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楷模 精神的丰碑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30日08:48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
李学生革命烈士的事迹,令我十分感动。从媒体信息反映可以看出,李学生感动了温州,感动了河南,感动了中国。我相信,社会中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会从他身上学到很多宝贵的东西。他因道德而崇高。社会上有不少人因科学研究为人类做出贡献的、因医术精湛治病救人的、因捐赠义举造福人民的、因创造财富而又回报社会的等等,都因各自的贡献而倍受世人关注,得到社会的褒奖和赞扬。李学生不是上述的那些原因,而是因舍己救人、践行崇高的道德,引发社会的共鸣和敬仰。舍身取义是中华民族伦理精神的重要内容,曾经是仁人志士和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精神,但在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传统道德和革命道德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市场经济内生的负面影响,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利己主义成为一些人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从而导致社会道德失范、理想信仰动摇、人际关系恶化。因救人讨价还价、众人围观见死不救等类似事件屡见报端,人们慨叹“雷锋叔叔不见了”、“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李学生的英雄事迹之所以引起如此的影响,就因为他是实践崇高道德的楷模,是支撑社会先进道德的脊梁,是振奋人们精神的动力。他因平凡而伟大。李学生震撼了所有的人,还因为他的普通和平凡。他不是党员,不是党员领导干部,也不是满腹经纶的专家学者。他是一个出生在农村在外地谋生的打工者,他有64岁的老父亲,有未满成人的女儿,他有亲情,有孝心。他有限的经济收入要赡养老人,抚养女儿,但他却对别人的求助慷慨解囊,毫不吝啬;他以诚待人,与人为善,同乡、同事都评价他“人缘好”。现实中有一些人急功近利,弄虚作假,言而无信,尔虞我诈;在一些地方存在的“宰熟”现象,使得人人自危,“见死不救”的道德冷漠症等,造成了人与人间的隔阂与不信任。以诚待人,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关系融洽,是当代人渴望的人际关系形态。李学生是个普通人,但他的行为却张扬了人际间的真善美;他是个平凡的人,但他却能在平凡中彰显伟大。他因壮举而不朽。市场经济在给社会带来效率、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道德这一精神资源的短缺。一些人把经济生活中的追求利益最大化原则任其放大,不仅加剧了经济发展中道德资源的短缺,如恶性竞争、诚信缺失、见利忘义等,而且带来了社会性的道德危机。这是我们面临的十分严峻的道德现状。李学生舍己救人、无私无畏的英雄壮举,展现了、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体现了时代精神。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这种高尚的道德,和谐社会的构建更离不开高尚的道德作精神支撑。李学生壮烈地走了,但他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资源和财富,他是新时期的道德楷模,他的精神是不朽的丰碑!⑦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