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公务员”为何令人望而却步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30日11:04 中国新闻网 |
近日,南京市开出50万元年薪的高价招聘“特殊公务员”,然而在招聘现场,观望的人多,应聘的人少。记者在现场采访时却发现,“特聘会”之所以应者寥寥,原因是人们对“特岗”本身心存疑虑。(3月28日《现代快报》) 人们的疑虑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个疑虑:特岗人选是否会“内定”?尽管有关招聘方明确表示“不存在内定的可能”,但人们还是将信将疑。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要想进政府部门,要应聘抢手的岗位,得靠过硬的关系,而不是过硬的本领。尤其对于这种年薪50万元的高薪招聘,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要招谁其实早已“内定”好了,招聘会只不过是个形式。人们之所以存此疑虑,就是因为他们之前看得多了,听得多了,经历得多了。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人们不相信也不敢相信如此高薪招聘真能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第二个疑虑:招聘的测评标准是什么?你说你的本领高,符合招聘标准,能胜任这个特殊岗位,却可能不符合某个招聘者或者某个主管领导的主观好恶。到时候成了“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再加上目前对于这些特殊岗位还没有一个规范固定的评价标准,招谁不招谁的主观随意性就更大了。正因为如此,人们才没法对照测评标准去衡量自己能否应聘,才会觉得心里没底。 第三个疑虑:上岗能有多少发挥空间?鉴于目前的政府体制,一个专家学者型的人进入政府机关后,他的施展空间有多大,能否充分发挥才干,是让人不敢乐观的。人们知道,政府部门办事,有很多“潜规则”,这些“潜规则”往往会将一名有才干的人变得碌碌无为;人们还知道,政府部门的工作还是领导一言九鼎,有些人搞一言堂,专家学者进入政府部门后,也只能惟领导意志是从,自己根本没有多少独立的施展才干的空间。甚至于,所谓“特殊公务员”,可能只是一个摆设,说话不算数,处处受牵制,发挥不了多少作用。 人们对政府招聘“特殊公务员”心存以上三个方面的疑虑,并非空穴来风,如果政府部门能够正视这一点,这场“特聘会”也许就有了特殊的价值。 【来源:检察日报;作者:浦江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