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议:政府部门177人172辆车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30日15:39 人民网 |
办公厅编制人员177个,车却有172辆!而且总共才就100多辆车,维修费用怎么就要115万呢?科技局的日常公用支出是1.58个亿,科技三项费用要3个多亿,为什么要那么多?还有交委的行政编制是81个人,车辆保险费却是113万!为什么部门预算中看不出公款接待的情况?为什么一台普通个人电脑预算高达25000元?……27日,面对人大代表针对财政预算抛出的一个个尖锐问题,广州市财政局局长郭锡龄带上6位处长迎接代表们的“挑战”,但面对准备充足的人大代表轮番询问,还真有点招架不住。持续两个多小时的交流,不时爆出一幕幕精彩交锋。>> “177人172辆车”,公车改革势在必行! 网友:张成浩 如此高昂的费用确实让人触目惊心!难以想象,这就是我们的“人民公仆”。纳税人交的血汗钱为何被他们如此挥霍? 首先,某些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念正在淡化,“人民公仆”的本色已经消褪。作为人民的公仆,本该真诚、热情地为民众办好事、办实事,然而有些“公仆”却只顾及时行乐、挥金如土,把百姓利益搁置一边,而“为人民服务”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很显然,他们的身份在发生变化,正在由“公仆服务型”转向“主人享受型”。 其次,公车乃公务用车,是为提高领导们的工作效率而准备的车,用以方便他们更快、更多、更好地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而不是方便自己。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公车却成了某些人的“私家车”,用来办“公事”的不到1/3。不知那些离退休人员,还配车干什么?100多辆车,光维修费用就要115万;科技局的日常公用支出是1.58个亿,科技三项费用要3个多亿;还有交委的行政编制是81个人,车辆保险费却是113万!这些钱从何而来?难道他们花自己的钱也会如此“大方”吗? 再者,缺乏严格的审查、监管机制。如果有关部门能严格把关的话,我想纳税人的血汗钱也不会被如此挥霍。 177人用172辆车,一方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另一方面也极易造成官员们的盲目“攀比”之风,从而影响政府的形象。由此可见,公车改革势在必行!部门预算应严格审查监管,以免纳税人的血汗钱再次被任意挥霍! 花谁的钱不用心疼? 网友:娄国标 采用哪种方式花钱,取决于很多因素。美国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曾经极为精彩地归纳出以下四种花钱方式:一是为自己花自己的钱;二是为别人花自己的钱;三是为自己花别人的钱;四是为别人花别人的钱。比较起来,为自己花别人的钱是最“爽”的一种“花法”。 为自己花自己的钱,当然要穷尽才智,求得双重目标的最佳平衡,一分钱掰成几瓣花,不能浪费分毫。多少消费者在采购私人物品时,踏破铁鞋,货比三家,磨破嘴皮,你漫天要价,我就地还钱。但是,为自己花别人的钱就不一样了,比如,大楼是给自己盖的,小车是给自己配的,效用是自己享受的,但花的钱却是别人的且不用偿还,当然,要在开销上多多益善。出差时,能乘坐软卧包厢,决不乘坐普通硬卧;能乘坐飞机,决不乘坐火车;能下榻星级宾馆,决不在普通宾馆住宿……总之,只要花的是别人的钱,那就毫不心疼,一定要千方百计地将各种开销花费推到政策规定所允许的最高极限,有时甚至不惜违反政策和法律条规。 相信在很多地方,在很多人特别是掌握着一定权力资源的人身上,吃“自家”与吃“公家”,是截然不同的。吃“自家”,总要掂掂口袋中的银子,算计着吃,量力而行;吃“公家”则没有这种忧虑,可以放开手脚。试问,如果是花“私款”买一台式电脑,按现在的市场行情,会傻到花上25000元吗?公款与私款的分别,从中可见一斑。但是要知道,公款,顾名思义,就是老百姓的钱,一分一毫都关乎百姓的福祉啊! 花财政的钱,就是掏老百姓的腰包,其实是“政府请客,百姓埋单”。