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法梧在合肥的50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9日08:52 安徽在线-安徽商报

  一个城市的历史是由城市中各种事物的变迁构成的,其中包括树木的历史,这一点往往容易被人忽略,只有当有了这么一个契机,我们把目光投向那些树木时,才发现它们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的时代紧密相关,回望法梧在合肥的50多年,即是如此———

  A

  50年前大规模栽植

  合肥市区一环路以内的行道树法梧大部分栽植于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合肥市园林局副局长张晋说,法梧最先栽种在淮河路,随后在长江中路、六安路、宿州路、巢湖路、芜湖路、安庆路、金寨路相继种植,法梧始而大面积落户合肥市区。当时合肥的建设刚刚起步,行道树该如何选择,各种行道树有何利弊,人们对此还没有明确的意识,大家只知道法梧是适合作行道树的树种,当时的选择几乎是没有选择的选择,全国各城市大致如此。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些法梧正处于茁壮成长的时期。如果当时能够得到很好的抚育、呵护,它们会顺利度过成长的关键期,可惜的是,十年动乱年代,人尚自顾不暇,又何谈去关注树木。法梧自然生长,自生自灭,数年内从未经过修剪,眼见着蹿到了六七层楼高,城市的环境中,单一树种自然生长并不是件好事,等到病虫害大面积发生时,想修剪已经很困难了。这也是后来造成合肥的行道树法梧出现病虫害、死亡以及不够整齐划一,景观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B

  10年前的大量移栽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合肥开始了道路的大规模改造。从1986年寿春路改造后栽种广玉兰为标志,合肥的行道树不再是法梧一统天下,而是一街一树,街街不同。

  让很多市民难以忘怀的是1992年长江中路改造时“砍”掉的那些已经绿树成阴的法梧。合肥市绿化管理处处长黄强经历了那个过程。长江中路路幅由24米拓宽到50米,100多棵法梧在规划路幅以内,必须迁移。而且在当时城市商业繁荣的情况下,枝繁叶茂的法梧挡住了霓虹灯,挡住了店面,在闹市区已经不合适了。1992年4月底5月初,100多棵法梧被小心地开挖出来,包裹上草绳,移植到东流路。移植之后采取了包裹、吊水等种种保护措施,几年内正常生长。但是1996年东流路又拓宽,被迫再次“搬家”的法梧没能捱过这次变化,最终死亡。

  回想长江中路的法梧移植,黄处长认为,即使在现在也不能说那个决策是错误的,但是当时的决策确实没有征求更多市民的意见,也没有做好宣传,以致于很多人至今认为那些法梧被砍掉了。在这个意义上,法梧并不仅是给市民一片绿阴那样简单,它的存留其实蕴含了市民对政府决策公开、透明的一种要求,它的命运其实就是一个时代的表现。

  另一次大规模的法梧移植在2002年,合巢路拓宽改造,近百棵法梧被移植到清溪路和蒙城北路,这些法梧成活比较好,至今枝繁叶茂。

  C

  老城区外重植法梧

  1995年合肥修建五里墩立交桥,立交桥绿化方案被提交到省委常委会上讨论,原方案中四角种植法梧的方案被否定了。这个不为人知的事件实际上凸显出当时人们的一种偏好,或许因为看到了法梧的一些缺点,或许受到当时流行的多种草少种树的时尚影响,法梧处于不被看好的地位。

  张晋副局长告诉记者这样一件事,1996年修建合作化南路,当时的园林部门没有受到时尚影响,而是坚持因地制宜种树的原则,在合作化南路栽植法梧。几年过去,园林绿化界已经对时尚有了反思,法梧作为行道树的首选位置重新被肯定,现在看来,当时的坚持是难能可贵的。

  但张晋同时认为,不能因为肯定法梧“第一行道树”的地位就无视合肥法梧现状的问题。黄处长介绍说,安庆路的法梧大多自然死亡,已于1999年砍掉,霍邱路的法梧也因为同样原因所剩无几。从2001年起,他们就为六安路法梧做矮化处理,但这对树木的伤害比较大,没办法让它们再茁壮成长。另外,他们还定期做病虫害防治,但已无法完全挽回许多法梧的老化趋势。

  所幸的是,在老城区内法梧逐渐减少的同时,新建城市道路的法梧在增加。明光路、胜利路、长江西路、合作化南路、二环路、望江路、包河大道,这些城市道路或者一段,或者全段都栽植了法梧。张晋强调说,他们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在这些路段种法梧既增加城市绿量,又避免对交通、商业的影响。“法梧的绿阴不会在合肥消失,它仍然会最大程度地庇荫合肥市民。”

  (记者刘振/文王素英/摄)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