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改革为崛起注入活力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30日15:27 新华网 |
新华网北京3月30日电“落实科学发展观”采访团记者张先国、顾立林、胡靖国 湖北省麻城市宋埠镇的干部们最近正面临“乔迁之苦”:5月1日,他们要搬到一幢闲置多年的旧厂房里办公。但更多的人将迎来“乔迁之喜”:成人学校入驻原镇机关所在地,一家福建企业在学校旧址投资4亿元建工厂。“只要留住项目,改善办学条件,我们到大街上办公都甘心!” 宋埠镇干部的“舍生取义”,只是湖北人奋力谋崛起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湖北学沿海,看周边,致力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步推进二十多项重大改革,从“削费减税”到“机构瘦身”,逐一攻克体制“瓶颈”,置身其中,令人感到一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震撼。 财力分配彰显社会公平 当新世纪响起新型工业化的时代变奏,作为粮食主产区和老工业基地的湖北没能先声夺人,与沿海差距拉大,在中部地区优势渐微。农民、财政、国企负担重,结构不协调,市场化程度低,计划经济体制遗留的深层次矛盾错综复杂。经过深入思考,湖北人意识到,只有脚踏实地推进各项改革,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湖北才能脱茧除缚,快速崛起。 “农村真苦,农民真穷,农业真危险”,这是监利县棋盘乡原党委书记李昌平5年前“向总理说的实话”。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把监利作为联系点,一年内十下监利,轻车简从,明察暗访,直接推动农村税费改革。 “农村已从怨声载道变为喜气洋洋,”监利县委副书记傅先明说,近两年上级财政转移支付高达2.4亿元,去年全县粮食增产4亿多斤,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527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农村税费改革余音未歇,去年湖北又在全国率先启动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将农村改革推向制度创新的新阶段。 在这次改革中,监利县乡镇领导减少了38%,机关人员减少了33%,财政所在岗职工减少了62%,曾有百余职工的容城镇财政所不再背负“天下第一所”的恶名。今年年初,湖北省又宣布免除农业税,并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农村义务教育与政法机关经费保障体制,在让农民告别“皇粮国税”的同时,确保乡村教师和公检法司人员“吃皇粮不吃杂粮”。 “教育公平和司法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湖北省常务副省长周坚卫说,“科学发展观不表现在财力分配上,就是假落实。”近年来,湖北省按照“财力下移、缺口上移”的思路,把新增财力主要投向了基层农村和弱势群体。近两年支农资金达59亿元,相当于全省一年新增财力的总和。为此,湖北省连续多年没有涨工资。 改制引入发展动力 没有经济增长,就没有就业岗位的增加,反哺农业更是纸上谈兵。 在新世纪之初,作为“汉阳造”故乡的湖北因大批国企陷入困境,遭遇“经济大省、财政穷省”的窘迫。从2003年开始,湖北展开了工业优化升级的大会战。当年6月,东风与日产汽车公司合资重组,各占一半股份,写下中国汽车业经典之作。3个月后,年销售额达4亿多元的武汉有机实业公司国有股被管理层成功收购,破解了国有股的去留难题。 产权坚冰一旦打破,改革如一江春水。截至目前,15户大型国有企业相继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40户国有骨干企业和全部中小企业实现了民营化。民营资本裹挟着其与生俱来的机制活力,冲刷着“湖北制造”积累多年的灰尘。蒲纺集团一度是湖北最有名的破不了产的特困企业。近两年,在省财政的支持下,引进了香港大诚等20余家中外客商,建成纺织工业园区,3000多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为了将包袱变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省财政3年内为困难企业支付了17.5亿元的改革成本。 改革正让老工业基地重焕青春。2004年,湖北制造业和民间投资增幅创下十年来最高水平,工业增长一举扭转低迷态势,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6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利润比上年增长40%。 湖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梁亚莉每年都要进行一次省情分析,她说:“前几年我的心情都相当沉重,只有今年我才感到轻松愉快,因为湖北经济终于到达拐点,进入自主增长、高歌猛进的新时期。” “简政放权”激活民本经济 县域经济是民本经济,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环节,恰恰是中部与沿海差距最大的部分。湖北开始以浙江为师,启动干部“换脑工程”,将所有县市“一把手”陆续派到浙江挂职,学习浙江“民有、民营”为特色的发展机制,感受广大百姓生机勃勃的创业活动。 湖北省政府则不断打破体制束缚,给县市放权让利,不仅将审批权限下放县里,省对县进行财政直管,还对县域经济增量部分产生的税收“只予不取”。随后,湖北又启动“产业集群工程”将县域经济推向快车道:汉江沿线县市形成了汽配工业走廊,长江沿线县市建成了建材工业经济带,富产棉花的江汉平原形成了纺织服装产业群,山区县市优质绿色食品加工业初具规模。目前,各县市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热流方兴未艾,2004年,全省76个县市区引进内、外资分别增长64%和53%,其中来自浙江的投资就占了半壁江山。仙桃、汉川、宜都、大冶等一批县市,正缔结湖北经济起飞的新雁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