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预防自杀急需“心理救护”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30日11:20 红网

  编辑:徐志频

  编者的话

  3月下旬,《中国青年报》刊载了一篇让人吃惊的新闻:《网上惊现〈自杀完全手册〉》,这篇报道随即被全国各大网站几乎同时转载。

  采访此新闻的记者上网查寻,结果在10多家网站上发现了这个《自杀完全手册》。《自杀完全手册》的内容有三个特点:一是美化自杀。二是诱导并怂恿自杀。三是希望自杀者自杀成功,一些注意事项的说明就是为了保证自杀的成功率。这究竟是怎样一种现象?鼓励人自杀者背后究竟又潜藏着哪些荒谬?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这生命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所以,任何人在面对生命的去留时,都无法不庄严,沉重,又充满敬畏。然而,报道中透露的事实却让我们无法不愤懑、慨叹:这样一个明显诱导自杀的帖子,却没有得到网友的严肃对待和抵制。《红外线》完全认同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蔺桂瑞教授所说“这是在残害人的生命,是犯罪。”是的,自杀如果这么美好,传播者本人为什么不去实践?!

  珍惜与热爱是生命的前提。自杀与心理危机已经成为中国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预防自杀急需“心理救护”。《红外线》对问题的思索,也由此开始。

  红外线视角:热爱生命·预防自杀·心理救护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召开专题会议,心理救护提上日程。预防自杀从了解抑郁开始专业机构为公众提供大型免费心理危机咨询

  一、新闻陈述:残害生命的《自杀完全手册》

  美化自杀自欺欺人

  3月中下旬的几天里,《中国青年报》接到许多青年和家长的来电,称有一个题为“自杀完全手册”的帖子正在网上流行,强烈希望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坚决予以制止。该报记者上网查寻,在10多家网站上发现了这个帖子。

  “想自杀吗?觉得生活太难熬了吗?想去天堂吗?来这里瞧瞧。《自杀完全手册》,你绝对不能错过。”这是一家网站对“自杀完全手册”的推荐词。上面有结合具体自杀案例的12种自杀方式,每种方式的准备过程、优缺点、注意事项都有非常详细的说明,另外还用一至五颗星表示每种自杀方式的痛苦程度、麻烦程度、尸体形象、牵连他人和致死程度。

  记者发现,《自杀完全手册》的内容有三个特点:一是美化自杀。一些自杀手段被冠以“最平静”、“最悲壮”、“另类独特”等字眼。二是诱导并怂恿自杀。鼓吹一些自杀方式是很多美女或英雄人物热衷的方式,或者能表达自杀者的特殊品位,甚至建议尝试一次“血喷天花板”的感觉。三是希望自杀者自杀成功。一些注意事项的说明就是为了保证自杀的成功率。

  在这10多家网站的论坛上,记者发现,有的点击率高达972次。让记者感到惊讶和不安的是,这样一个明显诱导自杀的帖子,却没有得到网友的严肃对待和抵制,有的还插科打诨:“先研究一下,免得以后万一要用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办。”这是一位网友的留言。还有网友竟然认为,人能够死而复生,希望自己在死后一年突然醒过来,“出去吓人,那多好玩啊。”

  “这是在残害人的生命,是犯罪。”在听完记者对《自杀完全手册》的详细介绍后,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蔺桂瑞教授非常气愤:“自杀如果这么美好,他们(传播者)为什么不去实践?”

  玩弄生命应被取缔

  传播这种消极、可能影响青少年生命健康和安全的内容,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看来,“是在玩弄生命,侵犯公民的权利,有犯罪倾向,这种网站应该被取缔。”“包括网站在内的媒体要有自己的良心,传播的底线应该是尊重生命,不伤害别人也不伤害自己。”孙云晓说,“这是谈论自杀的前提,而不能去暗示和鼓励自杀。”“没有一个自杀者的心理不是矛盾的,他们在自杀前需要得到提醒。”孙云晓说,“但传播《自杀完全手册》的网站是在美化、引诱和怂恿自杀,而且提供了很多虚假信息。从高楼上跳下去,一定是很惨的,怎么会没有痛苦呢?”

