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春秋守候“彝海”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30日05:24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
当年彝海结盟的彝家后代成了冕宁的“绿色守护神” 昨日,本报长征川内行特别采访组来到当年刘伯承与果基小叶丹歃血为盟的地方———“彝海”,现在这儿已经成为著名的风景名胜区,高高竖立在海子边的雕像向人们讲述着那激动人心的故事。在海边,记者巧遇当年参与彝海结盟的“当家娃子”沙马尔各的孙子沙马依姑。为保护前辈留下的遗迹,他已经在这儿守候了近20个春秋,他称,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让这儿的山更美,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冕宁红色与绿色同步发展 时间的流逝并没有磨灭冕宁人民心中对红军当年善待少数民族,模范执行民族政策的记忆。在冕宁,几乎人人能讲彝海结盟的故事,冕宁红军长征纪念馆里,永久保存着以朱德总司令的名义颁发的红军布告,上面明文写着:“建立夷人政府,夷人自己管理自己。”经过冕宁人民的不懈努力,彝海早已成为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这里建有由江泽民同志题词的“彝海结盟纪念碑”,且正在兴建彝海结盟纪念馆。同时,冕宁县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全力保护彝海的自然生态环境,使这里几乎完好地保留了70年前的生态。目前,彝海即将在红色旅游年迎来旅游业的大发展。 守候为了这里的环境更美 昨日下午,特别采访组一行来到冕宁县彝海边,记者注意到一个中年男子正背着一个背篓在彝海边捡垃圾。一问才知,这名男子就是当年经历了彝海结盟的沙马尔各的孙子,现在冕宁县文物管理所彝海管理处的工作人员沙马依姑。他今年42岁,有3个孩子。他告诉记者,他在这儿已经工作20年,先后有8个同事离开这个地方回到县上,现在只剩下他一个人了。他的主要工作是维护彝海周围的环境,防止游人在景区燃火等。以前,沙马的家在离彝海7公里的乡上,每天一大早就要骑摩托车到景区,晚上8时左右才会回到家。每次巡山还要花将近2个小时,非常劳累,每天回到家他都不大愿意说话。今年,为更好地工作,他将妻子和儿子接到了彝海边住下,“我想尽我个人的能力,将这个地方保护好,让每一个来这儿的人都能接受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能享受这里优美的环境。”随后,他在本报“长征川内行”旗帜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记者刘诚余鉴付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