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中南大学”之一:黄伯云和他的创新团队(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8日15:57 红网 | ||||
编者按:2005年3月28日上午,2004年度国家三大科技奖颁奖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南大学一举捧回了8项大奖(以中南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的6项、第二完成单位的一项、第五完成单位的一项),其中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教授率领的创新团队创造发明的“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夺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结束了该奖项连续六年空缺的历史。 如此骄人的成绩从何而来?近日,红网记者深入到中南大学进行采访,探索中南大学迅速崛起的秘诀。从今天起,红网将陆续推出“迅速崛起的中南大学”的系列报道。 国家发明一等奖获得者黄伯云和他的创新团队 3月2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 这一成果的研制成功,使我国成为继英、法、美之后第四个拥有该制造技术和生产该类高技术产品的国家,标志着我国在航空航天炭/炭复合材料领域迈入世界前沿。这对打破国外在这方面的技术封锁,实现我国高性能航空制动材料国产化,确保国家航空航天战略安全,发展我国的高性能炭/炭复合材料及其相关技术具有重大意义。 “中华大地是我们科技工作者创业的沃土,满足祖国的需求是我们永恒的追求!”黄伯云院士作为获奖代表,在大会发言时说出了“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团队成员的共同理想。 项目主持人黄伯云院士,1980年,留学美国。在美国的8年里,先后完成了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学习,相继发表了10多篇有重大影响的学术论文,受到美、法、日等国科学家的高度评价。“我之所以能在短时间里就得到美国教授的器重,赢得了其他国家留学生的尊敬,就是因为在他们面前树立了‘中国留学生有理想、有毅力、有能力’的形象。” 在太平洋彼岸深造期间,许多国外知名企业重金聘请他,一些名牌大学高薪挽留他。在名利的诱惑面前,黄伯云对祖国的眷恋之情却越来越浓。1988年,他毅然携妻带女,举家踏上归国之途。 在黄伯云院士立志报效祖国的精神感召下,项目组的成员在国外学成后纷纷回国。 项目主要成员熊翔,1997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到英国Leeds大学材料学院学习,主修炭/炭复合材料。在英国进修期间,他克服重重困难,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和研究。他几乎每天都学习到深夜。此外,还有黄启忠、邹志强也从俄罗斯宇航材料研究院进修结业后加入到这个创新团队。 回国以后,作为我国高技术新材料科学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黄伯云院士带领创新团队始终瞄准国家的重大需求,选择国家急需的科研项目潜心研究,积极开展多种高性能新型材料的开发研制,在航空航天复合材料以及其它关键新材料研究与产业化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飞机的起降和滑行离不开刹车副。目前,国际上使用的航空刹车副有金属盘和炭/炭盘两种,而炭/炭复合材料作为航空制动材料,具有重量轻、性能好、耐高温、寿命长等特点,代表了当今航空制动材料的发展方向。早在20世纪60年代,世界许多国家就开始进行航空制动炭/炭复合材料的研制工作,80年代中期,美、英、法三国已经技术成熟,并生产该材料,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 我国虽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起开始研究,但尚未实现真正的技术突破。炭/炭复合航空制动材料制备技术由几个国家所垄断,并对技术实行高度保密。我国使用炭/炭复合航空刹车副的飞机在50%左右,仅大型民航飞机每年更换量就达1万盘,全部依赖进口,不仅价格高,且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涨,最关键的还是受制于人,影响我国航空战略安全。 为了打破国外技术封锁,达到并超过国外在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研究水平,从1986年开始,中南大学“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课题组着手基础研究工作。(黄伯云院士和部分课题组成员) 课题组的成员大多是粉末冶金材料的专家,在金属基制动材料制备有着丰富的经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黄伯云主持完成了“高性能粉末冶金飞机制动材料”等一系列重大课题,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国家奖励,领衔研制开发的金属基航空制动材料获得了我国第一个航空制动材料国外生产使用许可证,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但粉末冶金研究的是金属材料的制备,炭/炭却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属于材料学科不同的研究方向。 为了进一步加快“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这个庞大系统工程的进度,作为项目总负责人,黄伯云院士运筹帷幄,调兵遣将,将材料、化学、冶金、机械、电子、航空六大学科的工程技术人员共60多人齐聚于他的麾下,并将此项目分解成制造方法和工艺技术、制造关键工艺设备、抗氧化涂层和涂层技术、材料的组织、结构与磨擦磨损性能、性能测试技术和评价方法、适航和地面惯性台试验技术等六大子课题同时进行攻关。 1999年,六大子课题组先后完成任务,一些关键技术有了新的突破,并自行研制了差热式气相沉淀炉等一批关键设备,成功的曙光似乎就在前头。 2002年末,采用该制备技术生产的炭/炭刹车副惯性台试验获得成功。 2003年1月20日,中南大学研制的某型号大型客机国产炭/炭刹车副在海口美兰机场试飞成功。 2003年9月20日,再次装机试飞成功。当某型号大型客机降落后稳稳的刹在飞机跑道上,在场的课题组的成员一片欢呼,相互拥抱在一起,激动泪水不自主地在脸上流淌。 2003年12月26日,中南大学获得中国民航总局颁发的第一个大型飞机炭/炭刹车副零部件制造人批准书和航天产品工艺定型书,中南大学生产的该产品开始在飞机上批量应用。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中南大学研制成功的炭/炭刹车副使用强度提高30%,耐磨性提高10%,综合成本降低21%。 当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传到国外,国外许多大公司纷纷派员到中南大学考察,洽谈合作事宜。俄罗斯图波列夫设计局和红宝石厂与中南大学签订协议,由黄伯云课题组生产的炭/炭航空刹车副将装备在俄制最新大型客机上。某航空大国的科学家由衷地对黄伯云院士说:“以前,你们曾派人来我们这里学习,而今天,我们不仅要向你们取经,而且还要和你们签订合同,使用你们的产品。你们真了不起!” 为了把该项科研成果加大转化,在已建成的年产一万盘炭/炭制动材料的工业化示范生产线基础上,2004年1月15日,中南大学湖南博云新材料有限公司创业基地投入建设,该基地占地150多亩,投资1.5个亿,今年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可达2亿元,它将成为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重要生产基地…… 发明研制成功后,黄伯云院士丝毫没有停歇,他与他的团队成员又开始了新的工作。随着鲜花、掌声而来的,还有雪片般的订货单。由于炭/炭复合材料可在3000°C的高温环境中使用,比重仅为钢铁的1/4,这些优异性能不光使其成为航空制动器和航天发动机等重要领域的关键材料,亦可为国民经济高新技术部门提供重要导热导电材料、热结构材料、减磨材料等,因而炭/炭材料的制备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为此,黄伯云院士带领创新团队还将坚持自主创新,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为祖国的航空航天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腾飞继续作出新的贡献。 记者在采访黄伯云院士时,问到:“是什么力量使你能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丰硕成果?”他的答案很简单:“一个知识分子,心中装着祖国,要有远大的理想和为祖国的振兴,无私无畏奉献的献身精神。只有这样,你才会有宽阔的胸怀,时时充满干劲,从失败、挫折中看到成功和希望。做一件事,干好一个事,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创新科学技术,服务于国民经济主战场,将永无止境!” 的确,真正的科学家是永远将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视为己任的,他们的目光总是伸向未来。就像黄伯云和他的团队。(稿源:红网)(作者:刘怡斌)(编辑:张广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