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日本“争常”成功概率50%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31日00:56 青年参考

  无论是哪一套方案,亚洲都将分到两个名额,这种情况给了日本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他可以抛开印度的竞争,而专心对付自己在东亚地区的对手。

  日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纽约宣布了改革安理会的方案。3月23日,纽约保钓联合会会长陈宪中飞抵北京,与大陆的保钓联合会携手,筹划在今年9月的第一个星期在《纽约时报》刊登整版广告,反对日本担任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而由美国舆论调查机构科利登公司和美国马里兰大学联合进行的舆论调查也显示,日本周边国家强烈反对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因此,尽管日本国内对自己“争常”成功表示出极大自信,但还存在着一些变数。

  日本120多位大使拉选票

  目前联合国有两套由名人小组研究的方案:之一是,增加6个没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以及3个非常任理事国,其中非洲和亚太地区各有两个常任席位,欧洲和美洲各增加1个常任席位;之二是,增加8个任期4年、可连选连任的半常任理事国和1个非常任理事国,非洲、亚太、欧洲和美洲将分别获得两个半常任席位。

  安南强调,联合国改革成功与否取决于安理会的改革。他呼吁联合国大会在今年9月之前就安理会扩大问题作出决定。正因如此,从现在开始,在大概6个月的冲刺时间里,对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觊觎已久的日本将全力以赴争取自己的“正常大国”地位。

  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5月长假结束后,日本的120多位驻外大使将一齐回到国内。町村外相要向他们发布指示,令他们在日本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问题上拉票。外相向身边人士透露,“能否拿到一张赞成票,是评定大使业绩的参考内容”。

  日本的环境相对宽松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的金熙德研究员在接受《青年参考》采访时认为,安南的支持和名人小组的两套改革方案都对日本有利。无论是哪一套方案,亚洲都将分到两个名额,这种情况给了日本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他可以抛开印度的竞争,而专心对付自己在东亚地区的对手。

  根据安南在报告中提到的安理会扩大原则,联合国会优先考虑在财政、军事和外交三方面对联合国贡献最大的国家。在这一点上,日本显然是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目前,他在联合国会费的交纳中排名第二,而其自卫队近年来也积极地参加维持和平行动。

  在许多专家看来,日本的问题还是在于历史问题的旧账始终没有算清,而又不断与周边国家发生摩擦。北方四岛之于俄罗斯,独岛之于韩国,钓鱼岛之于中国,日本在东北亚地区和每个国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矛盾。而这6个月的时间要抚平这些伤痕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目前,韩国已经明确表示日本没有资格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但是金熙德指出,日本目前的反对者主要来自以前被其侵略的国家,数目并不是很多,所以将来对日本的影响到底如何,现在还很难说。

  如果安理会扩大的决议获得通过,那么日本需要在9月份的联大会议上争取到联合国191个会员国中的2/3的同意,除此以外,他还必须取得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的一致同意。

  安理会的4个常任理事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都已经表示支持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只剩下中国还未表态。在许多专家看来,这6个月对于中日关系和中国外交来说非常微妙而富有挑战性。

  中国有权一锤定音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日本问题研究专家冯昭奎在接受《青年参考》采访时分析说,现在中国还没有就最终是否支持作出表态,因为中国的地位和韩国不同,作为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拥有否决权,具有一锤定音的效果,所以还要静观其变。

  虽然国内目前有许多人希望中国能阻止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但据一位不具名专家分析,日本目前并不急于做中国的工作,而是想通过外围的努力,造成多数国家支持的既成事实,来逼迫中国支持其成为常任理事国。

  金熙德在谈到这一问题时,也认同了这种趋势。他认为日本最终成功的概率可以达到50%,还面临着许多变数。

  他分析说,日本虽然现在表面上势头良好,但是实际投票的时候,很多国家并不一定会依照先前所表态的那样,给予日本支持。他回忆说,1995年日本第一次冲击常任的席位时就有这样的教训,事前许多国家都出面表示赞同,但最终联大讨论时,没有一个国家出来发言声援日本。

  金熙德甚至指出,最终的安理会改革方案可能与名人小组的设想完全不同,因为目前已经有国家提出这两个方案并不科学,不能按照这样的步骤完成安理会的“扩军”。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