  国内外很多心理学家的研究已经表明,阅读、浏览书籍、杂志、报纸或网站上罗曼蒂克化的自杀描写,可能诱发已经有自杀倾向的青少年自杀。有多年心理咨询经验的蔺桂瑞教授认为,有自杀念头的人,平时可能没有准备好自杀,当看到网站上这些美化自杀的信息后,自杀的念头会得到强化,“即使是那些遇到了小的困惑,没有自杀想法的人,也可能会受到启发和提示。”

  和很多家长一样,孙云晓和蔺桂瑞都很担心孩子们受到《自杀完全手册》的影响。“小孩很单纯,很容易相信这些东西,以为死真的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蔺教授说,“而且他们很好奇,会无意识地去模仿自杀。”

  两位专家都认为,对自杀的美化和诱导一旦与网络结合起来,那些为避免孩子受这些网站影响的家长,会感到防不胜防。因此,有关部门应该采取坚决措施,制止《自杀完全手册》在网上流行。

  蔺桂瑞教授语重心长地说:“现在的孩子缺乏生命教育和对生活的体验。希望他们能在现实生活中享受到生活的快乐、美好和成就感,而不是被网站误导。”

  二、现象环视:自杀率偏高呼吁我们热爱生命

  三大危险因素是自杀主因

  我国自杀率偏高。新华网2002年12月11日报道,12月3日至9日在北京心理危机与干预中心举办的首次研讨会上,北京回龙观医院公布了他们7年的调查结果:自杀已成为中国全部人口第五位、15岁至34岁人口第一位的死因。回龙观医院院长曹连元综合这些调查数据指出:“自杀与心理危机已经成为中国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21健康网2004年4月28日的一篇文章中说,中国人自杀原因现已明确的与自杀有关的危险因素有:曾有自杀未遂史;不良生活事件造成的严重急性或慢性应激反应;近期内严重的抑郁症状;生活质量低,失业等巨大社会生活压力等等。有精神障碍者、夫妻矛盾和经济困难者是最容易自杀的三大人群。

  2003年4月,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开通了24小时免费服务热线电话,该中心宣传科主任张晓丽说,来电者中,年龄在15至70岁之间,其中女性占60%,男性占40%。为抑郁情绪所困扰、精神心理障碍、家庭人际关系不和、孩子升学、学生的学习压力、患急危重病、突然间的经济受挫等都会成为其自杀的原因。绝大多数抑郁症患者都会有轻生的念头,如果不及时治疗必然会导致悲剧的发生。

  另外,自杀造成的“后遗症”亦不容忽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一个人自杀平均会使六个家人和朋友的生活深受影响。据此测算,中国每年大约有150万人承受着因家人或亲友自杀死亡所带来的严重心理创伤。专家认为,这种严重的心理影响会持续十余年,甚至会持续影响他们的后半生。

  让人扼腕叹息的危机案例

  中华心理网2005年1月27日上刊载了几个具体的心理危机案例。病例之一就是在急性强烈精神创伤下出现的不可控制的暴发性情绪危机的例子。

  某大学应届毕业生,男性,学习成绩好,为班干部。平时性格内向,虚荣心强,温顺,多愁善感。因一个月前开始准备研究生考试而精神非常紧张,怕考不取而被人看不起。来院就诊前一天,由于父母吵嘴,使他了解到父亲过去的生活腐化问题,因此出现急性激情状态:要到父亲单位说明父亲乱搞男女关系,母亲受压,要解放母亲;要到法院去告父亲;要杀死父亲,然后自杀。他手持菜刀寻找父亲,双手发抖,声音嘶哑,全身大汗。全家极度恐怖,请邻居帮忙将他强制送来医院急诊。

  当他知道自己被送到精神病院时,又出现病理性激情,认为是父亲对自己的陷害,想给他扣上精神病的帽子,父亲好逃脱罪责。这时,他身上带有氰化钾,要自杀,表现极度兴奋躁动,大声喊叫,冲动自伤。医生将他与外界隔离,与他单独交谈了2个小时,其激情状态逐渐减轻。在医生的劝解帮助下,他服了中量镇静剂。经过长达两昼夜的心理疏导治疗,从关心他的一切做起,直到他主动倾吐出连日来心灵深处几件使他极不愉快的事件,自杀危机状态解除,终于从口袋里掏出了氰化钾交给医生,经短时间的休息后恢复了实习工作。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某研究所工作。他与医生建立了友谊,经常取得医生的心理帮助,现已成为一名出色的青年科技工作者。

