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守护生命守望崇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30日05:58 深圳新闻网-深圳特区报

  守护生命守望崇高

  ———我市共产党员群像扫描之一

  编者按

  默默无闻,岗位奉献,舍小家,为大家。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的共产党员群体。他们是行业的中坚,是我们身边最可爱的人,他们的无私奉献,为市民带来了方便,为家庭增加了温暖,为社会增添了光彩。在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本报从我市各行业中摄取一批共产党员的群像,今天起陆续推出,敬请读者垂注。

  谁是最可爱的人,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答案。

  于危难才见真情,于危难才见灵魂的崇高!2003年的春天,当非典疫魔入侵深圳的时候,为了百姓的健康,为了城市的安宁,我们的白衣战士冲锋在前。在火线上,人们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我是共产党员,让我上!”面对生与死的考验,广大的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医务人员以他们的无私无畏、用生命捍卫生命的崇高品德赢得了人们发自内心的敬佩。

  从去年年底开始,大医郭春园的事迹在鹏城广为传颂。一代名医以他对事业的执着、对党的忠诚、对患者无私的爱,实践着他用鲜血写下的入党誓言。

  无论是非典时期的火线英雄,还是郭春园的大医精神,都非偶然。他们是白衣天使这个群体的缩影。每天,我们的医务人员中都有许许多多的党员带头在平凡的岗位上、在平凡的小事中演绎着“抗非精神”和“大医精神”。

  一次终生难忘的痛

  一场非典让人们深刻感受到了医务人员工作的辛苦和危险性。然而,事实上,除了非典,我们的医务人员每天都在与疫病交战,在危险的环境中时时刻刻为挽救生命而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吴创鸿,南山区人民医院一名普通的传染科医生。十多年来,他一直在最基层的岗位从事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病毒性肝炎、艾滋病……这些老百姓听起来都觉得恐惧,想避而远之的疾病,却是吴创鸿每天都要面对的。

  在吴创鸿的记忆中有一次“终生难忘的痛”。那是在2003年,一个单位里二、三十名职员同时感染了甲型流感,集体入院。传染科人手本来就少,一下子来了这么多群发的患者,工作紧张得像打仗一样。那时候,因为非典,吴创鸿已经在医院隔离工作了一个月,身体已经非常疲乏了,但他仍然坚持工作着。患者起病急,人员多,吴创鸿和同事们不分白天、黑夜地守护在病人身旁,精心医治。患者的病情在一天天好转,可是三天后,吴创鸿却不幸被传染倒下了,而且,病情比患者来得还要急,还要重。那是一种钻心的难受啊,肌肉、骨头持续地疼痛,无法动弹,无法入睡。吴创鸿也不知道自己是怎样捱过发病的那几天的,现在想起来,还有些害怕。然而,刚大病初愈,他马上“好了伤疤忘了痛”,又投入到传染病的临床和实验室工作中。

  吴创鸿认为,跟各种传染病作斗争是每个传染科医生的光荣使命。在广大群众受到传染病的威胁时,“医师个人的安危是次要的,是共产党员就更要带头冲在前”。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前不久,科里收治了一名30多岁的患者,当实验室初筛结果显示是艾滋病患者时,很多人都害怕、退缩了。面对危险,吴创鸿毫不犹豫地主动承担起了患者的检查诊治工作,每天两次全身检查,零距离地接触,丝毫没有马虎,一直到患者最后被转诊到东湖医院。作为一个普通人,吴创鸿也坦言,整天和病毒打交道,没有担心和害怕是骗人的,但是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在疾病面前已顾不得想自己,只有将担心变为小心,严格按医疗规程办事,尽可能地避免感染。一句女儿的怨言“妈妈光许愿不兑现!”这是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医生洪琦的小女儿常挂在嘴边的一句怨言。1998年,洪琦应宝安卫生局副局长胡晓霞的邀请,来深圳创办了儿童心理行为保健中心,从此便全身心地投入到深圳脑损伤儿童的康复治疗中。在她和同事的努力下,宝安区建立起了一整套从新生儿期开始的高危儿神经心理发育监测网,提高了重症新生儿抢救成功后的生存质量。

  洪琦给每个患儿看完病,总习惯补上一句:“有事随时找我。”这句承诺能让她经常在夜里10点多,披上衣服就往医院赶。为了患者,自己的女儿上小学了,她却没时间辅导,更没时间陪她玩。多陪陪女儿的诺言一次次化为泡影。让洪琦最为内疚的是,女儿生病最需要母亲时,她却常常没有时间守在床旁照顾。

  有一次,女儿高烧到40℃,70多岁的老母亲给她打电话,要她赶紧回家,可是得到的答复却是:“重症患儿在做治疗,我回不去,先放一放。”老人急了,把小孙女抱到洪琦的诊室。其他医生发现孩子已经烧得快抽搐了,赶忙送去急诊。为此,老母亲几乎和女儿闹翻了。女儿病了,其实洪琦的心里也很急、很痛,可是她也很无奈,她对母亲说:“人家的孩子也是妈妈的心头肉啊!”

