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首届“建设成都杰出贡献奖”候选人事迹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30日05:23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1、 白刚导演“不落幕的花博会”

  在我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锦江区在三圣街道办事处(原三圣乡)红砂村、幸福村分别打造了花乡农居、幸福梅林,创造了因地制宜实现城乡融合的有效模式,初步展现了城乡一体化的美好图景。

  这一系列连台“好戏”的策划者、导演者,就是白刚。

  三圣街道办事处辖区地处城市东部通风口,属城市规划区非建设用地,还是丘陵地形,长期以来在城市郊区中居于落后地位。白刚2001年6月担任锦江区委书记以后,苦心谋划城郊发展新路,寻求突破口。在他的主持下,区委、区政府以四川省首届花博会在三圣乡举办为契机,结合红砂村花卉种植基础,利用政府投入,撬动民间资金上亿元打造“不落幕的花博会”,吸引了以美国维生公司为代表的28家农业龙头企业,打造出了AA级风景旅游区———“花乡农居”品牌,促进了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成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典范。

  2004年,白刚带领锦江区干部群众,在总结提升红砂村经验的基础上,通过1000万元政府投入吸引社会投资3000多万元,在种梅历史悠久的幸福村,打造了幸福梅林,形成梅花产业链和梅花销售集散地。同时,按照川西民居风格改造农房,修建以咏梅诗廊为代表的人文景观和污水处理站,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改变农民居住方式,吸引大批市民前来观光休闲,促进农民持续、大幅增收。农村各项社会事业也同步向城市接轨:在全市率先把农民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在全省率先全免农村学生九年义务教育学杂费;水、电、气、路、通讯、排污等公共基础设施按城市标准建设。2、邓鸿成都会展业的先行者

  今年3月25日,2005年春季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在成都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

  2004年5月25日,第五届西部博览会在成都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此前,西博会已在蓉成功举办四届。

  2000年,首届中国西部论坛在成都国际会展中心取得圆满成功……

  作为商人,邓鸿无疑是成功的。开业至今,成都国际会展中心已成功举办了200多场大中型展览以及2000多个会议,仅展览一项直接经济收入就近240亿元。

  作为成都会展业的先行者,邓鸿更是成功的。成都国际会展中心不仅靠展览一项就累计上交税收5000万元以上,安置就业2000多人,还相继吸引来“全国医疗器械博览会”“中国旅游交易会”“全国教学仪器设备展览会”“中国体育用品博览会”等许多过去从未在成都举办过的全国大型专业展会。

  作为成都会展经济的推动者,邓鸿贡献突出。2001年,他开始投资建设九寨天堂国际会议度假中心。建成后的九寨天堂将与成都连成一体,为成都今后争取举办国际顶级会议创造了条件。2003年,在省市领导的支持下,邓鸿又在成都城南投资建设总面积达115万平方米的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成都国际会展中心、九寨天堂、“世纪城”共同构建起成都会展业的发展平台,为我市打造“会展之都”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何将成都的会展经济做出特色,邓鸿也动足了脑筋。在成都国际会展中心内,既有保留老成都传统的顺兴茶馆,又有抽象前卫的现代艺术馆,还有高雅堂皇的金色歌剧院。成都国际会展中心目前已成功举办100多场高水平的艺术展览及高雅艺术演出,成为了成都浓郁的文化氛围与会展业相结合的典范。

  邓鸿以一个企业家的战略眼光连续实施的“大手笔”,不但提升了成都会展经济在全国的知名度,更促进了成都市、四川省以及整个西部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3、傅艳关爱生命用“心”报道

  傅艳,在成都晚报社会新闻部担任一线记者工作已近4年。这期间,她用“心”把记者的良知和责任落实到每一篇新闻报道中,促进了四川骨髓库的成立,让更多的人认识、正视艾滋病……因此,傅艳成为全国惟一一名连续两年(2003年和2004年)入围中央电视台“年度中国记者风云榜”的新闻记者,并于2004年11月8日获得“2004年度中国记者风云人物”。到目前为止,她是四川省惟一获此殊荣的记者。连篇报道促四川骨髓库成立

  2001年7月1日,新改版的《成都晚报》推出了由傅艳采写的重点稿件《我要活下去,骨髓在哪里》,拉开了以推动四川骨髓库启动为目标的系列新闻报道的序幕,《成都晚报》拿出连续6个整版篇幅报道,一篇篇关注生命、关注骨髓库建设的稿件不断见诸报端。在此推动下,四川骨髓库于2001年11月底正式宣告成立。