  情绪危机表现种种

  平时生活事件中的情绪危机者是很多的,如果不及时对这种心理障碍者进行危机心理疏导抢救,往往会造成不良的后果。因此,除正确地处理好偶发事件外,对那些具有情绪危机萌芽者作周密的观察和适当的心理疏导,稳定他们的情绪,预防和消除激情意外事故的发生是很重要的。情绪危机的发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过去的历史及当事人的动机需要,文化教养,性格特征,成长经历等,一般表现如下:

  一.当事人突然陷入极端悲痛、愤怒、绝望的心理状态之中,可出现短时间(5—10分钟)的意识朦胧,呼吸急促,颞、颈部血管紧张,面色苍白或潮红,手颤,声音粗哑,昏厥等生理危机现象。

  二.在急性或威胁性信息面前埋怨,悔恨,愤怒,目瞪口呆或者否认事实,半信半疑甚至自言自语,也可能出现幻觉或假性幻觉,如感觉到威胁性事件形象反映在头脑中。

  三.出现不顾一切、丧失理智的表现,自控能力明显下降,出现激动、兴奋、躁动、敌意或冲动攻击行为;也可能极度忧郁、伤心,出现自伤、自杀或伤害他人等心理危机现象。

  对上述诸类情况,均需采用适当的紧急抢救措施,尽快地消除危机状态。心理疏导疗法是预防和医治心理危机及自杀的有效方法。我们在临床上发现,自杀及情绪危机与他们的心理特征有密切联系。例如,适应不良者往往具有软弱和不成熟的个性,不切实际地自我要求过高,欲望难以满足但又无自知之明,耐性差,所以容易产生自杀的念头。对出现情绪危机者,要尽早进行心理疏导治疗,使危机者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片面性、激越性、偏执的观念及认识,通过心理疏导稳定他们的情绪,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真假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

  情绪危机原因探究

  危机,指对心理或生理的超强刺激及对个体承受能力超负荷的事件。其特点如下:1.个体有不同于平时的心理体验,往往有行为、生活变化,但不构成任何一种精神障碍。2.有明确的诱发因素。3.持续时间短,不超过几周,且来去匆匆。4.个体面临着新的困难,突出表现为以往应付方式的失败。

  情绪危机是由自我意识的烦恼和苦闷达到濒临绝境、走投无路的状态时所产生的恐惧心理;是对现实感到绝望,失去一切信心而采取的最后一种自我保护手段。情绪危机一般在两种情况时发生:一为人生的特殊阶段,即青春期、老年期等;二为遇到特殊意外事件,如亲人的死亡,突如其来的天灾人祸等。人们所出现的情绪危机,多数是由高度激情状态引起的应激反应。出现情绪危机时,人的理智受到抑制,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行为的意义和后果,自我控制能力减弱。这时,如缺乏一定的外界阻力及约束,极容易导致意外事件或犯罪的发生。

  常见的诱发情绪危机的心理一社会威胁性因素有(以年龄层次划分):

  青少年,成绩不良,考试失败,恋爱或婚姻挫折等。

  成年人:家庭内部矛盾,夫妻关系危机,经济困难,职业问题,身体原因或事业失败等。

  老年人:家庭不和,生病,孤独,失去精神支柱(特别是失去配偶的孤独和生病的痛苦)等。据统计,65岁以上失去配偶者比有配偶者的自杀事件多3倍。

  另外还有众多的环境因素,如社会环境剧变,道德基础崩溃,家庭缺陷,缺乏温暖,丧失配偶或失去亲人,缺乏母爱或父爱,过分溺爱,约束太严,父母情绪极不稳定及丧失权威性,失去尊严,养育态度苛求等。

  在以上的心理和社会环境因素诱发下易使个性脆弱、固执、自尊心及伦理道德观念特别强的人丧失“自我动力”,“精神能源”枯竭而产生自卑心理、无力感及精神萎靡不振,这就是一种心理障碍。因情绪危机而导致自杀的,以青少年及老年人为最多。自杀是指“让自己死”的行为。由心理障碍引起的自杀与在意识欠清的情况下或受精神病态支配的自杀(如幻觉妄想中的自杀等)有根本区别。

