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谈·回声:沙尘暴(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30日10:11 金羊网-新快报 | ||||||
(《人民日报》天津记者站站长) 李建军 (内蒙古总工会助理巡视员、基层工作部部长) 我是土生土长的内蒙人,打小就伴着“大黄风”(沙尘暴)长大。它的危害就别提了,春天都不长庄稼,风会把种子都刮跑,院子里头最小的砂砾都有蚕豆般大小。 “大黄风”自古就有,“风刮满天石乱走”就是最好的写照。以前气候和地理的影响比较大,但后来就是人在起作用了,开垦、过度放牧及乱挖甘草等药材,破坏了本就脆弱的草原生态环境,现在已经威胁到京津地区了。 2002年后,呼和浩特的沙暴天气明显减少,原因是多方面的———“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国家退耕还林还草,退牧和圈养的政策,以及牧民的观念的转变,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刚开始时牧民对圈养还不认同,觉得那样产出来的羊牛肉味不好,但政策实施后,原来那些不长草的地方都长出了草,原来顶多只有脚高的草长到了1米多高,而且更加不可思议的是草长好了,雨下得也多了,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总的来说,上上下下都做了不少的努力,成绩不少,难度不小,但前途光明。我认为再抓十年二十年就基本能恢复了。 吴国清 (新华社内蒙古分社副社长) 雷晓露 (《法制日报》总编辑) 北京的沙尘暴天气每年都不一样,今年要好一些。我在内蒙呆了12年(1970年—1982年),我认为这样的天气人为原因不是主导,它在全世界是一个长期存在的自然现象,黄土高原的形成也是风沙的长期作用。 工业化和人为因素加剧了沙尘暴的状况,但同时人为的努力也可以缓解这一状况。主要要通过立法,以及对公共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努力。生态观念的提高要从娃娃抓起,生态保护的课本应作为必读书目。 田野 (内蒙古乌兰浩特居民) 我家在内蒙古东部,沙尘暴一年一次,比西部好。这种天气一般沙子多,天是红色的,人都睁不开眼睛,不能出门,家里也要点灯。 我觉得蒙古族同胞自古以来就懂得保护草原,现在环境恶化,一部分的原因是市场经济,人们经不起利益的诱惑,于是不顾环境开垦土地,所以我觉得关键的问题还是经济问题。 新快报记者 林洁婷 实习生 陈艳 (实习生/编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