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一中学取消早读引发争论(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30日07:56 重庆时报 | ||
新闻背景 2005年3月12日,辽宁省辽中县一中一高一女生在课堂内突然昏倒猝死。国内众多媒体将该校实行的15个小时高强度学习制度,定为孩子死亡的“难以推卸的重要诱因”。在今年“两会”上,北京、哈尔滨等十多个地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纷纷提出“取消早读”的建议,呼吁给孩子们每天早晨多一个小时的睡眠。 早在2004年12月21日,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及其分校就取消了早读。作为郑州市唯一一所取消早读的学校,校长李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其目的是要让孩子们在保持优异成绩的状况下过得更舒服。此举实施不久就招来了非议,有部分家长认为,取消早读是浪费孩子宝贵的学习时间。 取消早读后的场景 3月24日7时15分,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校门口。 三三两两的学生背着书包来上学了,人群逐渐增多。7时30分,赶来的学生几乎没有了。7时40分,预备铃响,所有班级座无虚席。7时50分,第一节课开始了。这是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取消早读后第94天新的一天开始的场景。 “取消早读后,我规定学生必须在22时30分前休息,早上7时40分到校,但眼前的事实是,很多学生仍在7时10分赶到教室,他们的班主任或其他任课老师仍要求他们上早读。”校长李涵的语气有点无奈,但她仍然是取消早读的决策者和最坚决的推行者。 学生曾经欢呼雀跃 “那天宣布取消早读时,校园里都沸腾了。”3月24日,时隔3个月之后,谈起当初刚听到这个决定时学校的情况,7年级学生张柯楠说。校长李涵说:“30分钟早读的价值对于学生、对于老师到底有多大?取消早读到底侵害到谁的利益了?素质教育不是作秀,不是为了听到整齐划一的读书声,它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让我们的学生学会终生学习的能力,学会自主支配自己时间的能力,它创造的应该是孩子未来的辉煌,而不是眼前30分钟的‘成绩’……” 得病的孩子少了 “早读取消后,学生发生胃痛、胃痉挛的情况少多了。”3月28日,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校医王永兰告诉记者。 王永兰认为,中学生睡眠不足、被迫早起的危害很大,因为早晨是分泌生长激素最多的时候,如果这时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的发育。睡眠不足还会导致情绪波动、学习时精神不集中,严重时甚至会诱发神经衰弱等疾病。还有不少学生为赶时间不吃早餐,会出现血糖过低,影响脑能量代谢。据王永兰的统计,现在来校医室看病的学生比取消早读前少了2/3。 来自家长的反对声 “早上学习效果好,孩子将来要面临激烈的竞争和考学的压力,不上早读哪里还有时间背书。”早读取消后,学生家长李志林有点担忧。他认为,学校不让上早读,比起其他学校的孩子要少记很多东西,孩子会吃亏。根据记者的随机调查,和他一样持反对意见的家长,占到了被调查者的1/3。 一个无奈的利益博弈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了这样一个现实,目前,学校里有近1/3的班级又开始自加压力,偷偷恢复了早读课。 “我知道任何一项新制度的推行都不会一帆风顺,也清楚老师们的本意很好,但这种方式会给孩子造成了一种潜在伤害。”为了不让学生们在学校“感觉不舒服”,也不让这些班主任老师难堪,李涵挨个跑到所有上早读的班级,对学生重申学校取消早读的政策。她说,学校的规定所有老师和学生都必须执行,即使是班主任,也不能要求同学们提前到校来上早读课。“事实上,学校里仍有一部分老师对此事不理解,至少是还保持观望态度。”一位支持校长李涵的班主任告诉记者。 早读取消背后的深层原因 郑州市教育局宣外处崔林斌处长说,“早读可以取消,但存在已久的中招、高考制度能取消吗,只要根源不能取消,早读就不可能在各中学销声匿迹。” 河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王德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取消早读,给中学生更多的空间培养自身素质,享受学习快乐,作为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厅非常支持。” 据《郑州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