  情绪危机者积极自救

  情绪危机者,采取以下心理救护方法有向亲友倾诉。最能使人心身健康的预防药就是朋友的忠言和规谏。因此,主动向亲朋好友倾诉内心的痛苦,能获得很大的心理安慰;不妨痛哭一场。遭遇到大的不幸或委屈时,痛哭是有效的心理救护措施之一。它能使不良的情况得以发泄和分流,哭后心情会畅快得多。

  暂时离开原来的环境。避免触景生情,转换环境有助于摆脱痛苦,恢复心理平衡;注意心理补偿。把注意力集中到工作、学习中去,或把潜力转移到能够做好的事情上,以获得心理上的补偿和满足;求助于心理疏导。心理疏导被誉为“温柔的精神按摩”,通过心理医生的劝导、启发、安慰和教育,能使当事者的认识、情感,意志、态度、行为等发生良性变化。

  对于情绪危机者,其心理疏导的一般原则是:注意巩固当事人的生活信念,不断破坏其心理上旧的“动力定型”。对自杀、自伤、伤人及其他事件未遂者,要进一步研究了解,预防再度出现危机。共同参与、预防自杀危机干预专题讲座这就是流行于网吧影院鼓惑人心的自杀完全手册“心理危机干预热线”新闻发布会吸引了无数的现场观众参与现代妇女身兼多职,给她们带来了的压力,而可能导致抑郁症预防自杀日的调查:他们谋杀了自己预防自杀形象大使钱勇夫:应援助弱势群体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热爱生命关注健康”的大型艾滋病科普知识图片展在金榜公园隆重推出世界预防自杀日重庆专家街头进行心理咨询青少年宣言:自尊自强热爱生命热爱生命美好人生:父亲的言传身教陈香梅女士在海南大学讲述自己的激情人生故事,引发强烈共鸣

  三、“心理救护”急需成立预防机构

  基本由医院参与自杀预防

  去年,北京回龙观医院建立起了我国首家自杀预防的专业机构,使得有自杀倾向的高危个体和自杀者周围的人群有了专业的救助门诊。

  研讨会上,来自海内外的近40位专家就自杀预防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美国一家预防自杀培训所博士认为,自杀作为一种心理、生物、社会、精神和文化的普遍现象是可以被理解的,并且自杀对于自杀者来说都是经历过一种彻底的绝望、无望和难以忍受的心理痛苦后做出的行动。所以,预防自杀是一个新的、必须被所有社区和人们接受并采纳的概念。

  记者了解到,虽然我国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出现了心理健康热线或心理咨询中心,但自杀人群并没有因此而减少。来自珠海的主治医师梁凌燕说:“如果谁真的想自杀绝对不会打电话或到医院咨询,咨询的人通常还是处在忧郁的阶段,或者说是想听听别人的意见挽救自己,这毕竟是少数。而在我国,基本上都是由医院来参与自杀的预防工作,好像跟其他机构没有关系。所以,必须成立专门的自杀研究和预防机构,整合社会的各种资源来最大可能地减少自杀的发生。”

  一份最新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独立的自杀危险因素依次为:抑郁程度重,有自杀未遂史,死亡当时急性应激强度大,生命质量低,慢性心理压力大,死前两天有严重的人际关系冲突,有血缘关系的人有过自杀行为,朋友或熟人有自杀行为。

  预防应针对多个危险个体

  在国内,许多自杀者并没有精神疾病,其自杀是在遇到强烈人际关系冲突之后迅速出现的冲动行为。70%左右的自杀死亡或自杀未遂者从来没有因为其问题寻求过任何形式的帮助;60%的自杀死亡者和40%的自杀未遂者在自杀当时有严重精神疾病;全国的综合医院每年有200万急诊自杀未遂病人,但在其急诊治疗期间接受过精神科评估或治疗的不到1%。而在国外自杀案例中的精神疾病患病率达90%以上。

  根据调查显示,在中国659例自杀未遂者中,仅38%在自杀当时有精神障碍。许多自杀未遂者表现为冲动性自杀行为:37%的自杀未遂者自杀前考虑自杀的时间未超过5分钟,60%考虑自杀的时间不超过两小时。对于自杀未遂者来说,夫妻矛盾和经济困难均是最常见的社会应激源。60%自杀者前两天有一个急性诱发事件,一般是人际关系矛盾。