  医院有作息时间表,病人的病情变化没有作息时间表,作为一个医务人员就意味着奉献,一个医师何时能休息,何时需要工作只能听命于他的病人。和洪琦一样,在深圳,有很多的医务人员处于24小时待命状态,加班加点是医护人员常有的事。

  市人民医院的普外科主任余小舫是深圳的一位名医,需要他看病的患者很多,只要他身在深圳,就没有真正意义上属于他自己的时间。“病人的需求医生永远不能拒绝”,这是余博士的坚定理念。经常,他刚坐下来与家人吃饭,或刚躺在床上准备睡觉,就会接到来自各方面的求救电话。时间就是生命,只要一接到电话,余小舫总是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不管白天黑夜,无论寒风冷雨。有一次,深圳的一名电脑工程师在东莞出了车祸送当地医院抢救,结果手术一直做到深夜,输了近万毫升血,还是无法止住血。东莞的医院向深圳市人民医院求助。当时已经是夜里11点多钟,外面还下着瓢泼大雨,余小舫接到电话,二话没说,从被窝里钻出来,坐上救护车直奔当地医院的手术室,硬是把这个病人从死神手上夺了回来。还有一次,余小舫因病在家休息,正准备第二天接受手术治疗。没想到下午就接到了下级医院请求紧急援助的电话。余小舫顾不上自己还生着病,出门叫了辆的士就直奔手术室,凭着高度的责任心和精湛的技术,救了病人一命。

  正是余小舫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科室的很多医师都以他为榜样,根本就没有上下班的概念。有一次为抢救一位天津出差到深圳的患者,全科大部分医师连续在病房呆了50多个小时没回家。有人开玩笑说,余小舫干活像玩命,他朴素地回答:“道理很简单,‘人命关天’,医师所付出的辛苦,所牺牲的个人利益,换来的是一条条的生命,你说值还是不值。”一碗温暖的鸡汤

  今年春节,对于四川来的打工妹小陈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春节。她因侵蚀性葡萄胎住进了市妇幼保健院,由于是未婚先孕,她不敢告诉家人,孤零零地一个人住在医院病区里。在接受第二个疗程时,她出现了并发症。每逢佳节倍思亲,身体的病痛加上心灵的孤独,女孩的情绪变得很低落。科主任吴若松见了,主动放弃了春节的假日休息,每天到病房查房,安慰女孩,鼓励她鼓起勇气战胜疾病。看着女孩身子弱,细心的吴主任每天在家煲好鸡汤送到女孩的床头。喝着热乎乎的鸡汤,女孩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般滑落。汤里有着“妈妈”的味道,滴滴温暖着女孩的心灵,为她驱走内心的严寒。

  这已经不是第一个被吴若松感动得掉眼泪的患者了。就在前不久,市妇幼保健院收到了一封感谢信,一名患者在信中深情地叙述了吴若松作为一名老医生、老党员如何比亲人还要亲地对待自己的故事。这名患者是一名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会阴撕裂。患者出院后,吴若松主任记挂患者的病情,不顾自己年纪大、身体不好,亲自上门诊治,送医送药到患者床前。由于疾病,患者出现便秘,非常痛苦。看着患者难受的样子,尽管身边没有手套,吴若松不顾脏和臭,用手指帮患者从肛门里一点点将大便抠出来。病人当时眼泪掉了下来。她说,就是亲人也不一定能做到这样。在吴若松的细心医治下,2个月后患者康复了。

  医者父母心,视病人为亲人,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在深圳医疗卫生系统中,有许多医务人员都在默默地为患者奉献着爱心。一碗热乎乎的白粥

  在宝安区沙井人民医院,记者听到了一个关于“一碗白粥”的动人故事。在沙井人民医院有一支以年轻共产党员为主力的“爱心帮扶小组”,这是一支志愿者服务队,分布在各个病区,他们用一片真诚的爱心温暖着困难群众的心灵。前年的春天,内科收治了一名患心脏病、晚期乳腺癌、大面积胸腔积液的重症女患者。这是一名可怜的患者,死亡的阴影日夜笼罩着她,心理和生理已经承受了很大的煎熬,可就在这个最困难的时候,丈夫却狠心地抛弃了她。这使她的精神几近崩溃,丧失了生存的意念。一心求死的她,拒不进食,每当护士走出病房,就立即将输液的针头和氧气管拔掉。“帮扶小组”的医生和护士轮流守在她的身边,像亲人般地照顾她、劝解她,病人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就在患者离开人世的那一天清晨,她突然很想喝白粥。累了一宿刚下夜班的护士马上为她买来热乎乎的白粥,并一勺一勺地喂进她的嘴里。喝完了白粥,带着人间的温情,患者平静、安详地闭上了眼睛。别看这只是一碗小小的“白粥”,却是对患者临终时最好的关怀。

  对于贫困的、无钱就医的重急症患者,在深圳的各个医院,医务人员垫付医药费、餐费的事经常都有发生。龙岗区人民医院的医生、党员谭毅已经记不得帮了多少位急症患者垫付费用了,数千元的费用比他一个月的收入还要多。在平乐骨伤科医院,有一个由共产党员捐款发起建立的贫困患者救助基金,专门用于解决困难患者的治疗和生活费用问题。2004年,深圳市红十字会医疗救助专项资金成立,最先带头响应、捐款最热烈的也是我们的白衣天使。市卫生局局长周俊安率先捐出了抗非典的奖金2万元,体现了一名老共产党员、一名老医务工作者对患者的一片深情。

  总有一种声音让我们感动,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当夜深人静我们酣然入梦时,当我们和家人一起欢度假日时,当我们在这个城市里安稳地生活时,不要忘记医院里那还在为百姓健康而忙碌的身影。他们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保卫生命的重任。他们难道不是新时代里最可爱的人吗?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尊重和给予充分理解吗?

  作者:余海蓉实习生秦小艳 编辑: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第24届香港金像奖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房贷利率上调
本田雅阁婚礼门事件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房价高难道错在百姓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