  傅艳一直把壮大四川骨髓库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每当听说这项救命工程遇到困难,总是比自家困难还着急。2004年春节前夕,四川骨髓库终于克服种种困难,完成了第一位志愿者捐献骨髓救活白血病人的工作。近期还将陆续有来自全国各地的4名白血病人,有望在四川骨髓库重获新生。平等关爱为艾滋病人鼓与呼

  2003年12月1日是第16届“世界艾滋病日”,成都晚报和有关部门联合策划主办了“相互关爱共享生命”的演出活动。艾滋演员在成都期间,傅艳与他们朝夕相处、同吃同住,他们都亲切称傅艳为“成都导游”。11月24日至12月2日,傅艳连续9天进行了“世界艾滋病日”特别报道,此次报道的新闻主线是傅艳曾经采访过的资中县近20位艾滋病感染者(目前病情处于潜伏期),把他们的亲身经历排练成话剧演出,以告诫更多人预防艾滋病,不歧视艾滋病人。此事乍一听很容易让人怀疑是“新闻炒作”,正因如此,曾经当过医生的傅艳在正式报道前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包括反复研读国家有关政策及大量艾滋病防治相关资料。文章从见报第一天起,即摒弃了所有猎奇与“偷窥”式的写作方式,从人性化的角度,以平等尊重的口气,写了这群身染艾滋病魔的人的不幸遭遇。自始至终,报道都贯穿着大量科普宣传知识。

  新华社专门为此播发了一篇题为《一位女记者的自述:我为艾滋剧团鼓与呼》的文章,对傅艳为全力进行艾滋病防治科普宣传而进行的努力做了专访。中央电视台《讲述》栏目也专门邀请傅艳赴京讲述整个过程,把此次地方媒体通过加强社会责任心、积极传播科学知识的经验向全国同行推广。另外,国家及省级卫生部门也把此次报道作为卫生行政部门与媒体联动、开展公益宣传的成功范例进行宣传。4、姜晓萍走出象牙塔教授献计政府管理

  姜晓萍是四川大学的一名教授,她为我市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姜晓萍作为一名大学教授,不局限于在象牙塔中作学术研究,而是主动将学术研究与地方经济、管理发展融合在一起。她积极为成都市政府探索管理体制创新献计献策。她设计的“成都市规范化、服务型政府”试点工作方案被成都市政府采用,并具体参与指导各政府部门的方案实施;提出的建立政务服务中心,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效能投诉,政府服务流程再造,特许经营管理等建议或制度设计被政府采纳后上升为地方政府规章或规范性文件;主持的《“十一五”期间成都市政府管理改革与创新》项目,得到市委、市政府的肯定。“规范化服务型政府”有利于改善成都投资环境、保护市民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社会。

  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法制报》《中国青年报》《经济日报》、香港《文汇报》等媒体都作了专题系列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她被特聘为成都市人民政府顾问,成都市重大行政决策咨询专家,成都市规范化服务型政府领导小组成员,专家组组长。被评为“第十二届成都十杰青年”。5、李仲彬打造新都“阳光政府”

  2003年12月7日,新都区木兰镇639名党员公推直选了第一位镇党委书记,引来全国众多媒体的关注。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是新都区委书记李仲彬,他曾诙谐地说:“我这是‘革’了区委和自己的‘命’。”2004年是新都区的“公推直选年”,区委出台了《关于镇党委书记公推直选的实施意见(试行)》,将公推直选的范围逐渐扩大到全区。全区299个村党支部、56所中小学以及19所医院换届,都实现了“一把手”公推直选。社会各界对此给予高度评价,称“新都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也为在更大范围内扩大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提供了经验”。打造“阳光政府”开放“三会”

  2001年,时任县长的李仲彬提出打造“阳光政府”的理念,强调政府的一切行为都要置于“阳光”之下,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在他的推动下,新都区从2002年开始,逐步开放了“三会”,即区委常委会(全委会)、人大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邀请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普通市民列席“三会”,扩大普通党员和群众对党委、人大、政府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加强民主执政能力建设。如今,“三会”开放已成为新都区的一项制度。扩大用人民主实行“公推直选”

