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进好单位,得用多少钱打通关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30日11:33 燕赵晚报

  3月21日《人民日报》题目为《大学生毕业消费患上奢侈病》的报道说:一项调查显示,2003年全国200多万名大学毕业生用于求职的费用高达14.4亿元,人均6800多元,2004年北京应届大学毕业生用于找工作的费用人均超过1万元。该报报道认为最高昂的支出是:为求职而进行华丽包装和与四年的同学临别聚餐等。

  14.4亿元这个数字确实很高,但据笔者的了解,在高昂的求职费用中,最高的还不是包装与聚餐的支出,最关键的是送礼。在我所在的兰州,笔者遇到不少应届大学生或已经毕业的大学生,他们的说法是,如果要去一个稍稍好一点的单位,即工资有保障的单位,尤其是事业单位,每人至少得给单位的主管人士送现金1万元以上,多的达到5万元。笔者一个亲戚为女儿进一所学校工作,给校长送礼1万元,还给人事处长送礼数千元;而前天,还有一位即将毕业的学生对笔者说,他借债3万元,准备打开某家事业单位的大门,不知是否够用。他说,现在贷款送礼求职的现象十分普遍,一般的行情就是3万元。

  从这些情况来看,某些大学生用于求职的开支,与上大学的学费已经不相上下。这的确是很奢侈,但其中却有不得不奢侈的原因。因为现在的情况是,效益好的单位用人少,求职竞争十分激烈。对于求职者来说,除了用包装,用优异的成绩竞争外,人们自然还想到用经济实力去竞争。家境好的多掏钱,家境差的少掏钱。人们认为,如果花几万元钱能够进入一个好单位,两年的收入就可收回投资,只等于推迟两年就业而已;但如果舍不得拿出这笔钱,到一个拿不到工资的单位去,或者一两年在家待业没有单位,没有收入,则损失远远大于这几万元的支出。因此,即使贫寒家庭,也要借债来送礼。

  从另外一方面看,人们求职竞争激烈的单位本身是国家企事业单位,进的人是否是人才,是不是最需要,最优秀的人才,与单位负责人本身没有太大的利害关系,而负责人如果利用用人之机来为个人敛财,收益会更大。在这种状况下,单位主管者有强烈的交易激励。而问题还在于,这种交易虽然可能有某些公开的幌子,但根本上是暗箱操作,无法监督查处。

  不用说,这当然是用人中的不正之风。国有企事业单位的领导,用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就业岗位为自己谋私利,这是严重的权力寻租的腐败行为。这种腐败行为给大学生们带来的影响是灾难性的。这种普遍的状况,不但加大了学生和家长的负担,使大学生在上学期间支出巨额学费后,在就业中又支出了巨额的求职费用。更严重的是,它将从根本上击溃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这种赤裸裸的金钱交易面前,社会正常运转的支柱价值观,如公平正义等等,在他们的心中轰然倒塌。大学生面对的仅仅是简单的交易,他们为这种交易付出了巨大的成本,他们必然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想方设法将此成本努力捞回,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今天的受害者,可能就是今后的害人者。至于那些因为贫穷或者坚守原则而没有送礼导致无法找到应得岗位的大学生,则将在巨大的伤害面前失去对社会的信任和信心。从整个社会来讲,这种影响,将决不仅仅是每年十几亿的金钱损失,而是一代人的精神代价。(梁发芾)(责任编辑:刘君)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第24届香港金像奖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房贷利率上调
本田雅阁婚礼门事件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房价高难道错在百姓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