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专访大学生休学支农第一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30日06:42 人民网-江南时报

  本报记者 张忠

  白亚丽,天津科技大学2001级学生,今年22岁。2005年年初,这位河南女孩出现在了《大学生》杂志的封面上,她被该杂志评选为“2004年年度最有魄力的大学生”,入选的理由是:理想与勇气,理智和实干兼具,她把大学的边界扩展到了遥远的农村。

  是什么让一个女孩对农村的事情如此孜孜不倦?是什么让一个出身于农村的女孩鼓起休学的勇气?记者昨日电话采访了这位有点传奇色彩的当代女大学生。

  有机会还到农村去

  电话打到天津科技大学的时候,电话那头传来了白亚丽爽脆的声音,她说她正在宿舍看书,一本是《农村变迁论》,一本是温铁军写的《解构社会》,都是关于农村方面的著作。

  白亚丽说从深山返回阔别一年的大学校园已近一个月,但是她仍然没有适应校园的生活,看看书心里感觉踏实。现在白亚丽是和比自己低一级的同学一起上课,由于学校的学分考核办法已经作了调整,一般的同学只需要修5、6门功课,她为了跟上进度,这学期修了14门,感觉压力很大。

  记者(以下简称记):“回到学校快一个月了,感觉还好吗?”

  白亚丽(以下简称白):“感觉还是有点不适应。我学的是工业自动化专业,理论的东西比较多,荒废了一年,许多东西都忘了,现在感觉蛮吃力的。”

  记:“现在父母知道你晚毕业一年的真相吗?”

  白:“还是不知道,我很多事情都不和他们说的,怕他们担心啊。去年我说在湖北农村帮农民做事情,他们还说你一个小丫头能做什么啊?”

  记:“还有一年多就毕业了,对自己就业有什么打算吗?”

  白:“暂时还没有什么确切的打算。”

  记:“毕业以后是不是选择与农村有关的职业?”

  白:“应该是的,不过我的专业是工业自动化,如果按部就班就不可能了。”

  记:“想过和一些大学生一样去支援西部吗?”

  白:“如果我去西部,我想我还是要到农村中去,那样可以多了解一些实际情况,也能多做点事情。”

  记:“现在和三岔村还有联系吗?”

  白:“主要是通过电话联系,有时是一些村民,有时是村里的一些孩子。刚才我还在问他们帮他们联系的嫁接栗树苗到了没有呢。”

  记:“能问你一个私人问题吗?”

  白:“没关系。”

  记:“你谈男朋友了吗,他对你的选择是怎么看的?”

  白:“我还没有男朋友啊。”

  想为农村做点事情

  2002年3月的一天下午,在学校体育馆附近,准备和同学回寝室的白亚丽看到了两块挺不显眼的“新希望农村发展促进会”木展板,两张小桌子旁坐了3个人。那天下午,学长给她们说,参加“新希望农村发展促进会”可以到全国各地农村调研,于是白亚丽和室友一起报了名。

  2002年“十一”期间,白亚丽与10多位社员来到内蒙古自治区喀拉沁旗农村。6天时间内,她收集了当地失学儿童的资料,捐了些衣物,还给当地小学上了几节课。当时和他们一起去的还有北京大学的一队学生。当地人都说,北京来人了,于是很多老百姓就向他们反映问题,大多是当地一些干部做的不公平的事情,白亚丽感觉到农村还是需要大学生的,他们也应该为农民和农村做点事情。

  2003年暑假,白亚丽来到位于河北省定州市翟城镇的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在这所2003年由我国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发起建立的学校里,白亚丽第一次听到缓解“三农问题”的“新乡村建设”理论———“农村要发展,就必须提高合作精神和组织化程度,农民哭着维权不如笑着乡建”。温铁军的这一理论在白亚丽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让农民组织起来,让农民自己说话。农村的最大贫困是精神贫困。”白亚丽说,这些理论让她开始有了方向感。

  2003年暑假,由温铁军教授主持的全国“大学生支农项目”启动。因为老志愿者要退,项目组的刘湘波老师找到白亚丽,她由学校“新希望农村发展促进会”的负责人变成了全国大学生支农项目外联部负责人,联系全国各高校的支农社团,负责项目外联工作。从此,白亚丽成了天津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最忙和最“不务正业”的学生。在宿舍,在教室,她的电话和手机短信最多。白亚丽由开始拿一等奖学金,接着变成二等、三等,成绩开始不断往下滑。

  休学是为了兑现承诺

  2003年年底,从来不怕考试的白亚丽不得不认真复习功课。她在请教问题时被一位男同学讽刺道:“看看你都什么程度了,不务正业。”这件小事让白亚丽的自尊心受到很大打击,也让她陷入了两难境地:作为班干部和党员,自己的成绩如果一直滑下去后果可想而知。但支农活动的诱惑又让她很难轻言放弃,“我的性格是,只要答应别人的事,就不惜一切代价做好”。

  当白亚丽把自己的困惑告诉“新希望农村发展促进会”前任负责人周易时,这位学长半开玩笑地说,你可以休学专门做这件事。2003年年底的一天,她发短信给项目组刘老师表明想法,刘老师的回答是三个字:“你疯了?”白亚丽还就此征求了几位特别要好的同学的意见,他们纷纷劝她不要太任性。当她询问如何办理休学手续时,学院领导和老师也反对其做法,但最终还是破例为其办理了休学手续,白亚丽也成了大学生休学支农第一人。

  农村“精神扶贫”之路

  2004年2月4日,白亚丽来到湖北省十堰市房县三岔村,与另外两名大学生志愿者肖青和詹玉平一起,开始了青年大学生农村“精神扶贫”探索之路。

  房县是有名的贫困县,位于神农架林区的窑淮乡三岔村是个有着1800余人的贫困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900元,大部分青壮年人都靠出外打工来维持一家生计,三成左右村民尚未解决温饱问题。长期以来,因农民负担过重和村干部腐败等问题,干群矛盾严重对立。

  而白亚丽的工作是通过建立文艺宣传、图书馆、妇女组织等把大家组织起来,让干群关系从不信任走向团结,形成凝聚力,推动合作化项目,带动经济发展。

  经过一年培训,村民们逐步认识到,技术、信息和资金并不是农村最缺乏的,有没有自信和进取心,才是制约农村发展的关键。在白亚丽和其他志愿者的帮助下,三岔村板栗协会、养猪协会、魔芋协会、天麻协会和村购销合作社相继成立。特别是2004年8月18日三岔村购销合作社成立当天,入社社员有66户,占全村总户数的14%,共筹集股金6200多元。

  她感动了温家宝总理

  2004年6月5日,白亚丽写成了《在我生命中的这四个月》,说出自己的一些感想:“虽然现在全国有一百多所学校的社团参与支农,但大家却在种种客观和主观的理由支撑下蜻蜓点水般地一闪而过,留下的只有默默做着的少数人,有时真希望我和一些支农同志的呐喊不再孤独,希望有一天所有的大学生都以支农为新潮。”

  在这篇近两千字的文章中,白亚丽讲述了自己休学支农的快乐、痛苦以及困惑。文章在几家网站论坛上贴出后,引发了广泛的共鸣。随后,几位支农调研大学生就此问题给温家宝总理写信,表达自己向白亚丽学习、为农民服务的决心。

  2004年7月,温家宝给支农学生回信表示,“你们选择的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希望你们把这项光荣而有意义的活动坚持下去。”

  《江南时报》 (2005年03月30日 第二十三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第24届香港金像奖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房贷利率上调
本田雅阁婚礼门事件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房价高难道错在百姓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