  李仲彬把扩大用人民主作为突破口,在不放松党管领导原则的前提下,把干部任用决定权交给群众,实行公推直选。正如他所说:“这实际上是在‘革’区委的‘命’、‘革’自己作为区委书记的‘命’。”2003年11月,新都区在公选区教育局两名副局长和新都一中两名副校长的基础上,又在新都职业技术学校和大丰中学进行校长直选,为开展公推直选积累了经验。12月7日,经过缜密研究和准备,木兰镇639名党员公推直选了第一位镇党委书记。2005年3月11日,新民镇党委书记的产生,标志着新都区镇、村党组织书记、中小学校长、医院院长正式结束了“委任制”。李仲彬要求公推直选党委不提名,不加入组织意图,真正让党员群众说了算。实践证明,公推直选增强了各级干部的紧迫感、责任感,提高了干部的执行力,为发展带来了新动力。2004年新都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比2002年5.89亿元增加近70%,创下历史新高。目前,“公推直选”镇、村党组织书记的民主政治改革已经逐渐在全市、全省推开。官员怎么样?百姓说了算!

  近年来,李仲彬一直在积极推行“民评官”,并力主把测评结果在最大范围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他自己主动带头接受监督,响亮喊出“向我开炮、向我看齐”。2003年,测评中不合格得票超过30%的泰兴镇一副镇长、马家中学校长被免职。2004年7月,民主测评范围进一步扩大,区委组织全区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和居委会主任、各职能部门和各镇机关干部等1091人,对区委、区政府17名党政领导干部,49个区委、区政府职能部门进行民主测评。代表们分散在5个会场独立填写测评票,现场投票,电脑计票,计票全过程在群众、媒体和纪委的监督下进行。7月22日,新都区委召开区级党政领导自我剖析大会,通过新都电视台向全区直播。李仲彬首先登台,面向全区62万群众作自我剖析。对此,新华社发表文章指出:“民评官代表改革重要方向。”《半月谈》也发表文章认为:新都区推行的“民评官”让群众对干部作风的监督不再是形式。6、李海“新三好”让更多孩子体会成功

  “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多一名成功的学生。”龙江路小学校长李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从2001年开始,4年时间过去了,“新三好”评价体系获得的巨大而良好的社会反响,总算让李海感觉到一丝欣慰。

  与考查学生“德智体”为评价体系的“旧三好”相比,“新三好”评价体系以“家庭的好孩子、学校的好学生、社会的好公民”为考评标准,它一改传统“三好生”评价体系过分注重选拔功能的弊端,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并突破了现有三好学生评价制度的名额限制,学生无论成绩好坏,每一个闪光点都可能成为评选新三好的有效指标。“新三好”评价体系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成熟度,按年级分组,分别确定低、中、高三个段次,提出“好孩子、好学生、好公民”的不同目标要求。在每一段次内,“新三好”均有10项具体目标和要求,包括尊敬老人、爱护环境等内容。学生选择其中几项或全部作为本学期的发展目标,接受大家的监督和评价。“学习之星”“文明之星”“锻炼之星”,曾经竞争激烈的三好生评选,在龙江路小学成为最快乐的事,更多的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与快乐。

  与此同时,学生的家长们也对“新三好”评价体系持肯定态度。一位家长在反馈意见中说:“贵校开展的新三好评价很好,内容具体、操作性强,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培养有很大的意义。”调查表明,97.75%的家长认同新三好评价体系,98.3%的家长认为孩子能够用新三好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看着家长满意,孩子们在愉悦中走向成功,李海的心中觉得无比幸福。

  对于搭建起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的“新三好”评价体系,中央文明办如是评价:这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益尝试和先进经验。2005年,该评价体系获得了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一等奖,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青年报等中央媒体对此进行了采访报道。集中体现了我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经验、新成果的“新三好”评价体系,让我市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践方面,又走在了西部乃至全国前列。7、李萍四处奔波为了农民看得起病

  为进一步规范农村药品市场秩序、保证农民用药安全,2004年6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决定全面开展“加强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建设,促进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按照规定,成都在2004年底前要实现60%的县建立、健全农村药品监管网络,要达到有不低于90%的县实现药品连锁、配送进县到乡,有不低于80%的行政村实现药品配送供应进村。成都市药监局坚决取缔五块石非法药市,给假冒伪劣药品以沉重打击,没过多久,药监局局长李萍发现假劣药品集散地又逐渐转向农村市场,为了保证农民的用药安全,她走遍了相关的14个区(市)县,劝诫群众不要使用不合格药品。怎样把药价降下来,让农民看得起病?她多次和企业磨嘴皮子,说服他们薄利多销,并会同物价部门出台“差率管理法”。

