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进入课堂寓教于乐 汕头谜艺传承发展创新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8日10:31 大华网

  本报记者鄞镇凯文化原生态

  不识字的村妇也能办谜会

  潮汕自古谜风盛

  在潮汕,广泛流传着明代名贤林大钦、吴殿邦、翁万达、曹宗等利用谜语斗智逗趣的民间故事。这些故事从某一层面证明,潮汕地区自明朝谜艺就非常盛行,从《澄海县志》等志书可查出,晚清的潮汕地区谜事十分时兴。同治年间来潮州任职的一位外省官员写了一首《潮州元宵》的诗云上元灯火六街起红,人影衣衫处处同;一笑相逢无别讯,谁家灯虎制来工诗中的灯虎,也即是灯谜的别称,由此诗我们可知,当时的潮州城的谜棚可说是星罗棋布。

  潮汕的谜风,吹数百年而不衰.参与面之广,其他地方难于匹比。一个文盲、半文盲的农妇也能组织一场兴趣盎然的谜猜活动。夏日的村头榕荫下,冬日的厨房灶头边,她们一边忙着家务一边念着朗朗上口的童谜让围聚的孩童们猜。内容如下———

  大笔写大字,白纸不写写土地。(扫帚)个物圆圆,食饱溜落地。(碗)头顶戴个筛,脚下生仔无人知。(芋)

  前些年,随着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利用谜艺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育儿法宝渐渐被遗弃了。潮汕谜艺,将有薪火不传之患。汕头谜界有识之士,夙志将这一民间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下去。文化新动态第二届汕头市中小学生灯谜艺术节将于4月初举行,届时全省专家汇汕头

  把谜艺引进课堂已多年

  传承发展谜艺,从小学生抓起;把谜艺引进课堂。这是汕头谜界有识之士的共识。他们帮助了多所学校,作了很大的努力。

  由校方组织把谜艺搬上课堂,时间最早者首推汕头市南海职业中学。自上世纪90年代初,该校一直把谜艺作为学生第二课堂的选修课。

  上世纪末,身为澄海上华镇龙美小学校长的谜友陈雁钿让谜艺“登堂入室”,亲自课徒,成绩彰显。本报多次以新闻形式向世人推介了这一教育界、艺术界的新成果。汕头市广厦学校闻讯,前往取经,大面积试验,取得巨大的成效。2003年,汕头市文联、汕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广厦学校承办了第一届汕头市中小学生灯谜艺术节。全市有8支队伍参加了这次盛会。汕头市教育局、汕头市文联在这次会上授与汕头市广厦学校“民间艺术特色教育学校”称号。

  汕头的灯谜传承教育成果引起省有关部门的关注和肯定,决定4月8日至10日在汕头市举办“广东省灯谜艺术传承与创新交流研讨会和第二届汕头市中小学生灯谜艺术节”。此次活动由广东省文联、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汕头市文联、汕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金平区教育局、广厦学校承办;汕头经济特区报社大华网、潮网、百事可乐等协办。

  参加这次赛事角逐的有汕头金中、汕头四中、南海职中、飞厦中学、广厦学校、南澳中学、澄海上华中学、中山四小等16所学校18支代表队。

  这次盛会的活动内容丰富,其中有中小学生电控竞猜团体赛;个人灯谜常识、猜射、创作的书面竞赛;校园展猜;灯谜公开课观摩。还有学术交流会,《汕头谜艺》展览会等。文化功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孩子学好功课

  谜虽小技功能大

  传承谜艺,宜从娃娃抓起。其目的除了使这一艺术薪传有人之外,更大的目的是让孩子从“另类思考”中帮助记忆功课,提高自学能力。实践证明,这个目的能够达到并且已达到。

  汕头广厦学校、澄海上华龙美小学等学校的老师介绍说,善谜的学生学习成绩都是比较优秀的;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领悟力也较差,谜艺的掌握程度也不及其他同学,但与自身比,学谜后的思维敏锐程度较前大有提高。

  汕头市几所把谜艺引进课堂的学校,他们的灯谜课程,尽量配合主功课的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功课。一位学生告诉记者,他原本很厌学地理,根本记不清全国有多少个省市自治区,现在不但记住了,连其简称都记得清清楚楚。因为老师把这些别称入谜让他们猜,他们记住了谜,也就记住了难以记住的地理知识。他举例———

  上海没有一点雨。猜字一:漏(上海的简称是沪,先企“沪”,“没有一点”,去掉“户”上面的一点,“雨”阳企,合成“漏”字)。

  老师们普遍反映,学了谜艺的学生,大多学习自觉性提高,自学能力强。这其中有一个辩证关系———善谜者———善于思考———善于自学———善于接受新知识———善谜(来源:《汕头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第24届香港金像奖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房贷利率上调
本田雅阁婚礼门事件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房价高难道错在百姓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