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消除“篱笆墙”先让娃娃融进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30日05:24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从2004年9月起,成都市红碾小学开始实施一项“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的专项课题研究,而这个课题只是成都上百所中小学正在实践着的“融合教育”中的一部分。从人着眼,从孩子的日常行为习惯养成和教育破题,成都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人本精神在这里得到很好的注解。

  机会城乡孩子都一样

  从分散落后的旧居搬进集中居住区,从农民变为工人……在切身体会到城乡一体化带来的好处的同时,农村人口更有一个期盼:自己的子女从小就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记者采访发现,相当比例进城务工人员最直接的目的之一就是挣钱供子女上学,期望子女通过求学彻底改变命运。

  2004年6月成都市政府办公厅还转发了《关于成都市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为进城务工的农村人口带来了福音。《通知》规定,从当年秋季起,成都市持有五城区和成都高新区暂住证明和劳动合同或工商营业执照、纳税证明的外来务工农民的学龄儿童,到本市公办中小学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就读,享受和城区孩子同样的待遇,免除借读费。

  全市百余所中小学向农民工子女敞开大门,青羊区红碾小学就是其中之一。该校新生中,农民工子女与本地孩子各占一半。学校调查发现,准备入读该校的农民工子女,有30%在成都居住时间不到两年,超过一半的学生曾在简易学校就读。

  平等相互影响找回自尊

  针对少数农民工子女自卑心理较重的情况,青羊区红碾小学组织了“夸夸他(她)的优点”主题班会,鼓励城乡孩子互找优点,相互夸奖。一些学校组织了“手拉手”活动:在自愿的前提下,学校帮助城乡学生结对子,开展共度一个周末、共做一件有意义的事等活动,让城乡孩子相互完善。

  红碾小学教师郭红霞认为,孩子是单纯而善良的,在交往之前,城市孩子对农民工子女并没有固定的认识。成都的许多街办主任也清楚地体会到,城市人的“排外”情绪并非固有,完全可以通过引导,使城乡居民以宽容和欣赏的心态正常相处,取长补短。须知,任何一个家庭都生活在某一个特定社区之中,社区的文化状况对家庭文化建设有直接的联系与影响,渗透在社区内的家庭文化建设可以更好地发展与改善社区的文化氛围。

  一年多来,随着家庭文化建设的清流注入“农民集中区”和“城乡结合部”,令人震惊的化学反应出现了———过去难以消除的脏乱差“死角”如今却在家庭书画、家庭交谊舞、家庭演唱会、家庭知识竞赛、“绿化进家庭”等活动面前缴械投降。这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成都市的精神文明建设进程,为净化社会环境、提高社会家庭特别是新市民家庭成员的素质做出了贡献。 记者简文敏郑庆红摄影李丹

  记者手记

  平等就学安定农民“后院”

  为加强家庭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民素质,成都从娃娃抓起,无疑于一条治本清源的新路。这些改革实践者清醒地看到,教育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受教育对象本身的提升,其外延在有意识的引导下,还将有力地延伸到受教育者家庭,并通过家庭细胞再影响社会。一年多来,成都以推进城乡一体化为载体,开始了一场影响城乡同繁荣、共发展的变革。以农民身份转变中行为习惯、生活观念“重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城乡在户籍、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的差别逐渐被抹去,横亘在成都城乡之间的“篱笆墙”正在快速消失。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第24届香港金像奖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房贷利率上调
本田雅阁婚礼门事件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房价高难道错在百姓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