  专家认为,关注单一危险因素的自杀预防计划不能显著降低自杀率,预防工作应该针对暴露于多个危险因素的个体。因为多种危险因素同时存在才能致人自杀。而让人吃惊的是,93%的有自杀行为的人没有看过心理医生。自杀的危险性随着危险因素的数量增多而显著增加:有上述一个危险因素或无危险因素的265例中没有一个死于自杀,处于上述2至3个危险因素者中有30%自杀、处于上述6个或更多危险因素者中96%死于自杀。

  研究表明,每1人自杀会对周围的5个人产生巨大的心理影响。

  中心的执行主任、专门研究中国自杀问题的加拿大人费立鹏指出:目前,中国的自杀预防工作缺乏一个全国性的计划来协调整个研究工作,政府机构对这一问题的重视不够,缺乏国家的财力支持,要协调多个机构的工作相当困难;此外,没有全国性死亡登记系统和自杀未遂检测系统,普通的全科卫生保健人员对精神障碍不识别,缺乏有效的评估心理因素的工具,亟需吸收并培养高质量的研究人员。

  针对这个现状,北京心理危机与干预中心将制订一个国家性自杀预防计划,开展一个有尽可能多的、对自杀问题感兴趣的不同单位和机构参与的全国性自杀预防研究项目。该项目将制订各种自杀预防策略并对其成本效果进行验证。

  据中心主任曹连元介绍,鉴于大多数综合医院缺少评估和治疗精神障碍的医务人员,因此中心成立伊始就已经与北京急救中心、安贞医院、宣武医院3家医疗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今后这些医院一旦有自杀未遂者,中心将立即派专家赶赴现场为其做精神评估和治疗。同时,从2003年3月1日起,中心还将开始提供一系列服务,包括经过专门培训的专业人员提供的24小时免费热线电话服务、全面的网上咨询服务、专业的危机干预门诊和住院服务,以及面向综合医院急诊自杀未遂病人的24小时咨询服务。

  曹主任表示,中心的主要目的就是减少自杀的发生,并在随后的8年内将全国总自杀率降低20%。也就是说,我国将每年平均挽救5万至6万人的生命,预防40万人自杀未遂。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国际在线2003年底报道,中国每年约有25万人自杀死亡,相当于每两分钟就有1人自杀死亡。自杀已成为中国15至34岁人口的第一位死因。为解决自杀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中国卫生等相关部门官员和国际机构专家昨天上午齐聚北京,共商筹备出台中国国家预防自杀计划。据悉,这是中国目前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关注自杀的会议。

  自杀成我国第四位卫生问题

  自杀已成为我国第四位重要的卫生问题,前三位分别是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重性抑郁症、脑血管疾病。

  根据保守估计的数字推算,每年至少有200万人自杀未遂。1例自杀死亡会严重影响6个人,给他人造成的心理伤害将持续10年;而1例自杀未遂也会严重影响2个人,给他人造成6个月以上的心理伤害。据悉,我国每年有1700万人的心理和社会功能因他们所爱的人自杀而受到严重影响。

  58%的自杀身亡者服用农药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主任费立鹏(加拿大人)说,目前国内拥有社会精神卫生服务中心的城市很少,而乡村地区根本没有。据统计,国内大约有14000名精神病医生,而他们几乎全部都在精神病院工作,不能提供广泛的社会服务。

  费立鹏说,自杀未遂者中仅10%的人接受过精神或心理科治疗。而自杀死亡的人中58%服用农药。对此,他提出:“对内科医生进行精神病知识培训,并把精神病药物分配到农村,开发精神病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网络,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大夫进行定期培训和不断地帮助。”

  尽快建预防自杀计划

  自杀是中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国家、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其他国家的经验说明,自杀是可以预防的。据悉,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强烈推荐其成员国制定各自的国家自杀预防计划,以协调、监督和评估自杀预防工作。但是,建立国家自杀预防计划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与会专家称可能需要一至两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一旦制定出计划,它必须获得相关政府部门的批准,支持这个计划各个方面的资金必须到位,必须成立一个监督工作组来监督该计划的实施情况。而且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即全国高的自杀率和自杀未遂有实质性的降低。当网上教唆遭遇“有关部门”的时候南京建立我国首家自杀救治中心预防自杀专业化明天是世界预防自杀日 专家呼吁建自杀干预机构 都市三大人群容易自杀 北京开通心理危机热线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第24届香港金像奖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房贷利率上调
本田雅阁婚礼门事件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房价高难道错在百姓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