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交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30日11:39 人民网-华东新闻

  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日前向媒体透露,北大今年京籍生录取数占13%。外界质疑:为何北京招生比例高于其他地区?许智宏解释,北京市政府对北大发展给了很大帮助,招生上肯定会有一定倾斜。他表示,北大不会放弃按地域招生,“如果全国按照统一标准录取,那么西北的同学进北大的可能就很少了。这不符合国家长久利益”。

  此番观点引来舆论普遍关注:北大如此招生是否公平?如何尽可能实现各地区名校入学机会平等?请听来自上海和苏州两位教育专家的声音

  没有绝对的公平

  访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唐安国教授

  名校在属地招生比例逐年提高,是我国中央与地方“分灶吃饭”的财政拨付体制决定的

  建议中央财政在全国名牌大学设立专项资金,指定用于新增招收欠发达地区学生名额和资助贫困生

  本报记者 田泓

  记者:近些年来,北大、清华、复旦等全国重点大学在属地招生比例逐年提高,为什么?

  唐安国:这是由我国中央与地方“分灶吃饭”的财政拔付体制决定的。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为吸引地方政府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不少部委属院校纷纷与地方政府签订共建协议。地方政府在土地、经费等方面给学校以巨大支持,大学则承诺提高在当地招生的比例和人数。这种做法调动了地方政府办高等教育的积极性,缓解了教育和科研经费的匮乏,促进了近年来大学的迅速扩张。

  记者:那么,这样做是否有失教育公平原则?

  唐安国:北大、清华等教育部直属高校在全国其他地区的招生名额,由教育部根据学校历年的招生人数、专业等情况调整后,计划分配到各省市。由于学校招收属地学生比例增加,其他省市学生考入名牌大学的概率确实要低一些。

  但是,不能因此就说不公平。根据“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地方政府多招当地学生的要求合情合理。

  记者:有舆论认为,如果名校采取“全国统一录取分数”的招生方式,而不是实行地区差异政策,一方面可以保证名校的优质生源,另一方面,可以给欠发达地区的学生以教育公平。

  唐安国:教育公平作为理想,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公平只能是在客观的社会和经济条件下达到一定的平衡。目前,我国各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差距,必然会反映到教育上。

  至于“全国统一录取分数”的做法,只能减少不发达地区学生考入名牌大学的机会。

  比方说,现在复旦大学一共招1000名学生,上海招500名,录取分数线550分;山东招20名,录取分数线600分;青海招10名,录取分数线500分。

  如果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录取分数线,很可能排在前1000名的学生中,有50名来自山东,100名来自上海,青海只有1个。听起来山东学生似乎得到更多的公平,可是青海学生入学机会更少了。

  应该看到,各地基础教育水平确实不在一条起跑线上,现在的招生计划事实上保护了欠发达地区学生的入学权益。

  记者:有人认为,名牌大学入学机会不平等,是因为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我国名牌大学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应该加大对历史上获得高教资源较少地区的投入。您怎么看?

  唐安国:这种分析过于简单。

  资源配置有一个效率原则。教育部开展“211工程”和“985工程”,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重点高校,就是相信,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这些基础较好的学校,能产出更大的效益。

  名牌大学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历史积淀和环境的配套,一味平均分配资源会造成效益的低下。

  由于生源质量不尽如人意、贫困学生较多,不少名牌大学对招收欠发达地区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但是,作为全国重点大学,招收当地学生的比例不能无限提高,还是应该以全国招生为主。在这方面,中央政府应该把更多的砝码放在天平翘起的一端。比如,中央财政可在全国名牌大学设立专项资金,指定用于新增招收欠发达地区学生名额和资助贫困学生。

  公平,教育是基础

  访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博士

  如果学校不得不照顾当地学生,它就无法把最优秀的人才吸纳到学校来,那还谈何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应该将国立大学、省立大学、市立大学和民办大学进行分类的独立考试

  本报记者 王伟健

  记者: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有很多代表、委员针对北京、上海两地部属大学给当地学生更多的分配名额表示了自己的看法,对此,您怎么看?

  朱永新:我一直认为,这不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没有教育公平就没有社会公平。高考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结果公平的问题。在接受基本义务教育以后,教育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高考来检验。因此,高考应该给所有的人提供同样的机会。

  记者:针对分配给当地学生更多名额的现象,一些重点大学的解释是,当地对该校提供了更大的支持。

  朱永新:这个解释不成立。这些大学都是部属院校,用的是全国的资源。更重要的是,这些大学比如北大、清华、复旦等等,都提出要办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几乎都站在一个公平的立场上,千方百计去招收本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如果学校因种种原因不得不照顾当地学生,它就无法把最优秀的人才吸纳到学校来,那还谈何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记者:有人说,如果以综合素质来说,北京、上海等地的学生要高于其他地方的学生,而不仅仅是高分低能。

  朱永新:这种说法很可笑。如果北京和上海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综合素质高,那就请北大、复旦等重点大学制定出一套评价综合素质的办法。需要强调的是,这个办法也应该面向全国,全国各地的学生都按照同一个标准来考核。

  记者:有没有比较好的办法来实现名校招生的公平?

  朱永新:将国立大学、省立大学、市立大学和民办大学进行分类的独立考试。建议国家集中力量办好10所一流国立高校,每省办好1—2所省属高校,有条件的地市办好1所市属大学。

  国立大学要面向全国公平招生,必须是全国统一试卷或者国立大学联考的试卷,严格按照分数录取,不允许有地区的分数差异。可定向为边远地区培养人才,但也必须在全国范围内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并且,大学毕业后必须根据合同去边远地区工作一定时间。

  省属和市属大学可对本地区学生实行适度优惠入学政策。有条件的城市可以办社区大学,学生凭高中毕业证书免试入学。民办学校则完全自主录取。

  所有学校必须把录取情况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

  记者:这样做的好处在哪里?

  朱永新:重点大学联考全国一张卷,一个分数标准,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公平。

  同时,重点大学再拿出一部分名额实行定向委托培养。比如说为西部地区实行定向委托培养,让贫困的学生有机会到最好的学校去读书。这些学生往往是贫困的优秀学生,国家提供助学贷款,到西部、到农村服务若干年后,免除贷款本息。

  记者:如何看待目前教育领域内这些不公平现象?

  朱永新:教育是政府提供的最重要的公共产品,公平是应有之意。对于政府来说,所谓的公平就是尽可能给国民提供平等均质的教育。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读一个好的学校,可以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实现个人人生的转变,所以公平显得相当重要。

  教育的不公平严格来说包括城乡之间教育的差异,东部和西部教育的差异,同一区域的重点校和非重点校的差异,这些在一定意义上属于起点的不公平;小升初和初升高中的一些不公平则属于过程的不公平,而高考中的不公平属于结果不公平。

  政府在这方面应该承担起更大的责任,让三种不公平尽量得到解决。

  《华东新闻》 (2005年03月30日 第六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第24届香港金像奖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房贷利率上调
本田雅阁婚礼门事件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房价高难道错在百姓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