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别开“愚人节”玩笑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30日18:39 红网 |
时近“愚人节”,一则老乞丐要娶22岁女大学生的新闻,把人着实地涮了一把(3月29日、30日《成都晚报》)。虽然后续新闻紧接着就来了,错得快,纠正得也快。对当事的女大学生是否造成伤害,姑且不说;让读者平白无辜地惊愕了一回,则是确凿无疑的。天下之奇,无所不有,记者上当也难免,但记者应该核实,要对新闻负责,对读者负责,而这,其实是很容易做到的。 譬如“王皓”是否“毕业于成都某名牌大学”?该问一问学校;老乞丐的户口是否被注销?该问一问当地派出所;老乞丐是否办过四个厂,是否因为没了身份证,工厂被吊销?该问一问工商部门;他们是否相爱,是否同居,是否“双方决定携手共度余生”?则该问一问双方本人……结果,该问的都没问,报纸随随便便地成了信口开河、自说自话的地方,惹得举国争说“老乞丐”。虽然后续新闻作了纠误,可当初一个电话就可弄明白的事,何以非得把读者“愚”上一把以后,再来纠误呢? “愚人节”的玩笑,也会有告知真相的结局。新闻后续的纠误,并不能改变其当初糊弄了人的“假新闻”性质。此前,“狼牙山五壮士”的课文被删出教材,也曾沸反盈天,可最后来自主管部门的说法,却是“根本没有那回事”。这似乎也该是一个电话就能搞定的事,却要让人虚火徒升了多日,才明白原本就犯不着肝火太旺,开得似乎也是“愚人节”的玩笑。三亚有过吃老虎肉的假新闻,日前,南京又有传闻,说能吃到老虎肉(3月25日《南京晨报》),让人真假难辨;而坊间纷传的“数码相机四成不合格”,则被证实是假新闻,它来自一个机构两年前的调查(3月25日《南方日报》)。 与纯粹的“无中生有”不同,这类失实、失真的新闻都该算是事出有因的空穴来风,就本意而言,未必有捉弄人的初衷,这与“愚人节”玩笑,似乎有本质的区别。但新闻以真实为生命,失真、失实,就会改变新闻的性质。决定新闻性质的,是新闻的效果,而不是动机。明明是一个电话的举手之劳,却非要等新闻“假”成了事实,再来更正。这前一个“新闻”,后一个“新闻”,报纸不愁没东西吸引人的眼球,可这样下去,“新闻”还有谁信! 看完后续新闻,“老乞丐”的油滑老到,“女大学生”的悔恨无助,如果确属真实(都有一样清晰的照片为证),更让人感觉到,新闻是开不得“愚人节”玩笑的,否则,就会构成对读者同情心与正义感的愚弄。媒体的竞争越是激烈,新闻的时效性,越不能冲破真实性的底线。(稿源:红网)(作者:慕毅飞)(编辑:潇湘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