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象棋棋手收入大调查(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9日11:05 大洋网广州日报 | ||||||
已经宣布退役的前“棋王”卡斯帕罗夫就是以棋为生,他有奖金、有赞助商,经济上没有压力。 新闻点眼 日前,象棋特级大师、广东象棋队主教练吕钦因全国象棋排名赛主办者不提供食宿而公开拒绝参赛,这一事件在棋界内外引起轰动,对此吕钦表示,“拒赛”的目的是为了捍卫象棋一流高手应有的利益和尊严。吕钦这番话引起了人们对中国象棋棋手生存现状的高度关注,本报记者通过深入调查、采访,以期为广大读者解开这一疑团。 本专题策划 本报记者 周志伟 本专题撰文 本报记 者施绍宗 1 象棋现状决定棋手生存状态 要弄清中国象棋手的生存现状,首先要清楚中国象棋的现状,因为在很大程度上,中国象棋的现状决定了棋手的生存状态。 在谈论中国象棋的境况时,人们一般将它与围棋和国际象棋进行比较,也许这并不是最科学的方法,但却可能是最省时省力、也最直观的方法,作为棋类竞技项目,他们相互之间确实具有可比性。 在中国的三大棋中,象棋有着最广泛的群众基础,据估计中国有2亿人会下象棋。中央电视台曾作过节目收视率调查,象棋仅次于足球和赛车,列赛事转播收视率第3位。象棋比赛从1997年“中立杯”开始走上荧屏,每年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都有固定时间转播象棋比赛,其收视率最高曾达到0.62%,也就是说有800万人观看电视象棋节目,而象棋节目的平均收看率也达到了0.48%。因此不少人产生了疑问:这样一项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运动,为何其棋手的生存环境却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呢? 其实,三棋棋手的待遇和收入情况比较复杂,很难一概而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三棋的男子棋手和女子棋手的差别很大,一定要分开来讨论。 影响力比不上围棋 很多人都认为,既然围棋和国际象棋的地位高于象棋,那么象棋手的境遇和收入肯定不如这两种棋的棋手,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真正的情形是,在中国,围棋的地位和影响是最大的,就男子棋手而言,在全国范围内,围棋手无论是顶级水平棋手还是中下级水平棋手,其生存状态和收入都要好于象棋和国际象棋的选手,这是因为,围棋有中国、日本、韩国三国竞争,其影响力也大大提高。另外,作为两个经济强国,日本和韩国有很强的实力来赞助、举办众多高额奖金的国际比赛(围棋有10多项国际比赛),这一点是象棋所无法比拟的。 而象棋只是全球华人圈的体育活动,亚锦赛也好,世锦赛也好,参赛选手大多是华裔。除中国队选手外,其他地方的选手都是业余选手,其水平非常有限,所以,许多大赛的冠军通常会毫无悬念地被中国队选手囊括。由于缺乏高水平的非华裔选手参与,世界性象棋大赛的激烈程度、影响力以及受关注的程度都远不如围棋。亚洲象棋锦标赛基本上没有奖金,世锦赛冠军的奖金也低得可怜,还不如国内一些杯赛的奖金高。 地位不及国际象棋 象棋与国际象棋相比较,国际象棋在中国的影响力和地位要高于象棋。原因是,国际象棋有国际竞争,而且比围棋还要激烈,因为围棋运动说到底只局限于东亚,国际象棋则是真正世界性的项目,特别是中国女子国际象棋无论是个人或是团体近年来一直处于世界顶尖水平。 而象棋一向被看作是民间的东西,以前被视作贩夫走卒的玩意,新中国成立前以棋为生的人大多都是在民间以下彩棋、作表演维持生计,更有一些人是靠摆残棋为业。新中国成立后,象棋的地位虽有所提高,但在人们的观念中它还是难登大雅之堂。改革开放后,象棋又一次获得“新生”,上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赞助举办的象棋比赛接二连三,显出“红火”的景象,但毕竟还要受大环境的左右,高奖金、影响力大的比赛依然很少。客观地说,当时举办这些比赛还是和企业追求知名度有关,特级大师成为各种杯赛的当然代表,这对推动象棋发展有积极的一面。1985年,随着中日围棋擂台赛的举办,围棋热了起来。1990年,谢军夺得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国际象棋在我国也获得了进一步发展,象棋则相对显得冷落了许多,只有1980年开始举办的“五羊杯”和1990年开始举办的“银荔杯”两项赛事成为传统比赛延续至今。