  药价降了,农民得到实惠,却使得以药养医的卫生院收入大大减少,她又积极呼吁政府加大投入,保证卫生院正常运转。村卫生室条件差,她也得管,为此李萍四处奔波,最后采取了政府拨一点、社会筹一点、村医出一点的办法,使近3000个村卫生站得到改造。“两网”建设中,李萍曾面临巨大挑战。2003年11月初,一封署名“普天同庆”的措辞激烈的群众来信转到李萍手上,攻击彭州农村药品集中配送是搞垄断,是违法。11月19日李萍决定亲自到彭州直接与群众对话。会场上一百多人情绪激动,随行人员都劝她不要露面了,但她坚决反对:“个人的得失算什么,不面对矛盾怎么能解决矛盾?”面对尖锐的质询,她逐一给予耐心细致的解释,折服了到会的每一个人。会上的对立和不满被一次次掌声化解,不少企业当场表示:“以前我们不了解政府的良苦用心,现在理解了,再不反对了。”8、刘本金带头修出“致富路”

  刘本金同志是邛崃平乐镇花楸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全村群众艰苦奋斗,脱贫致富。为修筑出山的通路,他带领党支部,反复召开党员、干部、群众大会,逐户讲道理做工作,终于得到大多数村民的支持。在他的带动下,村民自筹资金,义务投工投劳,在陡坡峭壁间修出了水泥面的5公里村道。村道修通后,车辆已能勉强进山出山,但连接了五个组的组道仍然是崎岖狭窄的石梯路,群众依然增收困难。

  “还得要修公路,为了后代儿孙,为了咱们的钱袋子,我们先干!”为了坚定群众修路的信心,刘本金带头干重活、干苦活,他每天坚持最早把工具背到工地,最后离开时再把工具收拾好背回家。挥锹抡镐有他的身影,舞锤凿石也是他带头,最苦最累的活儿都是他抢着干。2001年8月6日傍晚,累了一天的刘本金同往常一样背着100多斤重的工具沿着山腰的石梯路匆匆往回赶,突然脚下一滑,掉到了近10米高的悬崖下面,后经医生诊断为踝骨和额骨骨折。闻讯的村民们纷纷提着鸡蛋、奶粉等物品到医院看望,可他却一一谢绝了。在他的精神感召下,全村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积极配合支持修公路。2004年3月,全村男女老少用汗水、泪水甚至鲜血錾出来的组道全线贯通,人们给刘本金戴了一朵大红花。有人作过粗略的统计,6.2公里的组道:架设石拱桥4座,保坎3500多米,挖山凿石60多万方!全是石梯路的花楸村实现了村村通,农产品的及时输出从此有了保证,村民的收入大幅度提高。花楸村变了。走进花楸村,到处路通、水清、房新、人精神,公路如玉带绕山间,茶叶似绿毯铺地面,竹林更似绿海泛清波,村民们整天忙于编制竹压笆和采摘茶叶,李家大院、徐家大院等景点也因为知名度的不断提高,游人不断,好一派繁荣喜人的景象。说起这前前后后的变化,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说:“多亏了刘书记,他是我们致富的带头人,是我们花楸山上的顶梁柱!”9、刘萍充分就业汗水凝聚民心

  刘萍,一个普普通通的社区党支部书记,用心、用汗水履行着“小巷总理”的繁琐职责。她所做的一件件平凡小事,正是广大社区干部非凡人生的缩影:关系千家万户冷暖,代表着党和政府形象,夯实和谐社会的细胞工程。2002年初,刘萍就任锦江区春熙路街道办事处总府社区党支部书记。从此,为辖区居民、单位排忧解难,加强和改进社区建设与管理,就成了她全身心投入的事业。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处楼道上有堆放了10多年的杂物、一个院落里有多年沉积的垃圾山,刘萍得知后立即带着社区党员干部,去清除了群众的“心头结”;街道下水管道堵塞,粪水四溢,刘萍动员社区党员彻底疏通,化解了群众的“堵心事”;社区孤老曾桂君没有过冬棉衣,刘萍从家中找来九成新的防寒服送到老人手中。为了更加有效地扶危助困,她联系社区单位党组织开展对贫困户的“一帮一”活动。2003年春末“非典”疫情突然袭来时,刘萍的母亲(住在重庆)不幸患上了癌症。她把对母亲的牵挂和难过的心情藏在心底,坚守工作岗位。就业是民生之本。刘萍带领社区干部,开展以再就业为龙头的“民心工程”。充分整合社区资源,尽可能多地在辖区机关单位、商贸企业中安置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广筑就业平台,主动同竞成人力资源市场、市总工会家政服务站等中介机构合作,多方推荐岗位,拓宽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渠道;大力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社区再就业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辖区失业人员姚彦刚,夫妇双双下岗,上有患病的老母亲,下有正在读书的儿子。向社区求助后,姚彦刚当天就在电子城获得了一份月薪400元的保洁工作。2003年,总府社区成为成都市“充分就业社区”。

