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道德建设大家谈(13)本期话题 关注英雄身后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30日06:21 人民网-人民日报

  主持人的话

  “李学生:为何打动众人心”(见24日本版)刊出后,很多读者致信“大家谈”栏目,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动和对英雄的崇敬。一位读者说:李学生“壮举一瞬就是一生善举的升华”。那么,李学生的事迹对社会、对我们每个人又有什么意义?著名伦理学家罗国杰教授的文章,需要我们细细品味。

  英雄走了,留下了年迈的父亲和尚未成年的女儿。如何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机制以保障英雄及其家人的合法权益,并对见义勇为等道德行为进行社会激励,也是大家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本期“大家谈”刊登了有关文章,对此进行探讨。

  用法律保护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

  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副秘书长 于少林

  农民工李学生舍己救人的壮举诠释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崇高境界。在他牺牲后,河南、浙江两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其进行了褒奖,并对其家庭做了妥善的安排,体现了政府对见义勇为的倡导和支持。但是,应当承认,“英雄流血又流泪”的事情在社会上仍然时有发生,一些见义勇为人员的合法权益长期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社会需要英雄,社会也必须善待英雄。利用法律和制度来明确政府与公众的责任,是保护见义勇为人员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会同有关部门和专家积极探索和推动见义勇为法律法规的建立。辽宁、江苏、福建、北京等近20个省、区、市先后颁布实施了见义勇为地方性法规,在依法保障见义勇为人员合法权益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从目前的情况看,各地方的见义勇为法规对见义勇为行为的认定、表彰奖励的等级、医疗抚恤的标准等方面的规定存在较大差异。譬如,有些地方的见义勇为范围包括了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和抢险救灾、救死扶伤,而有些地方的见义勇为范围则仅限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这就使得不同地方的见义勇为者可能境遇迥异。为此,各级见义勇为组织多次呼吁,全国见义勇为法律法规应尽早出台。

  这些年,每年都有一些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就保障见义勇为者利益、呼吁见义勇为立法问题提出建议和提案。同时,见义勇为立法也深受普通百姓的关注。1999年11月,《北京市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草案)》公开征求市民意见,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人们通过热线电话、信件、电子邮件等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对条例的看法和修改意见。在短短的20天时间内,共收到社会各界电话、信函、邮件4万余件,收集各类意见、建议1万余条。

  实践证明,制定全国性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是加强法制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只有用国家法律法规的形式来保障见义勇为人员的合法权益,使见义勇为者功有所补,义利相济,才能激励人们匡扶正气、见义勇为。而保障见义勇为人员正当权益,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涉及社会方方面面,也必须以法律的形式明确政府各部门、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工伤保险、社会统筹及受益人等的职责,令其互相配合,依法办事,从中体现法律的公正公平,又具有可操作性。

  建立弘扬见义勇为的社会机制

  湖北省总工会副主席 向德荣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应该通过建立健全弘扬见义勇为社会机制来弘扬社会正气,鼓励见义勇为的行为。

  第一,要建立健全治疗救助机制。医疗单位和医务人员对因见义勇为负伤的人员应采取紧急措施组织救治,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或拖延。第二,可给予见义勇为者一定的经济、荣誉奖励,特别是要提升见义勇为者的社会地位和声望。第三,建立基金保障机制。要动员广大群众支持见义勇为事业,不断壮大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的经济实力。第四,建立健全引导监督机制。一方面,要广泛开展评选和表彰见义勇为先进分子活动;另一方面,也要对见死不救、见义不为的行为进行谴责和曝光。第五,确立保护见义勇为人员的长效机制,必须通过立法。通过立法明确主管机关,界定奖励、保护的对象和范围;规范申报和确认程序,保障见义勇为人员的申报权利,杜绝表彰、确认的随意性,等等。

  怎样让我们高尚起来

  中国伦理学会会长、人民大学教授 罗国杰

  河南农民工李学生临危救难、奋不顾身的事迹,使我们每个人都深受感动。我们在感动的同时,还应当思索:如何才能成为像李学生那样道德高尚的人?

  在李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中,始终贯穿着一根红线,这就是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集体、关心国家。在他的道德人格中,体现着热爱生活、乐于助人、自强不息、甘于献身的高尚情操。他的事迹告诉人们,道德的基础不是要获取什么,而是要有一种献身精神。没有献身精神,就没有道德。一个人对他人、对社会的贡献越多,他的道德就越高尚;而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只知道追逐个人私利的人,就是没有道德的人。

  一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既要依靠法律的力量,也要依靠道德的力量,每个社会成员在重视自觉地履行法律义务的同时,还应当着力提高个人的道德觉悟,陶冶自己的道德情操。

  怎样让我们高尚起来?就是要从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集体、关心国家开始,从我们日常所接触的人和事开始,从具体的、细微的行为开始。要多想些别人的困难,多想些他人和集体的利益,多想些社会和国家的大局。伟大寓于平凡、崇高的道德品质寓于细微的道德行为,正像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荀子所说的“积土成山”、“积善成德”。只有不断地向道德楷模学习,从点点滴滴做起,日积月累,才有可能达到高尚的境界。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在关心个人正当利益的同时,也要自警、自省、自励,不要让自私的观念蒙住了我们的双眼、占据了我们的头脑、支配了我们的行为,更不能让庸俗的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蚀了我们的灵魂。要经常呼唤自己的良知,增强自己的道德责任感,以免陷入道德冷漠的误区。

  在学习李学生、增强自身道德实践自觉性的同时,还应当树立起崇尚先进的浓郁社会氛围,筑起抵制低级庸俗思想的强大力量,并形成对见义勇为者及其家属的保护机制,从而使我们的道德建设得以不断发展,使我们的社会风尚得以不断改善。

  《人民日报》 (2005年03月30日 第五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第24届香港金像奖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房贷利率上调
本田雅阁婚礼门事件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房价高难道错在百姓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