既然是咱们老百姓埋单,那这钱自然就应该花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现在,个别地方奢华无度、铺张浪费的作风和花老百姓钱不心疼的现象愈演愈烈,更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监控机制、审计机制跟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政府预算“注水”现象不容忽视 网友:李红军 毫不客气地说,这几年政府预算“注水”现象十分普遍。政府“预算”为何要“注水”?说白了是利益驱动使然。这几年,人们对政府的预算颇有微词,很多地方的政府预算早已为腐败埋下了“伏笔”,本来是几万元就能解决的问题,非要“预算”上十几万元,本来几百万元就能解决的问题,非要“预算”上上千万元。那么多的超支预算资金用来干什么?不外两个可能:要么被挪作他用,要么来为公务员谋福利。这几年,百姓对公务员的福利待遇颇有诟病,为何?根本的原因就在一些地方的的确确存在着乱花预算资金的问题。 政府预算资金说白了就是全体纳税人的钱,人民群众有权力知道这些钱被花在了何处。政府如果不能善待自己手中的预算资金,而随随便便地胡花乱用,不仅是对民意的不尊重,更严重地说是一种消极腐败行为。国外,政府部门对纳税人的钱用起来十分小心,决不敢轻易地胡花,尤其在涉及百姓利益的问题上,从来都是慎之又慎。早些年,德国社民党主席勃兰特在宴请外国客人时,竟当着客人的面把盘子舔得一干二净,客人不解,勃兰特说:我们所用的招待费是纳税人的钱,我们不能随便乱花。我们倒好,山吃海喝不说,吃完饭还要洗澡泡桑拿,一顿饭不花上千儿八百似乎就不过瘾。如此地挥霍,我们的政府预算能不超支吗? 政府购台电脑,竟花了2.5万元的预算资金,这无论如何都是不能让公众满意的。按目前的市场行情,配置较高的电脑价格也就是万元左右,而广州市的政府预算中竟列出2.5万元,这样的预算“注水”行为能让公众接受吗?电脑购置可以打这样的“埋伏”,那其他物品的采购打不打“埋伏”?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政府,要把纳税人的钱花在明处,花得物有所值,花得心安理得,不能让百姓心存疑问。 政府预算“注水”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预算“注水”的背后常常隐含着腐败的因素,对此不可小视。政府预算如果不能“实打实”地来,那就会上行下效,一级跟着一级学,到头来,纳税人的钱便在这种隐性腐败中被挥霍掉。对此,人们必须有个清醒的认识。 预算准确要等二百年? 网友:平开俊 面对代表们的疑问和质询,广州市财政局的负责人回答:“部门预算今年才第三年,不像西方国家有200多年历史,每个部门不同岗位的人能花多少钱都定了。我们国家才刚开始,这个标准非常难拿,我们已经尽了很大努力来干这个事情。现在还是不准确。” 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如果换个方式来表述这位负责人的回答,那么就是:广州市财政局要拿出较为准确的部门预算,须等二百年以后才可实现。对于这样的“远大蓝图”,恐怕不但广州市的人大代表们不同意,就是说这话的财政局负责人自己也要觉得荒唐。那么,为什么这位负责人还会如此回答人大代表的质询呢?其实不过是要表达这样的意思:预算不准确,责不在我,已尽力了嘛。如果再追问一句:究竟谁来为这样的过错承担责任呢?答案就是:经验不足之过,如此而已。 “经验不足”,如今已成了许多政府官员有了过错、遭遇问责时最常用、最省事的“挡箭牌”。无论什么过错,都以一句“我们刚开始开展这个工作,不像人家西方国家都搞了多少年(常见的是二百年)”便轻描淡写地就挡了问责的驾。在这些人看来,大把大把地烧纳税人的钱,犯点常识性的低级错误,都是天经地义的,都是应该交的“学费”,必不可少。有了这“经验不足”的挡箭牌,这些人犯起错来时常显得理所当然,理直气壮,心安理得,从无自责之意。 对于为什么会犯错误,我想,无须出国去旁征博引找答案,我们先贤的一句话就能很辩证地解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所以,问题不在于人会不会犯错误,而在于对待错误的态度。如果不去正视错误,从人的角度来检查错误产生的原因,找解决的办法,反而千方百计地找来种种理由辩解和搪塞,那么,完全可以准确“预算”:不要说二百年,就是二千年以后,我们也不会有真正的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