然而,象棋的影响力还是远远不能和围棋、国际象棋相比。 但国内象棋手的收入却一般都高于国际象棋手(特指男子棋手),特别是男子顶尖高手。这是因为,虽然国际象棋的男子世界比赛奖金比围棋要高得多(众多世界围棋比赛中,冠军奖金最高的是应氏杯的40万美元,而国际象棋传统赛制的世界冠军的奖金高达几百万美元,一些超级大赛的冠军奖金也超过百万美元。新赛制男子世界冠军奖金大概是60万美元左右,女子世界冠军大概是6万美元),但中国国际象棋的顶尖高手只有叶江川一人能进入世界排名的前100名,他们都不够资格被邀请参加各种传统的超级大赛,而国内的国际象棋高奖金的杯赛极少,再加上国际象棋在中国远不如象棋普及,专门邀请特级大师参加的一次性邀请赛也远不如象棋多。目前国内国际象棋比赛最高的奖金额才10万元人民币。 各地棋手境况迥异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三棋情况是国内的整体情况,而具体情况则因地而异,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情况。如在广东,因为下象棋风气颇盛,象棋在这里的群众基础深厚(特别是小城市,甚至是县一级、镇一级的地方,喜欢象棋的人更是众多,这是围棋没有办法和象棋比的),专业队的水平最高(全国等级分最高的两位棋手都在广东队,广东队多次获得全国团体冠军),象棋的影响力与象棋手的待遇收入都要高于围棋与国际象棋。广东围棋队最近几年从甲级降到乙级,没有了征战甲级联赛的收入,再加上广东围棋没有一流高手,棋手基本上只靠棋队的固定工资“过活”。广东国际象棋队整体实力很强,多次夺得全国团体赛的冠军和亚军,但由于没有名气大的顶尖棋手,再加上国内高额奖金的国际象棋赛比较少,因此他们与围棋手的收入基本相近。 2 棋手档次不同收入大相径庭 在中国,象棋与国际象棋特别是围棋的最大区别是,象棋大部分棋手,包括不少大师级的棋手,都不是真正的职业棋手,他们平时光靠下棋的收入根本无法“养活”自己,还要去单位上班或靠其他工作谋生。国内只有广东、上海、江苏、黑龙江、河北、北京和吉林等为数不多的地方有专业象棋队,象棋队的棋手每月的工资为1000元~2000元。 2003年全国象甲联赛的推出使棋手增加了不少比赛机会。同时,12个参赛队在社会上拉到的赞助费一般为40万元~80万元;棋手对局费一般为:输棋1500元,赢棋3000元左右。这就使得棋手的比赛收入较之过去有了大幅度提高。 柳大华在说起中国象棋手目前的生存状态时认为:在各种体育活动走向市场后,象棋比赛的奖金在原来基础上有很大提高,但目前广大职业棋手比赛的机会非常少,结果是顶尖高手因奖金相对丰厚而生活得较好,而其他棋手的生存状况就要差一些。 由于棋手的收入属于个人隐私,记者无法进行十分准确的统计,但棋界人士一般都能根据棋手各种公开的收入进行分析,得出较为客观的大概的数字。如吕钦与许银川这样的顶级象棋手,他们可以获得各种杯赛、邀请赛的冠军奖金以及通过征战象甲联赛获得部分奖金,另外,他们还有工资,平时参加一些在广东各地举办的象棋推广普及活动(如车轮应众)也有部分收入,他们平均每年的总体收入不会少于20万元。 不过,这与国内的围棋顶尖高手相比就相差很远了,像常昊、古力等中国围棋顶尖高手一般每年有40万~50万元的收入,如果能拿世界冠军,收入甚至可以超过100万元(按规定,中国三棋棋手国内比赛的奖金扣税后全部归棋手本人,国际比赛奖金扣税后大部分要上缴,棋手本人分到的奖金不到总额的三成)。至于象棋的中上等水平的棋手,他们平均每年的收入大概为4万元~8万元。 3 中外棋手对比我棋手更享受 比起外国的棋手,中国的棋手相对来说生活比较稳定。据谢军介绍,国外的国际象棋职业棋手分成几种类型:一种是以棋为生的,教棋、写书或者组织俱乐部活动;另外是处于中上等水平的棋手,靠奖金谋生,他们更愿意靠下棋为生,毕竟棋手对棋很有感情。相对来说,这部分棋手的收入并不稳定,生活也不是很稳定,他们经常为参加比赛而不停奔波。 对国际象棋的发展贡献最大的是世界排名在前50位左右的棋手,这批棋手靠奖金就能过上很好的生活,他们有奖金、有赞助商,经济上没有压力,同时也可以在家里或者通过一个小群体准备比赛,提高自己的棋艺。 至于围棋,中国著名的一流棋手的生存环境在中日韩三国中是最好的,围棋设有国家队,队员有一份不算太高但也能维持温饱的工资。由于国家队的流动性很小,一些常年不参加国际大赛的棋手,仍然年复一年地拿着国家队工资。另外,中国有很多热衷围棋的商界人士,虽然国内正规的围棋赛事不如日韩多,但却有很多被圈内人士戏称为“分钱大会”的“邀请赛”、“四强赛”等等,棋手只要有名气,就会被人邀请参赛。(来源:广州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