  在社区建设中,刘萍带领社区干部群众重点开展了以共驻共建为基础的“多赢工程”。总府社区地处全国闻名的繁华商业区———春熙路,是全市惟一的商务社区。社区坚持走访辖区单位,协调解决困扰辖区单位的问题。同时充分发挥社区单位的资源优势,增强社区的服务功能和造血功能。在辖区单位市一医院的支持下,社区承包了该院食堂,并建立了社区“快餐服务中心”,既保证了医务人员和病人家属吃到可口饭菜,又解决了省财政厅、伊藤洋华堂等其他社区单位150多名职工的午餐难问题,还安置了34名下岗失业人员。10、刘振晖一句话感动拆迁户

  青羊区光华街道办事处地处城乡接合部,地域较广,外来人口偏多。随着成都市旧城改造的步伐加快,这些问题曾一度阻碍拆迁工作进程。办事处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刘振晖在工作中深入群众,用自己的牺牲奉献精神赢得了群众的信赖。

  去年是光华街道辖区综合治理工作最严峻的一年,刘振晖共处理不稳定事件20余起(件),接待和几方对话达80余次,使矛盾得到较好解决,维护了一方稳定。在这20余起不稳定事件中,刘振晖印象最深的是其中3件事。为此,他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先后3次被群众打伤。

  辖区某厂因长期亏损,不得不改制重组,使企业经营有了起色。去年6月7日,一部分退休职工因对改制时的政策理解不透彻,聚集起来静坐围堵生产区域。不论厂方如何沟通和对话,他们始终不予配合。刘振晖带领综治办全体人员进入厂区,全过程参与协调和处理。在长达1个月的时间里,刘振晖一方面深入群众了解实情,和他们谈政策、谈依法维权,一方面组织治保会巡逻队每天24小时维护现场秩序,保证工厂和群众的安全。最后,双方发生了冲突,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也趁机起哄。刘振晖为了保护退休职工们不受伤害挡在了最前面,拳头一次次打在他身上。6月30日傍晚,3名男孩进入一工地的水坑里玩耍,其中1名6岁男孩不慎溺水身亡。一些拆迁户便利用这次事故组织了近1000名群众到办事处“讨说法”。他们由语言过激发展到行为过激,刘振晖在混乱中第二次被打伤。8月2日,西窖村五组数百名村民因不了解拆迁政策而聚集起来,阻断了光华大道的交通。几名警官被围困在人丛中脱不开身,眼看就要发生更激烈的冲突。刘振晖为了避免事态恶化,他又挡在了民警前面,一些群众对他大打出手……当他冒着危险把民警带出了人群后才发现,自己旧伤未愈又添新伤,被同事送进医院观察了一整夜,右边肋骨至今还隐隐作痛。

  在这几次事件中,刘振晖始终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村民熊勇说:“当时有几百名群众在现场,包括我在内都是刘振晖的对立者。但他说的一句话让我们很快离开了现场。刘主任说,‘如果打我能够解决你们的问题,我宁愿再挨几次!’”自从刘振晖3次被打后,辖区群众开始懂得了冷静处事。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不再像以前那样鲁莽从事,而是利用法律手段理智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目前,涉及村民的事情,都已进入了司法程序。

  刘振晖用真心维护群众的利益,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为居民营造了和谐安宁的生活环境,也为我市旧城改造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现在,刘振晖开展工作很顺利。某公司要为职工宿舍改造水网,村民害怕破坏了自己的饮水管道,不愿合作。刘振晖去了现场,仅20分钟就得到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他动员拆迁户李小蓉搬迁,李小蓉只用三天就搬完了。她还说:“刘主任是真心为我们解决问题,今后我们就是亲人,你说啥我们都信、都服!”(候选人图片见PDF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第24届香港金像奖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房贷利率上调
本田雅阁婚礼门事件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房价高难道错在百姓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