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义诊”推销保健品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8日14:34 锦州晚报 |
现在生产保健品的厂家都变精了,各个突出“概念”这个“当家法宝”,从滋阴补阳、驻容养颜、补锌补钙,到号称能“增强基因自我修补能力”的种种核酸,甚至声称“能对某种疾病的治疗有特效”。但据市工商局、药监局有关人士解释,任何保健品都不能治疗疾病。 3月19日,榴花南里的居民就对几位推销人员进社区打着“免费体检”的牌子,声称“某种口服液可以治病”的行为产生了质疑。据居民反映,当天上午,该小区来了几位身穿白大褂的人,在一张桌子前立起“免费体检”的牌子,在给几位居民量了血压后,就开始向居民推销他们的产品——一种“对心脑疾病治疗有极大帮助的特效口服液”。看着100多元一盒的口服液,居民张大妈犯了嘀咕:“没听说口服液还能治高血压啊?” 在记者随后对工商、药监等部门的采访后得知,现在推销保健品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大多属于违规行为,包括:打着“健康讲座”的旗号,对象多为中老年人群,夸大保健食品的功能功效;张贴广告、免费体检,检查后告知其有各种疾病,服用某种保健食品能治病;还有个别保健食品的生产经销单位,为了减少经营成本,或逃避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发展“会员”帮其进行销售。像张大妈反映的这种情况也普遍存在:推销人员身着白大褂,以所谓医生的名义进社区为居民义诊,在取得信任后,声称某保健食品可以对身体健康或对某种疾病的治疗有帮助,将产品推销给消费者。 据了解,目前消费者投诉举报较多的保健食品问题,主要集中在保健食品中添加西药,以降糖类、减肥类居多;夸大宣传,“治疗疾病”,多见于抗疲劳类保健品。 虽说卫生部对保健品的广告宣传早就做出过明确规定,包括不得使用医疗用语,不得使用与药品相混淆的用语,禁止宣传疗效;禁止宣传改善和增强性功能的作用;广告上须附有明显统一的天蓝色保健食品标志等。但现在的厂家们却都“下有对策”,规定自管规定,宣传只管宣传。他们懂得“另辟蹊径”,“避实击虚”,最常见的方法就是生造概念,大肆炒作。 在保健品的宣传上,既有功能方面的,像补血、强心、健骨、调理肠胃、改善睡眠、修复基因等,不胜枚举;更有情感概念的诉求,比如过年回家孝敬父母、毛脚女婿第一次拜见丈母娘,还有关心丈夫、疼爱妻子儿女,要女人对自己好一点等等。 有关部门指出,卫生部准予申报的22项保健品功能中,具有增强免疫、调节血脂和抗疲劳功能的产品,占全部产品的三分之二。所以,市场上层出不穷的保健品,只不过是“换汤不换药”。厂家用种种牵强附会的概念,为保健品缝制出变化无穷的美丽外衣,让消费者眼花缭乱。 作者:记者 侯晓非 (来源:锦州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