欢迎会场,一场别开生面的庆功晚会就这样拉开了序幕。肯尼亚一个专业合唱团的演员们祝贺“凤凰号”完成全部航程。船长翁以煊,领队郑浩、副领队何明礼和摄影师黄睿在晚会上讲述了他们在此次航行中的难忘经历。

  经历世纪海啸,传承“郑和精神”

  对于“凤凰号”上的4名船员来说,此次航行的一个重大经历,就是遭遇去年年底发生在印度洋的世纪海啸。

  何明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了当时的情景。他说,当时海洋的颜色看不见了,只看见远处一条横线冲过来,那时“凤凰号”正好在震中的海面上航行,经验丰富的船长翁以煊意识到会有海啸发生,迅速组织船员赶在海啸到来之前,将船只靠了岸。

  郑浩说:“我们于去年12月27日到达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看到海啸的破坏情况非常严重。在一个地方,铁路的枕木全部被掀翻,我们看见一列8节车厢的火车连同车头被冲离铁轨七八百米,据说当时有六七百人丧生。”
“凤凰号”完成下西洋使命航海代表一个民族的胸怀和眼界,也象征着一个民族的实力(附图片2张)
  郑浩介绍说:“‘凤凰号’出发前,我们把鲨鱼、台风、触礁、海盗等情况都考虑到了,惟独没有想到海啸。但既然赶上了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我们就决定要做些事情。当年郑和下西洋,途经各处,行善为本,把中国人的优秀品德充分展示给了沿途的国家和人民,在世人面前树立了中国人的良好形象。我们从中受到启发,决定尽我们所能,为灾民提供帮助。当时正赶上当地学校开学,我们拿出经费,为一所学校买了课本、橡皮、尺子等学习用品。我们还参加了一所学校的开学仪式。学生们实际上都是灾民,吃不饱,加上天又热,当场就有许多学生晕倒。我们把自带的少量饼干和水分给了他们。”

  一个“中国女孩”的故事

  在欢庆晚会上,我们从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郭崇立口中得知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在肯尼亚北部的帕泰岛,至今还有一个中国村。据说这个村子住着当年郑和船队的后裔。中国村有一位女孩名叫穆阿马卡,学习成绩非常好。快上高中时,由于家里很穷,只得辍学,但她又不甘心。女孩的故事在一家报纸上登出后,被一位在蒙巴萨经商的中国人看见了,他当即拿出2万先令(约2000元人民币)资助女孩读书。

  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得知此事后,非常重视。鉴于这名女孩深信自己就是中国人的后代,又有到中国学习的强烈愿望,中国驻肯尼亚使馆就向中国教育部提出建议,希望能特批一个名额,满足这位“中国女孩”的要求。教育部很快作出答复,只要她能通过正常考试,就可到中国上大学。当年郑和船队的出发地江苏省太仓市副市长盛蕾女士也表示,当地政府愿意资助这个女孩到中国学习,让这个带着中国人血脉的女孩“回家”。

  重走郑和路,重新认识海洋

  600年前,郑和庞大的船队缔造了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航海传奇。当时的郑和并不知道,他的船队开启了一个伟大的时代:第一次世界地理大发现。他的行动比哥伦布到达美洲早了80多年;比麦哲伦开始环球航行早了100多年。当时郑和船队的实力甚至超过了欧洲各国海军的总和。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郑和开创的时代并没有给中国带来革命性的动力。这个令人遗憾的结果也说明,忽视海洋因素,忽视经济与文化的交流,就会落后于人。

  从某种意义上讲,航海代表一个民族的胸怀和眼界,也象征着一个民族的实力。“凤凰号”这次“下西洋”航行,可以说是圆满完成了这样的使命。图片:

  “凤凰号”的四名船员从左至右为郑浩、何明礼、黄睿、翁以煊。

  (孙远辉/摄)
“凤凰号”完成下西洋使命航海代表一个民族的胸怀和眼界,也象征着一个民族的实力(附图片2张)
《环球时报》〔20050325 第18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严查苏丹红食品
房贷利率上调
F1新赛季 围棋春兰杯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购房贷款提前还贷指南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图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