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工写武侠小说,不要讽刺更无需溢美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30日00:08 红网 |
田旭——陕西省紫阳县一个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青年。在过去的14年里,他是一个在小煤矿挖煤的工人。今年春节后,他带着用自己14年心血写就的、100万字的武侠小说书稿来到北京,希望能让更多的人看到自己的小说,希望人们能在那些虚构的武侠人物身上,看到他和他的工友们的生活(见《北京娱乐信报》3月28日)。 初中文化程度的矿工,14年如一日,执着无悔地写下100万字的武侠小说——乍一看,还真是不可思议;然而细一想,笔者却又不认为这是多么滑稽可笑的事情。与其把如此行为视为荒唐之举,发出否定或者讽刺的声音,还不如换个角度来加以审视和思考,或许我们会从中“品味”出一些积极的“东西”来。 事实上,如果说“农民造潜艇”、“农民自拍电视剧”等现象折射出太多的幻想和空想色彩,那么,“矿工写武侠”则更趋向理性。尽管,因为作者的文化水平层次较低、写作条件简陋、文学素养薄弱等诸多因素,其创作出来的武侠小说不可能与“正规武侠巨著”相媲美,但所传递出的“感召力”却定然极为强烈。我想,一个矿工费心劳力、花费大量精力笔耕出这样一部“土武侠”,其意义和价值早已超出文学作品载体本身。 在我看来,矿工写武侠,小说“质量”不一定为这个矿工所看重,看重的只是这样一个过程:追求新知、向往美好的过程;努力拼搏、热爱生活的过程。正如他自己所说——白天沉重的工作让他疲惫不堪,但当他进入小说中的世界,就忘却了所有的不满与痛苦,“越写越兴奋!”假如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就会豁然开朗:原来这位矿工不过是在从事一项自得其乐的工作! 这是可喜的现象,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全体民众生活水平提高和精神需求层次升级的一种必然反映。在我们这个日益开放和向上的社会里,人们的生活(包括农民和矿工)本来就应该是万紫千红、绚烂多彩的。 不可否认,在这激昂奋进、美丑纷呈的社会大舞台上,一些走在“前列”的农民和低收入者已经在进行较为“前沿”的思考:自身究竟在社会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是强者还是弱者?是默默劳作一辈子,还是积极进取活得更有滋味? 他们既是导演又是演员,他们正在努力“创造”和丰富自己的生活。在“创造”中感受快乐,在“创造”中提高素质,在“创造”中拥抱和热爱生活——因而,对时下越来越多的诸如农民拍电视剧、造潜艇,矿工写武侠等“新生事物”,我们无妨宽容以对,不要刻薄地讽刺更不需过分地溢美。(稿源:红网)(作者:陈一舟)(编辑:潇湘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